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菊与刀》是美国著名女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运用她的"文化模式"理论解读日本文化形态的成功之作,也是人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菊"与"刀"不仅代表了日本民族互悖共存的文化意象,也代表了日本人矛盾的民族性格。本文从等级制是日本人的价值体系,双重性格是日本民族的国民性,"耻感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根源所在三方面论述日本人独特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菊与刀》看日本耻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与语言活动的角度出发,结合《菊与刀》一书,探讨日本的耻文化。  相似文献   

3.
打架经济学     
陆勇强 《财会月刊》2013,(2):I0016-I0016
打架这件事,南北大不同。南方人光说不练,北方人打了再说。这事不新鲜,地球人都知道。不过,其深层原因何在?一句话,北方人好面子,南方人重里子;北方是耻感文化,南方是实利文化。在杭州街头。曾看到两个中年男人吵架,翻来覆去就骂一句话——“你弄不灵清”,都怒不可遏,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明白了。“弄不灵清”在南方语境里是个涉及入的根本价值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4.
董琳 《活力》2010,(5):56-56
媒体的“荣”与“耻”.是个在很久之前就经常被人提及的问题。媒体的“荣”被人们连连称道.但同时媒体的“耻”也没有逃出公众的视野。传媒业是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航标,应以何为荣,以何为耻,如何自律,如何践行荣辱观,是每个传媒人都必须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从罪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其两千多年来对西方法律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对西方基督徒和教会的法律思想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揭示法律和道德、宗教等上次建筑深层次互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会上强调,要引领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八荣八耻”精辟地道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为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和耻感意识在全社会的复苏提出了底线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即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既有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长处又有明显的不足。尤其是近些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原因之一即是部分大学生群体耻感意识的淡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耻感教育的不被重视。  相似文献   

8.
一、西方国家会计文化的特点 (一)英美会计史化的特征 1.强调职业主义。 在不确定性回避度低、权力距离较小和个人主义度高的社会文化大环境影响下,英美会计文化推崇个人的专业判断和行业自律,强调自我管制能力,倾向于较少的政府干预,对大量的专业判断更容易容忍,注重平等的权利,更愿意信任人。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思想与企业文化理论概述 以人为本思想在西方社会起源于对宗教哲学“神本”思想的对抗,即把人从神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尊重个人自由、独立,侧重于个体意识,宣扬个体间的竞争取向和道德心理上的罪感取向。早期的人本思想强调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爱护人。为此,对人的理解由泰勒与麦格雷戈理论代表的“经济人”过渡到梅奥、马斯洛及麦格雷戈理论代表的“社会人”。此后.随着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入发展.人的因素在管理理论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现代企业管理应该是对人的管理,是对人的价值观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姚春敏 《现代企业》2005,(12):43-44
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指出,“要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企业廉政文化是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廉政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形式,是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内容的深化与延伸,是企业职工关于廉政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也是广大干部和职工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形象作风的综合展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每到春节,就有集邮者谈论“生肖票”。这也难怪,出“生肖票”的国家与地区一年年增多,从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的亚洲各国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到华人、华侨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圣诞岛等。一直扩展到远在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很多国家是并没有生肖年的民间习惯的,也不使用太阴历,我想,或许是认为很有趣,能激发想象力。所以也就加入了出“生肖票”国家的行列。  相似文献   

12.
著名学者王佐良先生说过:“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文化在语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与语育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建立了各自的文化体系。因此.为顺利开展外贸活动.我们应当在外贸企业中进行文化教育。只有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注意到各民族、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在此基础上理解、尊重别国的风俗习惯.才能更好地达到国际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因而.文化理解和文化比较应该成为企业英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将主要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以及如何针对差异进行文化导入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和”的观念、集体主义思想和武士道精神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文化对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传统文化存在的不良思想以及西方文化与日本传统思想的碰撞成为了导致青少年道德危机现象产生的元凶。本文在对日本社会中青少年的道德问题作出概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的观念与“学业荒废”的关系、“集体主义”思想与“欺辱”的关系以及“武士道精神”的负面影响对日本传统文化对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消极影响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日本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日本式企业管理是美国绝对利润原则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合金文化”。中国的文化和美国的技术传到日本,被改造成“日本文化”,深深地根植于日本大地,并形成日本管理的特色,由此促进了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软实力     
《冶金企业文化》2012,(2):53-53
软实力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70到 80年代 ,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令世界震惊。日本国内经济欣欣向荣 ,更将经济触角伸向了欧美市场。日本企业为何有如此好的经营业绩 ?1 981年理查德·帕斯卡和安东尼·阿索斯出版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书分析了日本经济赶上并超过美国的原因。一、日本企业“内和外争”思想的产生人们将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总结为“内和外争” ,笔者认为“内和外争”并非儒家的“和”与西方的“争”的简单叠加 ,而是有了自己的创新。首先是“内和”的思想的渗透。日本企业不仅在内部营造良好的“和为贵”气氛 ,强调团队精神 ,还在管理系统与外部…  相似文献   

17.
质量是一种企业文化.同时也是一种企业战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市场经济中.“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已成了企业制胜的法宝。实践证明.企业要想在竞争中长盛不衰.最关键的因素不是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也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而是依靠先进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文化。2000版ISO9000族标准强调,“质量是企业追求的,也是顾客想要得到的”.  相似文献   

18.
苏叶兰 《企业经济》2003,(9):127-128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份,受文化的影响并反映文化。可以说,离开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要想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和使用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因此,就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对外语的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结合笔者的亲身经历就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与探讨。一、祝贺与赞扬一位学生的英语口语较好,外教表扬好“YouspeakEnglishverywell”。而这位学生则回答:“Oh,no,myEnglishispoor”。外教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其实,按西方的习惯,人们受恭维,应用“Thankyou”回答才得体。中国的父母即使孩…  相似文献   

19.
蔡一 《质量春秋》2011,(8):15-21
人事管理是整个管理的中心部位.并贯彻于管理的全程。我国历史上积累的人事管理文化是很丰富的,优秀遗产不少。日本人事管理学者铃木博说:“现代管理科学中人事管理的许多原则,几乎都可以从中国历史上找到根据。”当然.这方面的传统文化和其他方面的传统文化一样.有精华也有糟粕,好传统和坏传统。都会对后世发生影响。我国现代人事管理的长处和短处.也是在传统文化的薰陶下历代积累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各种欲望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人们 ,支配着人们的言行。然而 ,人们又无时无刻不在以理性遏制着那些“非分之想”或不合时宜的言行举止。这种自我控制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律。那种无视自律而随心所欲的人 ,既是对人生价值的否定 ,也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君不见 ,报载原某信用社主任贪污两亿公款、包养四个“二奶”而踏上不归之路。多少不能自律者 ,自我否定 ,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个丧失自律的人是何等的可悲可叹 ;一个没有自律的社会是何等的不堪想象。古人云 :“欲生于无度 ,邪生于无禁。”大凡步入歧途者 ,无一不是先从自我失“度”、失“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