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十八大正式提出的民众收入倍增目标虽然不是新话题,同样产生了热烈反响。一种意见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下,政府应当在由市场调节的民众收入领域找到保证弱势群体收入倍增的抓手,否则弱势群体可能会"被倍增";一种意见认为,收入倍增意味着劳动成本上涨,应当大幅度"减税",否则中小企业将难以为继。这两者看起来相互抵牾,其实完全可以合并破解,那就是将"减税"变成"转税",以促进弱势群体收入正常增长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十七大提出的重大命题。文章剖析了我党关于这个重大命题从萌芽到逐渐清晰准确的演化过程,较为准确地概括了"财产性收入"的内涵和外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资料,俄罗斯人2001年整整一年最有兴趣做的一件事就是发财,俄罗斯民众的收入增长得比物价还要快——一年之内增加了27%,而中产阶级的收入一年之内更是增长了50%。现在,俄罗斯中产阶级队伍的人数已经达到1000万人。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正式提出的民众收入倍增目标虽然不是新话题,同样产生了热烈反响。一种意见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下,政府应当在由市场调节的民众收入领域找到保证弱势群体收入倍增的抓手,否则弱势群体可能会“被倍增”。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中国高层就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召开了专门会议,强调要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这次会议被认为是中国即将采取实质性努力调节收入分配,以避免出现重大社会问题的积极信号.  相似文献   

6.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中等收入群体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家庭年收入水平和农民收入上,加之中国典型的区域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改革问题。我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就是解决这"三大差别",必须把推进重点人群收入增长、缩小区域收入差距以和突破农地制度瓶颈和伴生的低收入农民群体增收作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点与突破口,寻找短板,深化改革,突破瓶颈制约,切实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是我们走向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其中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因此,本课题围绕"我国农业经营性收入问题"展开实证研究。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从科技发展、财政投入、播种面积和就业人数四个因素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发展、财政投入、播种面积对农业收入都是正向影响,就业人数对农业收入是负向影响。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农业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未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步性和协调性,必将有较大突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可以预见,未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步眭和协调性,必将有较大突破。让全体民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幸福的中国梦想。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家、政府官员纵论十八大"倍增计划"从2004年就开始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有望于今年12月面世。这个酝酿多年的方案寄托了民众太多的期望,但据专家介绍,这可能并非一个解决当前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的具体方案,而更有可能是一个原则性、框架式的方案。由于收入分配涉及到财政、税收、社保等等,那么,它与个税改革、养老金改革、国企改革等政策如何厘清界  相似文献   

10.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历时八年,一直是“小步徐行”,期间各方考艟、博弈不言自明。笔肯认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迫切的地方,是需要在“限高、扩中、提低”的总体框架下,更加注重对低收入底层民众的关注,对他们如何增加收入多上点心、用点力,提供些政策上的倾斜。  相似文献   

11.
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仅是提高人民福祉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收入翻番"成为最近老百姓最热议的词汇之一。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将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明确写入党代会报告,表明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高度重视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研究表明,在收入翻番中,最关键的是蓝领劳动者收入将明显加快。从全国各地统计局刚公布的数据看,今年1-3季度,我国除港澳台以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信息》2006,(15):26-26
收入分配问题是目前中国民众关注的焦点。这一话题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长久以来,公务员收入管理之乱,别说外人一头雾水,就是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公务员,相互之间也如同"雾里看花".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致力于打破收入分配上的“大锅饭”,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但与此同时,贫富悬殊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市场体制改革进程。据世界银行估计,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15,最高收入者与最低收入者的收入差距,每年以3.10%的增长速度在扩大,最高收入者的消费性支出与最低收入者的消费性支出,每年以1.81%的增长速度在扩大,财富正在以1.83%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向少数富人集中。  相似文献   

15.
论创造条件让农民拥有财产性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是我们党在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方面提出的一个新理念.笔者从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思路出发,仅就农民目前的财产性收入状况,特别是如何创造条件让农民拥有财产性收入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期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增加人民福祉提供有益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陆晓逊 《沪港经济》2004,(11):48-48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说法:香港以低税率闻名于世--公司利得税只有16%左右,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很高,还有各种免税扣除,存款、股息也不用纳税。而在加拿大等高税收国家,楼价虽然比香港低许多,但收入较高的工薪阶层却要向政府交40%-50%的税。香港的楼价是高,贷款买房的居民,平均每户要把40%-50%的收入花在偿还银行贷款上。于是,香港的高楼价刚好抵消了低税率--这便是如今流行的高楼价和低税率可以"正负抵消"之说。  相似文献   

17.
城乡收入差距的症结在于城乡居民的权益不平等,需要从"赋权予民"这一基础环节着手加以破解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领域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一些结构性的社会问题仍然存在,最典型的就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这突出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上——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6977元,城乡收入差距十分悬殊。众所周知,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不仅会影响居民的福利水平,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沪港观点     
燕青 《沪港经济》2013,(1):13-13
收入分配改革 从2004年就开始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有望近期面世。这个酝酿多年的方案寄托了民众太多的期望,但据专家介绍,这可能并非一个解决当前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的具体方案,而有可能是一个原则性、框架式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收入差距明显扩大 ,对公平关注不够。为此 ,《决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新思路 :在改革中追求社会公正 ;“统筹”发展经济 ,提高分配对象的有效供给水平 ;发挥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中的有效功能 ,促进社会公平 ;建立有利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柳博隽 《浙江经济》2006,(20):30-30
近日,中国和挪威有关机构联合发布了。中国西部省份社会与经济发展监测研究”报告:我国西部居民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达到0.47,最富有的10%家庭拥有全部收入的33%,而最贫穷的10%家庭只拥有全部收入的1%。对此,国内舆论却未哗然。也难怪,我国基尼系数远超0.4这一国际警戒线,已不是一年两年的了,这次的0.47算不上什么“特大新闻”,政府、媒体、学界集体。沉默”,亦或是波澜不惊的“沉稳”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