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零售巨头纷纷实施国际化战略来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但基于东道国与母国市场环境的差异,跨国零售商往往不能将在母国市场发展起来的专业技能完全移植到东道国市场,有效运用本土化策略显得尤为必要。文章从社会网络嵌入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家乐福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案例分析,发现跨国零售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后,将嵌入到一个全新的社会网络中,只有有效利用由社会网络带来的社会资本与知识资源优势,才能有效的实现零售专业技能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2.
新年伊始,家乐福郑州北环店正式亮相开业,这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零售巨头家乐福在中国的第72家分店.从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成功开设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超级购物广场起,目前家乐福已经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分店数量超过70家;2005年销售额增长了25%,突破200亿元,稳坐中国外资零售企业头把交椅;相比同期进入中国市场的世界第一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在中国取得的成绩无疑是显著的.业界一致认为:家乐福在中国市场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和它那超乎寻常的、彻底的本土化战略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本土化战略是家乐福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8,(2)
文章根据市场调研,从品牌形象设计、展示设计、广告宣传设计和新媒体应用方面对家乐福本土化设计进行了深入探析。旨在通过对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公司在中国市场推行本土化战略的阐释及分析,研究其成功原因,并和麦德龙与沃尔玛超市的视觉设计进行了比较研究,阐述了三者怎样将自身品牌调性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将外来品牌打入中国市场做了很好的典范,同时也为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并在全球经济不断走向一体化的今天,能够为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发展跨国贸易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最后提出国外超市在进军中国市场中,还需要进行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深入本土化以适应中国文化。跨国企业若想开拓世界市场,就不能只注重战略和扩张,而忽略了强大的本土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4.
家乐福(Carrefour)是全球第二大零售商,1994年进入中国大陆,2005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已达174亿元,已成为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店铺数量最多、销售额最大的零售企业,也是目前在华唯一盈利的外资零售企业。本文研究了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战略问题,对家乐福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技术环境,行业环境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了SWOT分析模型,对家乐福企业本身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并对家乐福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宣布放宽对外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开业的限制,于是各外资零售企业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和独特而又成熟的管理模式,进入中国市场,大展身手,在这些跨国零售巨头中,德国麦德龙公司凭借独特的经营理念、严谨的管理方式,别具特色的经营定位和思维模式,形成了与沃尔玛、家乐福"成功模式"迥然不同的经营策略与企业文化,雄踞中国零售业一方。但是另一方面因为它的"独特",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过程中麦德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的挑战,选择麦德龙作为案例分析的具体对象,尝试利用多角度、新视野来透析跨国企业在本土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企业发展的一些问题给出建议性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李庆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3):90-91
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宣布放宽对外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开业的限制,于是各外资零售企业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和独特而又成熟的管理模式,进入中国市场,大展身手,在这些跨国零售巨头中,德国麦德龙公司凭借独特的经营理念、严谨的管理方式,别具特色的经营定位和思维模式,形成了与沃尔玛、家乐福"成功模式"迥然不同的经营策略与企业文化,雄踞中国零售业一方。但是另一方面因为它的"独特",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过程中麦德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的挑战,选择麦德龙作为案例分析的具体对象,尝试利用多角度、新视野来透析跨国企业在本土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企业发展的一些问题给出建议性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零售专业技能的跨国转移与零售本土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售专业技能的跨国转移与零售本土化问题是零售国际化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跨国零售商海外经营的成败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零售专业技能的内涵与构成进行了全新的界定,认为零售专业技能由零售技术、零售文化以及零售业态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又可以分解成固化性与操作性两个层面,在此基础之上构建起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的理论框架,认为零售专业技能的固化性层面在跨国转移过程中应该进行标准化的复制,而操作性层面则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本土化调整,进而论文围绕零售专业技能操作性层面在跨国转移过程中的调整行为深入分析了跨国零售本土化边界与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8.
潘璐  黄雪玲 《消费导刊》2009,(21):90-91
商品品类是中国零售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实施跨国营销策略的重要要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国际零售企业跨国营销商品品类策略实践,并根据中国零售企业跨国营销的商品品类策略制定依据,提出中国零售企业在发达国家的商品品类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小零售企业如何应对外资超市的低价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跨国集团在中国零售业异军突起,促使中国零售企业在一个世界级水平的平台上展开竞争,并给国内中小零售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作者认为,在与外资零售企业、国内连锁巨头的抗衡中,中小零售商完全可以生存得很好,关键是把握和实施定价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10.
《成功营销》2009,(11):78-79
在外资零售业内,家乐福一直享有高度评价:"本土化相对成功的外资零售企业",但家乐福2009年业绩不抵大润发的消息,令人对家乐福的发展颇为担心。在品牌塑造年代,家乐福如何寻找失去的优势,发现新的营销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从网络视角运用嵌入关系来分析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沃尔玛、家乐福和乐购在华子公司的案例分析,发现零售企业海外子公司东道国网络的关系嵌入、网络中心度、网络密度对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的效果有正向影响,群体中心度对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的效果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是跨国零售企业重要的海外市场,目前我国零售业竞争程度异常激烈。本文通过分析跨国零售企业在华的特点,比较内外资零售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我国应对跨国零售企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成立于1959年的法国家乐福集团是大型综合超市(Hypermarket)概念的创始者。家乐福集团在全球20多个国家运营1.5万多家零售商店。2009年,集团销售额为962亿欧元,员工总数超过50万人。家乐福目前是欧洲第一,全球第二的跨国零售企业,也是全球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零售企业。2009年,家乐福集团在《财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5位。  相似文献   

14.
华仔 《现代商贸工业》2004,16(10):31-33
海尔集团张瑞敏曾说过一句震惊世人的话:海尔的最大对手不是跨国制造企业,而是像“沃尔玛”这样的跨国商业巨头。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零售商业未充分开放之前,制造业一直占据着主导市场的地位,零售商业处于被制造企业整合的地位。按照中国政府的承诺,今年年底零售商业将全面开放,随着“沃尔玛”、“家乐福”等超级终端的出现,传统的零售商业被制造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由外显竞争力要素和内含竞争力要素复合累积而成的动态竞争力,在跨国转移过程中,不同要素的标准化程度与本土化程度有所不同.有效的核心竞争力跨国转移受东道国环境因素和零售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东道国环境因素包括文化环境、制度环境、经济环境、技术与基础设施环境;零售企业自身因素包括核心竞争力的情景嵌入性、企业学习能力和国际化经验.最后,作者提出了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跨国转移过程的框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出发,结合跨国零售企业的特点,分析了跨国零售企业本土化的利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欧尚、易初莲花、乐购六大跨国零售企业作为分析样本,对中国市场上零售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区位选择受地区商业整体发达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显著,受当地消费能力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而根本不受当地商业竞争程度的影响。文章提出,整体经济环境好、商业较为发达、消费潜力大且零售竞争相对不太激烈的中西部地区将成为中国本土零售企业跨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市场,而只有对目标市场整体经济环境及商业发达程度、消费潜力及零售市场竞争状况作出科学的评价,才能为成功的跨区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家乐福每开一家店,方圆几公里内的商店就会倒下一大片,这不是危言耸听.在家乐福进入中国的十多年中,这样的情景并不少见.只不过那时更多的发生在一线城市的市场.现如今,不仅仅是家乐福、沃尔玛等这些国际零售巨头,国内大型零售企业的扩张也带来这样的效应.区域零售企业已经面临内外夹击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对于开放背景下中国零售组织的结构政策,政府处于两难处境。本文分析认为,在目前开放条件下,在短期内,为与跨国零售企业竞争的需要,政府应鼓励国内零售企业作大作强,多形成几个国内零售寡头与跨国零售企业进行竞争,构建以寡头市场为主的市场结构;从长远来看,从消费者利益考虑,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将是较为理想的选择。文章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20.
当前越来越多的跨国零售企业涌入中国市场,日渐成为我国零售市场的主要力量。跨国零售企业的进入,无疑会对我国零售业造成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会对作为其上游供应商的中国制造企业产生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从企业生产效率的角度出发,考察了跨国零售企业对中国制造企业的影响。从理论模型中得出:下游企业的市场扩张通过创新激励效应与资源配置效应两种作用机制,促进了上游供应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改善了上游供应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我们进一步应用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门店分布数据与2001-2007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跨国零售企业市场扩张对我国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市场扩张显著促进了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