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鑫茹  滕欣燕 《魅力中国》2011,(11):147-147
刑事再审程序作为一种错误矫正机制,在我国被称为“审判监督程序”。刑事再审程序具有理论和现实的重要意义,然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由于再审程序存在诸多问题,使之并未起到真正的作用。健全完善刑事再审制度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刑事上诉审程序的改革已越来越受到诉讼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关注.香港与大陆地区的刑事上诉审程序,存在着差异性各有特点,认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推进两地的司法交流和协作,促进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完善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立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是设在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的专门解决刑事赔偿和非刑事司法赔偿的审判组织。目前赔偿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工作方式及审理赔偿案件的程序不利于公正地处理赔偿案件,亟须从立法上完善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禁止重复追诉原则是大陆法系及英美法系国家所共同遵循的一项诉讼原则。我国目前的刑事再审制度以追求实体公正为目的,因而与禁止重复追诉原则是冲突的。重构我国刑事再审制度的关键是如何对刑事诉讼的价值目标进行选择,有效地协调好刑事诉讼公正和效率两者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当前人大的基本监督原则和人大信访督办等形式不能适应转型时期社会提出的大量个案监督需求,因此,应该把人大个案监督纳入人大监督体系,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从实践上,应该明确人大监督的基本原则,即合法原则、合程序原则、效率原则、事后原则、不告不理原则与点面结合原则,同时,要在实践中遵循基本的个案监督基本程序,包括督前审查程序、复查启动程序、复查听证程序及再审听审程序、反馈报告程序、审查反馈报告及处理程序和处理结果公布程序。  相似文献   

6.
党春梅 《发展》2010,(12):53-54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如果发现确有法定抗诉情形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的程序提出抗诉,启动民事再审程序。显而易见,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享有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的检察监督职权。  相似文献   

7.
葛先园 《特区经济》2007,(12):249-250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50条规定的对公诉案件的审查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刑事预审程序。刑事预审程序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并不统一,但其价值内核客观存在。在我国构建刑事预审程序的关键是实现检审机关的理性制约与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冯兵 《魅力中国》2014,(11):212-212
服判息诉、案结事了是审判执行工作的“硬道理”。刑事审判工作常常面临最尖锐、最复杂的社会矛盾,服判息诉、案结事了对于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大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刑事附带民事审判实践中经常出现“案结事不了”的现象,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不服一审判决而上诉,或者当事人或其家属不服判决,申诉、信访的事情屡有发生。因此,研究刑事附带民事审判实践中案结事不了的原因,寻求实现刑事附带民事审判“案结事了”的对策,具有现实紧迫性,是法院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首次在第五编特别程序中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系统规定了刑事和解制度。在执行刑事和解制度过程中,需要正确理解刑事和解的正当性,明确刑事和解的模式,精确理解刑事和解案件的范围与条件,并且应该建立刑事和解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刑诉法的修改从立法层面上首次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全面细致地规定了刑事和解制度的内容,明确了操作程序,刑事和解制度的出台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进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着眼于当前刑事和解制度在具体操作中的现状和困境,并对此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徐臣 《新西部(上)》2014,(3):76-76,79
文章阐述了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分析了刑事立案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要拓宽刑事立案监督的案件线索来源;完善法律规定与创新制度建设;增强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的刚性化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韩丽欣  郑国  陆明 《老区建设》2010,(20):32-33
法律、法理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归生活,说理性司法是重要和必要的。刑事审判的整个过程和判决结果都应该贯彻说理性司法的理念,寓法于理,这样才能够创造良好的诉讼环境,切实保护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达到案结事了,社会和谐的司法目标。说理性司法既是法律正义的要求,也是司法信任的体现,更是取得司法认同的基础,有利于人民法院践行人民性。  相似文献   

13.
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证人的范围、权利义务与责任,以及讯问程序等都有较为完备的规定,也较好地继承了中华法律文明的精神,如亲属拒绝作证。研究台湾地区证人制度为完善大陆刑事诉讼制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论食品安全监管中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的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社会民生的重大问题。食品安全监管需要行政、司法的共同配合。我国于2009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以及相关对接制度进行了规定。但在执法实践中,由于执法机制的缺陷,导致食品安全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往往难以实现有效对接,从而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和效果。对此,本文提出应当调整行政执法程序和刑事程序的优先顺序,强化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案件的司法备案机制,加强司法机关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娟 《中国集体经济》2007,(12):134-135
运用利益相关群体分析这种工具,对刑事和解的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得失加以辩证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刑事和解的内在价值,从而有利于构建起完善的中国特色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6.
王盈盈 《魅力中国》2010,(35):153-153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民主的重要机器,其中,刑事审判监督职能是检察机关一项具体职能,是我国法律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从我国现行法律来看,对于人民检察院的刑事审判监督职能有了一定的补充与完善,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解决人民检察院对刑事审判的监督职能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立法上强化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提高监督主体自身素质等来完善人民检察院在刑事审判中的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7.
张倩 《魅力中国》2013,(17):302-303
刑事一体化作为刑法学理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来愈发显出其在刑事法学发展中的重要性,其研究对刑事法学界的影响毋庸置疑。但其刑事法学论著申与论文中所占比例卖属太少,重新对刑事一体化在研究实属必要。笔者认为刑事一体化并非是把犯罪学(包括犯罪心理学、犯罪人类学、犯罪生物学、犯罪社会学)、刑法学、监狱学、刑事政策学、刑事诉讼法、刑法哲学、刑事被害者学、法医学、刑事侦查学等众多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应当在刑事一体化观念和方法论指导下.去研究生活中遇到或即将遇到的犯罪现象和刑事问题。刑事一体化的研究目的重在其在研究其他刑事相关学科过程中发挥的方法论指导作用,以及其在解决实务问题中发挥的宏观性指导作用。笔者认为刑事理论的研究主要应是为更好地去解决现实中的实务问题服务,以及怎样更好的遏制犯罪从而达到保障人权、保护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刑事被害人补偿还是一片空白,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国家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主要理论基础学说,确定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性质,并进一步提出建立中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补偿的原则、范围、金额、补偿机构、补偿的法律程序以及国家补偿金的来源等几个方面对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制度建构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杨硕 《魅力中国》2011,(20):150-15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商事诉讼案件日益增多,人民法院审判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运用,程序简繁分立是从总体上提高诉讼效率、减轻当事人诉累、节约诉讼成本的有效途径。为此,必须完善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本文主要探讨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存在问题以及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有效对策,以期推动简易程序诉讼制度的完善,从而进一步促进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效率。  相似文献   

20.
杨伟 《魅力中国》2014,(13):290-291
“一次错误的判决,有甚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污染的是水流。而错误的判决污染的是水源。”近年,媒体的曝光了一些列震惊全国的刑事冤棠,这些冤案使得司法公正成为了人们强烈关注的话题。司法实践中,有罪推定的思想理念。证据的收集程序违法,忽视辩护人的意见等因素促成了刑事冤案的产生。为此.应当对刑事冤案的根源进行分析和反思,确立规则之治,防范冤案出现,建设真正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