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产业集群是我国许多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模式,它已体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在集群发展过程中,集群规模过大或过小都将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从而阻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如何在保证集群发展的同时降低资源的消耗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本文对产业集群规模概念的界定,产业集群规模的指标体系的确定以及集群规模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有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相关理论(例如奥肯定律)认为:经济的增长会拉动就业的增长。但是我国的实情似乎和相关理论是不一致的,而呈现出经济高增长,而就业却越来越难的现象,这不能说明现有理论的错误,而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的国情不符合现有理论的假设。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产生"高增长、低就业"现象的原因,探索促进就业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1~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西部地区工业资本深化、重工业化和技术进步对工业就业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工业化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最大,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产生的负面效应相对较小,负面影响最小的是工业资本深化.统计分析表明,在2004~2010年期间,西部地区工业的资本——劳动比逐步下降,未表现出资本深化,但重工业化趋势明显,技术进步明显.为提高工业增长的就业效应,西部地区应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调整工业内部结构,把技术进步的重点放在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上,通过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扩大产业规模,形成就业扩张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深入研究了产业集群这一经济增长中的规律性现象.着重阐述了西方经济学关于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思想;概括了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揭示了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运用产业集群理论,研究了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对策.本文对于认识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规律,对于加深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我国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作为典型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巨大产业规模的示范效应、上下游产业的带动效应及促进就业的拉动效应,促使汽车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在现代汽车工业高速增长的同时,为应对世界能源危机,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汽车轻量化已成为降低排放、提高燃油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以塑代钢作为主要实施技术,符合汽车轻量化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6.
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加工贸易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及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与东部沿海发达省市相比,河北省加工贸易无论在规模总量、发展速度上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为此应该在加强河北省软硬环境建设、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促进加工贸易产业集群的建立、鼓励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以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3年四季度市场回顾 1.世界经济温和复苏,中国经济平稳增长 美国经济稳步复苏,就业形势趋稳.三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终值年化季率上修至增长4.1%,创2011年四季度以来最大升幅;11月失业率降至7%,为2008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随着美国经济活动及就业市场的逐步改善,美联储决定从2014年1月起小幅削减月度资产购买规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开始进入退出过程.欧元区经济逐步向好,12月制造业PMI初值升至52.7,为2011年5月以来最高.  相似文献   

8.
李毅 《冶金财会》2014,(5):54-55
<正>2014年,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预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上接能源产业、下连机械加工和房地产等诸多产业,资金投入多,就业拉动大,国家的宏观政策对其影响巨大,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高增长,低就业的现象违背了奥肯定律,学界对此给予了很多解释,对影响就业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然而各因素在三次产业中的作用是否相同,影响度有多大,却鲜有研究,本文采用1978~2006年的分产业数据对影响三次产业的就业增长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发现影响各产业就业的主要因素并不相同,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我国就业结构的改变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云 《冶金财会》2014,(1):51-52
煤炭目前依旧是我国的主体能源,与之相关产业不仅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同时解决了数百万矿工以及相关产业职工的就业问题。但是随着煤炭产业的发展,重特大事故也时有发生,如:2012年8月29日的攀枝花肖家湾煤矿事故致45人遇难,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产业转移理论,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外省资金,能够促进承接地经济的增长、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带动技术的进步、增加劳动力就业等作用。本文根据C—D生产函数建立衡量技术溢出效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外省市直接投资对陕西技术进步存在正负效应,正效应在于促进经济的增长,而对陕西技术进步的促进存在负效应,没能引起技术进步的提高,原因可能在于注重引资的数量,忽视引资的层次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规模经济作为主要理论基础,结合环境理论等,探讨了重工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的机制和对策.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促进节能减排水平的提高,需要对重工业结构进行调整.将单位GDP能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并探寻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高度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规模经济与重工业产业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聚集经济及环境容量与重工业产业布局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节能减排水平的提高和重工业的发展及经济的增长,这构成了重工业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的机制.最后,我们提出了重工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协调,是实现四川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演进和互动效率分析可知,四川省的第一、三产业变动对就业变动有增加的趋势,第二产业变动对就业变动有减少的趋势.第一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协调性明显增加,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化程度逐步增强,第三产业基本实现协调化,据此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本文从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入手,把我国分为东中西3个区域,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比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经济规模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区域,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而在经济发展处于中游的中部地区,主要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不明显 。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广泛参与到了垂直专业化分工过程当中,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的影响机理,在改进垂直专业化分工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部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总体上降低了对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增加;中低技术行业的回归分析显示这一影响更为显著;而高技术行业的回归分析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增加了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但回归系数弹性要小于总体行业回归和中低技术行业回归的弹性。  相似文献   

16.
ENG SENGLOH 《劳资关系》1994,33(3):386-406
Casual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employment probation is widely used by employers but virtually no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topic in the industrial relations or labor economic literatur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asons for the incidence of probation us in the labor market and the dispersion of observed probation lengths. The findings broaden our knowledge of this employment feature and are relevant to topics such as wage growth, employee screening, turnove, and optimal contracts because they reveal whethe theroretical medels often used to study these issues are well-founded.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工业产品和产能过剩严重的同时,第三产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在世界经济亟待复苏的背景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改善投资与消费比例、扩大就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从而有效推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组织召开了2010年年会暨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验与国际比较研讨会,本次学术年会围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低碳经济与服务产业发展、产业创新与政府管制改革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积极的交流探讨,反映了产业经济学研究中有关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低碳经济发展等领域新的研究进展,本文对本次年会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归纳与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说明,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市场制度应体现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才能通过市场调整出合理的经济结构。文中通过模型对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之间的互动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从产业结构或所有制结构单方面地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都无法使经济结构达到一种合理的状态。并且通过市场调整经济结构时,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将起到关键的作用。比较分析不同的市场制度价值取向下市场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发现,只有当经济中形成一种国有经济不与民(资本和劳动)争利的制度环境,并且制度的价值取向侧重于保护资本利益,但同时兼顾劳动利益时,市场才能调整出合理的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9.
王妤  李剑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2):105-113
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产业升级面临新压力和新机遇。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探索了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得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是不能得出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单向的影响关系;定量测算得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2563、0.5325、0.235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全球产业技术和分工格局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革,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提质增效升级的历史性关键期。成功度过这一时期,需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产业新体系。当前我国产业在劳动力、技术、资本和制度环境4个方面已经为构建产业新体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也面临着产能过剩、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全球产业体系发展呈现出新态势。产业新体系是一个连接现实和未来的动态发展的开放系统,具有创新化、高技术化、市场化、服务化、融合化和国际化的特征。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构建产业新体系要走市场和政府协同式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