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主成分分析在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安全是有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城市生态安全是地区和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和核心,作为人口高度集聚的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基于PSR模型构建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以上海市为例,从一定时间尺度上(1999~2005年)评价了城市生态安全状况,探求了影响城市生态安全的关键要素,为城市生态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生态安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本文通过对水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物种安全、生物入侵这四个当前主要城市生态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了它们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并相应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态安全保护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阳旭 《经济师》2004,(8):244-244,246
文章以城市生态系统构成、城市生态问题为理论背景 ,提出了系统解决城市生态问题的五大对策 ;尤其是提出应该建立城市生态安全自组织机制 ,加快城市生态产业发展 ,促进城市生态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路绿地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的一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着很大的作用,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综述道路绿地对城市整体环境的影响与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园林与生态安全园林的概念,总结了城市道路绿地的功能及生态作用,从植物景观、开放空间、种群多样性、可持续设计几方面论述了城市道路绿地生态安全设计的方法,并提出相应对策。生态安全园林的建设是城市生态安全建设的重点,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这不仅是人类社会的需求,也是设计者的社会责任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5.
李明月  赖笑娟 《经济地理》2011,31(2):289-293
选取18个指标构建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评价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结果:2006年及2007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为Ⅲ,2008年安全等级为Ⅳ。研究结论:BP神经网络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学习,能够实现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对探索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森林对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城市对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城市森林是新一轮城市建设中引入的一种生态观,是具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具有不可替代的最大生态效益。建设城市森林,改善生态状况,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文明、生态安全、生态建设在城市中的最高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正确理解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现象成为了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突出表现之一。应用遥感和GIS技术以及景观生态理论,对研究区进行了城市热环境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市生态安全危险等级从外向内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并且因为城市下垫面的复杂造成了生态安全空间上的交错分布。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与管理过程中,需加强城市景观的生态建设与保护管理,重点布局优化生态安全较低与生态系统服务缺失地区的生态结构,加强保护城市景观生态安全度较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的地区。对整个城市生态景观格局具有很好的支撑与供养作用的林地与农用地,应该推行增加植被盖度的措施,并且逐步消除不安全环境问题隐患,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向良好的方向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安全视域下的城市空间格局研究成为城市学与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及生态学与城市研究的融合,城市生态空间格局研究内容趋于丰富。在概要回顾城市生态空间格局研究的概念理论的基础上,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并从城市生态安全理论和空间格局评价、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规划及优化两方面进行了评述,总结出未来相关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着人地关系紧张、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城市文化丧失等问题,应将生态安全理念引入人居环境建设,有效协调城市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三个亚系统之间的关系,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进而达到城市人居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以衢州信安湖保护与利用规划为例,对如何在生态安全理念指导下进行人居环境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态城市与城市生态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城市与城市生态经济发展问题是当今全球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保证城市生态安全和城市生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市场经济渐次向高度化逼近,中国如何面对生态城市建设和加快城市生态经济发展?就此问题,笔者以加快生态城市建设为前提,从理论和实践两大层面探讨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标准,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国目前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透视,在此基础上对加快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途径及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科技安全与国家安全其他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安全由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科技安全等要素构成。本文着重分析了科技安全与其他安全要素的关系,从国家安全要素的相关性上揭示了科技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信息安全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和基础之一。本文界定了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信息安全的涵义 ,并从信息的应用模型出发 ,具体到信息应用的三个环节 (信息提供、信息传输和信息使用 ) ,从法律政策、管理和技术三方面分析了影响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能源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且其影响正日益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维护能源安全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首先界定了能源安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能源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加强对能源安全的宏观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Climate change will affect security of individuals and populations as well as the security of states. The article reviews evidence on the scope and nature of the climate change challenge; reviews how these impacts manifest themselves in insecurity at diverse scales; and examines evidence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adaptation responses to these impacts. I argue that climate security has been framed in public and policy debate over climate change such that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re a threat to nation states in terms of their interests, their economies and their borders. This framing crowds out, subverts and constrains framing in terms of human-well being. I suggest that human security provides a broader and more encompassing notion of climate security than that focussed on security of states. Here, climate security focuses on the idea of freedom from harm and fear of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and the capability to adapt to any imposed harm. From that human security perspective, the central analytical issues become those of vulnerability, adaptation and justice.  相似文献   

15.
残疾人对社会保障有着迫切的需求,同时享受社会保障也是残疾人的基本人权。我们以"全国残疾人第二次抽样调查"提供的丰富的数据资料为主,详尽分析了北京市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主要影响因素及制度建设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未来发展的五个转型方向。最后从强化重点人群特殊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能否实现保值和增值的基本目标,而且更直接地影响到开征社会保障税后新的社会保障体系运行的效率。针对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应当借鉴国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成功经验,研究构建符合我国新型社会保障体系运行要求的社保基金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Definitions and progress of ecosystem health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Introduction Development of hum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predatory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have in- duced tremendous chang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territorial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increased, such as greenhouse effect, depletion of ozone, global warming, water scarcity, water pollution, acid rain, decrease of biodiversity, soil erosion desertification etc. These changes seriously intimidate the health and security of ecosystems, and dist…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信念、人力资本积累与家庭养老保障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构建一个人力资本积累模型,考察传统文化信念驱动下的家庭养老保障机制以及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对家庭养老和人力资本投资行为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表明,传统文化信念将后代人力资本积累与父代养老保障有机地联系起来,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家庭养老保障和人力资本内生积累机制;现收现付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其次,本文以我国现实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结论是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对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家庭养老保障机制的良好运转则有助于更好地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因此,我国在致力于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家庭养老保障机制的作用与培育。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是一国政府为全体国民因各种原因而失去收入来源、生活贫困时,向他们提供的生活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改革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遇到了保障体系不健全、覆盖面窄、水平低、管理体系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改革农村社会保障是适应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上说,社会保障制度负有调节收入差距的制度使命,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实践也证明了这点。但在我国,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不公平,一直被质疑对收入分配存在"逆向调节"效应。运用Pooled OLS模型,借助于2007-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重新检验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财政社会保障水平的效应不显著,而社会保障水平的正效应已经开始显现。说明随着我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扩面(农民工是主要受益者)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全面启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向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时间窗口"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