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产证券化中资产抵押权从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抵押权的从属性问题对资产证券化中的资产转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债权保全型抵押与投资型抵押的比较以及登记公示原则的分析,探讨了抵押权从属性是如何影响资产证券化资产转移的过程,最后,还研究了抵押权从属性的缓和问题,探讨了抵押权从属性的未来发展趋势对资产证券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国际金融领域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由于其兼具使流动性差的资产盘活的功能和未来现金流不可控的风险,在中国还未广泛地投入应用。虽然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研究从上个世纪已经在国内外开始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我国的实战案例却不多。本文从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为切入点,拟分析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障碍或者空白。自2005年建设银行发起的"建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国内该领域树立标杆后,我国仅发起了三笔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如何在经过真实销售中的各种处理后变成具有投资意义的证券?为何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如此之慢?相关法律上还存在哪些空白?这都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从理论到现实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肇始于1970年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在80年代以后,这一金融工具开始流行。目前,美国三分之二的抵押贷款都被证券化了,各国也都高度重视这一金融创新,根据我国市场化的进程和法律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可以首先进行了证券化的银行资产,对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的压力,健全和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深化资本市场等各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资产证券化中的税收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产证券化是资本市场上创新性的投融资工具,作为投融资成本的税收直接影响着其效率的发挥.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只有零星个例,这与包括税收在内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有紧密关系.本文主要从资产证券化各交易主体出发,并结合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来探讨其存在的税收问题.  相似文献   

5.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流程,不同国家之间略有差异.本文根据各国比较通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模式,对其流程做一全面分析,期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完善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我国因商业银行对其缺乏积极性而进展缓慢。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其运行过程中,面临着风险控制、法律规制和税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我国现行的信托法律制度,对采取信托模式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提供了法律上的可行性,但也存在着立法上的障碍和空白。只有在“信托财产双重所有权”理论的指导下,制定《信托特别法》以及规范信托受益权证的流通市场,才能真正促进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万业 《海南金融》2005,(11):50-52
抵押被誉为最理想且最可靠的担保,但在实践中,商业银行却发现抵押权的实现仍存在各种问题,本文就现行法律中抵押权实现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作深入探讨,旨在促进严密、高效的抵押权实现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抵押权在担保物权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顺利实现与否不仅关系着抵押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的保障,更决定着抵押权是否可以发挥自己应有的功能.但是在现今社会,相关法律在制定时不够完善,在行使时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由此导致抵押权在实现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法律问题.本文首先对抵押权及抵押权实现的概念进行表述,然后分析了抵押权实现过程中在实现程序、实现方式、实体等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总结了自己的一些对应策略,为银行抵押权更顺利的实现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保障抵押人的有效合法权益,实现抵押权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9.
作为房地产抵押登记管理部门,在受理房地产抵押申请时,发现许多抵押当事人,在签订的抵押合同中,对抵押期限有不同的理解。依照我国现行法律,抵押权作为物权,并不因抵押期限的届满而消灭,但如果超过诉讼时效,其相应的权利就有可能不予以保护。因此,房地产抵押当事人以及登记部门的有关人员,应对这方面的政策有必要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中国推行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理性思考及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着许多不足,通过对各国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的比较,得出几种可供我国证券化实施的借鉴方案。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已经开始在我国出现。从国际范围内来看,MBS发展已较为成熟,但在我国的经济、法律环境下,MBS的发展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风险。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MBS的风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陈云涛 《浙江金融》2001,(8):38-38,33
抵押用于担保债务人清偿债务,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纵观世界各国民法和经济法,都较全面地制定了抵押制度,由于抵押担保可以在债务到期不得履行时将担保物变价受偿,且在此前又可让债务人灵活充分地享有抵押物的使用价值,因而被誉为最理想且可靠的担保物权(有“担保之王”之称),在现代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占也被作为最普遍的担保方式而得以运用。然而实践中,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往往发现,1995年《担保法》虽然用了极大的篇幅来规制抵押,完善《民法通则》的笼统与不足,但在抵押权的实现上,仍缺乏足够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家银行大力抢占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预购商品房按揭贷款成了各家银行的必争之地,同业竞争愈演愈烈。为提高放款效率,抢占市场,各家银行"先放款,后抵押",并采取抵押权预告登记和阶段性保证的方式来规避正式抵押设立前的法律风险。本文拟从抵押权预告登记的法律效力入手,对具体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最大程度的保障银行抵押权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其实质是为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当前,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任重而道远,还不具备大规模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条件,虽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具有其特殊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外 部条件还不完全具备,必须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创造各种市场条件和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打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于实现居者有其屋、优化商业银行资产、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住房信贷结构失衡、住房金融配套建设滞后、现行法律约束、个人信用基础薄弱等因素成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启动过程中的障碍。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计划的顺利实施打造环境。此间,商业银行作为主本的准证券化模式不失为一种过渡性优选模式,建议在广州等条件具备的城市付诸试点。  相似文献   

16.
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不仅对银行在推行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过程中防范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能减轻银行的吸储压力,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建立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同时,投资者、政府又给予其强力的外部支持。因而在我国实行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十分必要。建立和发展一级市场、完善定价机制,提供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法律支持,完善会计制度,提供税费方面的优惠等措施对于我国顺利推行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切实可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瑞英 《金卡工程》2009,13(6):184-185
资产证券化过程不是积累风险,而是在分散实体经济和银行系统中积累的巨大风险.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并且已经引起我国政府和资本市场的关注.本文论述了我国目前房地产证券化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推进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建议,最后论述了美国次贷危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法律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经验表明,法律制度是规范和保障住氏押贷款证券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的住房金融现状也迫切需要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我国法律实际尚不能构成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全面支持,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地方,现有的相关法律制度亟待补充、修订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镇住宅金融从总体上仍然滞后于住宅产业的发展。构建城镇住宅投融资体系,其基本点是:构建复合型多元投融资体系;引导长期性资金进入住宅金融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政府应给予充分运行。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推进房地产证券化;引导保险业资金进入住宅金融市场;建立长期性住宅投资基金;建立抵押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抵押资产;引导海外资金进入;重新设计现阶段复合式住宅消费融资机制框架;金融产品创新;创造良好的住宅投融资法律环境、投资软硬环境。  相似文献   

20.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热点,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的逐渐发展和完善,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已是必然趋势。因此,在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同时要注意到其存在的风险,采取一定方法予以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