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是指环渤海区域的各种各样的商品和生产要素能够在一个更广的范围内自由流动,区域在经济上逐步形成分工合理、合作顺畅、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分工合作机制。区域经济发展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2.
边境区域经济合作是边境相邻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在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中起到桥头堡的作用,可以更为充分地利用地缘关系和已有合作框架的双重便利,加大要素资源流动和产业对接的力度与效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作为一个宏观框架虽然已运行多年,但在更微观层面上的落实亟需寻求新的突破,而边境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下沉,显然有助于创新和丰富区域经济合作,使其更加微观与具体。  相似文献   

3.
郭建斌 《当代经济》2016,(36):40-43
长江中游城市群目前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加快域内城市间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各地区优势互补,使次区域间竞争逐渐走向竞合,已成为提升整个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现实选择.当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域内次区域间竞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竞合梯度明显,竞争大于合作, “软环境”竞合不足,竞合意识保守等方面.域内各次区域间竞合水平的提升,必须要着力加强发展规划的对接,建立次区域合作利益补偿机制,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城市吸引力因子建设,重塑地方政府竞合理念,使次区域间的竞合关系进一步得到优化和增强,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群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1国际合作的动机1.1背景在全球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大趋势下、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和最稳定的地区。“睦邻友好、经贸合作、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与繁荣””成为中国、东南亚地区和其它毗邻开展国际合作的主流、澜沧江──湄公河纵贯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东联太平洋.西接印度洋、南临南亚诸岛国及澳洲、并处于东南亚、甫亚和中国西南经济圈的结合部、成为ZI世纪“太平洋时代”多边经济合作的生长极。同时、在次区域、区域乃至全球政治格局中、均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加之丰富的资源、广阔的疆域、巨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WTO进一步发展了经济全球化,同时也使中国进一步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而WTO框架下“与贸易有关的措施”协议的制定和实行,将大大促进以资本为主的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国际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将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综合实力最强、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而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环节.通过区域金融合作,将促进资本在区域内的有效集聚,实现金融资源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区域内经济与金融联动发展与合轨运行.本文考察长三角地区经济金融合作情况,分析了制约长三角金融合作进一步开展的因素,最后提出构建长三角金融合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曹云华 《新经济》1995,(7):46-49
最近几年,东盟各国政府和领导人都在竭力寻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途径,以回应世界经济形势的新挑战。成长三角是东南亚地区最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形式,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是目前东南亚地区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次区域经济合作形式。所谓成长三角,是指几个邻国在相邻的地区,组成一个经济合作圈,合作各方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这些地区在地理上一般都正好形成倚角之势,所以人们把这种次区域经济合作形式叫做“成长三角”。  相似文献   

8.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顺畅运行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云南省应当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争取先行一步,超前实践”的精神,遵循“法制先行”的路径,大胆构建云南地方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性法律制度,从制度上和法律上确保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便利化和贸易的安全,促进投资自由和保障投资利益,维护环境和资源以持续发展;严格执法、依法行政、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9.
新丝绸之路运输通道以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为依托,以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为动力,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为手段,从而带动中国—中亚跨国经济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包括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与扶持机制,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十一五”时期的发展重点。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子规划之一,已成为“十一五”规划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京津冀作为环渤海地区的核心,是中…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已经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周边的“经济增长三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卉 《经济论坛》1996,(12):48-48
中国周边的“经济增长三角”“经济增长三角”(GrowthTriange)是80年代后期亚洲首先出现的一种次区域经济合作形式。所谓“经济增长三角”是指几个邻国在相邻的地区,组成一个经济合作圈,合作各方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这些地区在地理上一般...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同时又给发展国家带来了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切实采取符合本国实际的开放步骤和措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这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唯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张天桂 《生产力研究》2008,(19):151-153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特征,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是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载体。随着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流动的不断增强,国际分工由商品层次深入到生产层次,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互动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表现。国际直接投资对产业转移的独特作用和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方式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中国积极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并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美贸易摩擦的缓解。  相似文献   

15.
顾犇 《生产力研究》2012,(2):45-46,139,261
当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活动突破地域限制、向经济联系紧密的地区进一步延伸,企业总部和生产环节逐渐分离,通过区域范围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发挥专业化分工和地区合作形成的集聚效益、规模经济效益以及范围经济效益。因此,总部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种深化和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辐射和带动效应,区域经济是总部经济的发展基础和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CEPA对香港和内地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引言 从世界范围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其特征是资本、技术、商品、信息和服务等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形式日益增多,通过国际分工,在区域市场和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欧洲联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统一市场仍在不断吸纳新的成员国。同时,许多新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也在孕育,例如东盟“10+3”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拉丁美洲国家自由贸易区的构想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主要有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等,不同的形式反映了不同的合作程度。  相似文献   

17.
构建泛珠金融合作平台 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鲁云 《广东经济》2005,(11):29-31
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金融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实现资本在泛珠三角地区的自由流动和资金的有效融通,是泛珠区域经济合作链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刁凤琴 《经济论坛》2002,(23):14-15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实质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它因现代经济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对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学术界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最常见的定义是:“经济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以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的最优化配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1996年联合国贸发会议召开了题为《全球化与自由化》的讨论会,将经济全球化定义为:“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跨国界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的过程,运输、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有利地促进了这一过程。”1…  相似文献   

19.
常虹 《生产力研究》2011,(12):16-17,72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经济活动跨越民族国家界限以及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的相互融合过程,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跨国界广泛而自由流动。在这一过程中,能源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通过投资、贸易的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表现出全球化和区域化的特征;同时由于能源在一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以及全球资源分布的极不均衡性,经济全球化又加剧了世界各国对资源的争夺和控制,从而对国家能源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如何防范和抵御全球化中的风险,保障能源安全,成为世界各国优先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1.采取不同层次的经济合作同时并举、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由于区域经济合作具有三个不同的层次,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也要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取次区域、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经济合作的同时并举、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在发展对外区域经济合作时,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