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保障,是经济社会得以发展进步的基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良性互动的和谐状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环境友好相处、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路径。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质上是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将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之中,即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构建,是正确认识和解决二者关系存在问题的重要举措,具体表现为生态制度建设(评价制度与法律制度)、生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与生态文化建设(环保理念树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人类正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刻不容缓。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广大人民的福祉,关乎着人类和民族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诉求,表现在生态优先、和谐共生以及永续发展。生产关系因为生产力产生大幅度变化从而影响生态文明价值诉求的实现。在农耕时代,人与自然是基本平衡的;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失衡巨大;我国近40年的高速发展也对自然造成严重伤害。新时代下,防治生态文明价值诉求失衡,应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诉求的理念出发,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建社会和谐,构建新型生态文明价值观,为生态文明提供政治及制度保障,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路径。我们应当通过确立生态文明的技术创新价值观、践行生态文明的技术创新原则、制定激励生态文明的技术创新机制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继承和发扬工业文明的长处,把自然界放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地位上,来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实现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共同进化,是人类世界继续下去所必须选择的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是一种以实现人、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的新的科学社会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5.
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大困境,在危机面前,人类开始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为人类寻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指明了道路。为了使环境的变化朝着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前进,人类必须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来修复由于旧文明的不适应而造成的环境退化。以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为指导,改变“天人对立”的旧文明自然观,树立生态文明的自然观,尊重和掌握自然规律,以指导人类的行为,改变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发展的出路之一。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反映了现代社会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人类对未来的密切关注,自然而然进入了生态文明的视野,它在与生态规律性认识相结合后,塑造了重视和强调生态可持续、面向未来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开辟了人与自然关系历史展开的未来向度,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对生态文明的意识形态体系的审视也就成了当前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由此,我们必须要从生态价值取向、生态文化、生态伦理道德和社会发展观等方面去把握好生态文明的意识形态体系的深刻内涵,加深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引言中共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制度成果的总和。[1]而潘岳认为: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  相似文献   

8.
生态是自然状态,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生态文明的核心要求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其实质是以资源能源、生态环境承载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本文围绕“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最终在全社会实现生态文明”的主题,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的意义和建设生态文明三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以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思传统工业化的教训而产生的,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文章在阐述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途径。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本文以珠海市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度,探讨珠海市经济、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非正式制度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利用生态环境的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以及意识形态。生态非正式制度通过人类再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和持久的影响;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阶段验证了生态非正式制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通过社会再生产过程构建生态非正式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是"两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态文明理念出发,界定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提出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与环境和谐关系、人类生态伦理文化,以及环境治理与生态安全五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长株潭生态文明水平较高,居中部地区前列,表现为经济发展较快、竞争力较强、生态保护法规较完善、环保力度不断加大等,但也存在产业结构重型化、工业"三废"排放较多和循环经济发展不快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影响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必须将生态文明嵌入人类发展指数(HDI),以加强其解释力和说服力。基于UNDP2010年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的新方法,构建“生态人类发展指数”,可以更为准确地分析地区间的人类发展不平衡。通过对“混合人类发展指数”和“生态人类发展指数”的计算可知,中国区域间人类发展差距明显,且生态文明程度往往和经济发展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的结果则表明,在考虑生态文明维度后,中国省区间人类发展水平的分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应提高人类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经济发展与健康、教育、生态等方面发展的同步性,全方位地提升人类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在各个维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建设城市生态文明,不能仅仅局限于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发展理念优化、城市功能提升的高度,建设生态和谐、以人为本、功能多元、独具特色的新型城市,推动城市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顺应时代变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为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实行监督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下应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起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赋予审计工作应尽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失控等现象使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日益恶化,人们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和生存危机感。在马克思所处得时代,虽然生态问题还不足以威胁人类生存,但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中心的生态观,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8.
导读: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阶段化类型,既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出现,也伴随人类的进步而完善.我们所说的生态文明旨在提倡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融合、可持续和科学发展.世界各国由于经济和工业发展的程度、水平的不同,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与时间也不同.虽然中西生态文明发展价值伦理有相同之处,但由于社会制度的根本不同,中西之间对生态文明发展的内涵却有不少差别,因此,在目前的全球经济格局中,还很难形成全球性的生态文明发展的价值观和共同愿景.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生态及生态文明溯源,阐释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与四大文明建设的关系,分析了和谐社会视域下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勾画了生态文明建设应采取的路径。经  相似文献   

20.
<正>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财税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对生态文明建设有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完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财税政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2015年5月中央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