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雨水均匀,2003年贵州兴义市的桃子获得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收成,一进五月,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光鲜水灵的鲜桃。果农们纷纷使出混身解数,向人们推销桃子。但卖桃子的人比买桃子的还多。桃子自然“烂市”,零售价每公斤仅0.8元,比去年同期下跌了0.4元。批发价还不到0.5元,比去年下跌了0.3元,但狠心的果贩们似乎还嫌价格不够低,都在持币观望,等待价格进一步下跌。  相似文献   

2.
由于雨水均匀,今年贵州省某市的桃子获得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收成,一进5月,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水灵灵的鲜桃,多得压断街。果农们使尽浑身解数,但卖桃子的始终比买桃子的多,桃子自然“烂市”。零售每公斤仅0.8元,比去年同期下跌了0.4元,批发价每公斤0.5元,比去年下跌了0.3元,但果贩们  相似文献   

3.
<正>在大江南北的超市、商场,只要有卖小菜的地方,就能看到醒目的红黄相间一只碟子一双筷子的“小菜一碟”商标。卖榨菜中尝到甜头1989年,在南京大兴码头部队招待所,胡小平(210036南京市定淮门大街11号商会大厦A栋2304南京云露调味品有限公司025-86222811)认识了一位卖榨菜的涪陵人,两人谈得很投机。胡小平问:“这榨菜怎么卖?”涪陵人说:“榨菜按每斤四角五分,每坛40公斤左右。”胡小平立即跑到惠民桥市场了解行情,他看到一位老太太在卖榨菜,就问:“榨菜多少钱一斤?”“七毛。”胡小平又问:“您这一天大概能卖多少?”“卖不好只能卖一坛,卖得好能卖两坛。”胡小平心里飞快地盘算。“他给我四毛五,我卖七毛,每斤赚两毛五,一坛40公斤,能赚20元,如果能卖两坛……太好了!”说干就干,胡小平第二天早上就用自行车驮了坛榨菜,在农贸市场卖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卖掉了半坛。一位客人问:“便宜点,我买一坛,我是开面条馆的”。胡小平听说买一坛,想了想说:“六毛。不能再低了,我这是正宗的涪陵榨菜。”“好,明天你送一坛来。”这笔买卖,胡小平一下子就赚12元钱。  相似文献   

4.
<正> 由于雨水均匀,今年全市的桃子都获得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收成,一进五月,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光鲜水灵的鲜桃,多得压断街。果农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向人们推销桃子。但卖桃子比买桃子的还多。桃子自然"烂市",零售价每公斤仅0.8元,比去年同期下迭了0.4元。批发价还不到0.5元,比去年下迭了0.3元,但狠心的果贩们似乎还嫌价格不够低,都在持币观望,等待价格进一步下迭。看着堆积如山的桃子卖不出去,果农们一个个心急火燎。朋友杨极品承包的300亩桃园今年  相似文献   

5.
3月 29日 星期一 阴转小雨   郑尚力回来了。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向我道辛苦,我俩掏心倾腹地谈起了这些日子快活林餐厅的风风雨雨。   我向老郑交接了账务:我任经理前后共 7个月, 9月份亏 3.48万元; 10月份由于酒店被砸并停业整顿而导致亏损 4.5万元 ,如果不是被砸 ,当月应盈利 6~ 7万元。也就是说 ,由于这场灾难,给酒店带来的损失实际上超过了 10万元 !  11月份营业额创纪录地达到 20.5496万元 ,这个纪录是过去的 1998年的峰值 ,是老郑也未能达到的纪录 ,当月还清了所有债务 ,包括改制投资 ,净盈利 2.435万元 ,是我“执政”以来…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国度,物产丰富,人民安乐。国王兴之所至,要派遣一位大臣,到其他的国家中采购此国所没有的物品。这位大臣去了许多国家,遍观市井,他遇见一位贤坐在市场中,摊位前却什么东西也没摆。便上前问:“没见您要卖什么东西,在这里空坐着干什么?”贤回答说:“在此卖智慧。”那个大臣又问道“您卖的智慧是什么样的?卖多少钱?”贤回答道:“我所卖的智慧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值500两金子。先把金子拿来,我就对你说出我要卖的智慧。”那大臣心想:“我国中没有卖智慧的。”  相似文献   

7.
一条街上有三家水果店。一天,有位老太太来到第一家店问:“有李子卖吗?”店主见有生意.马上迎上前说:“您看我这李子又大又甜,还新鲜得很呢!”没想到老太太一听扭头就走。店主纳闷着:奇怪啊.我哪里得罪老太太了?  相似文献   

8.
调结构     
《致富天地》2008,(7):20
“2007年,我家的油菜卖得3675元,魔芋卖得3968元,生猪卖得4600元,烤烟卖得4700元,利用农闲时节外出务工收入2400元,全年总收入19343元,比2006年增收7000余元。”这是云南省富源县十八连山乡农户陈正平算的一笔收入账。陈正乎家的收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八连山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天,朋友说到,现在中国很多企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卖10亿件衬衣不如人家卖1架飞机,因此,中国企业要进行产业升级。见他慷慨激昂,我只有苦笑,这分明又是一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主儿嘛,这种情形我遇到的太多了。于是我反问:“那你认为如何进行产业升级呢?”朋友摇头。  相似文献   

10.
笑一笑     
《光彩》2002,(3)
快嘴女人一个卖剪子的老头跟一位老太太讲价钱。卖剪子的说:“大嫂,我这剪子卖给你就是照本钱卖。若是挣你一点钱,我就算是你的儿子。”老太太有个儿媳妇,长得挺漂亮,听见卖剪子的说这话,噗哧一声笑了:“净想好事儿。”头一次看见一个妇人跑到法官那里,愤怒地说:“法官先生,有人骂我,说我像一头犀牛,我能不能控告她?”“当然能。她是什么时候骂的呀?”“一年以前的事儿了。”“那你早该控告她了。”“可是我昨天才第一次看见犀牛呀。”加深印象父亲教儿子,当教到“天”字时,为了加深孩子的印象,他就问:“你头顶上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接到2011款雅阁试驾邀请函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雅阁卖得这么好还需要改款?后来一琢磨,八代雅阁已经上市两年多了,也确实到了应该中期改款的时间。试驾之后,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当初对“这次改款不会做多大改动”的判断是错误的——改变虽然不多,却已经打造出了“运动范儿”的雅阁。据说,厂家也希望通过改款,  相似文献   

12.
农民卖了粮拿不到钱,教师教了书领不到工资,领到的欠条俗称“白条子”;邮政部门邮递的汇款单不能及时兑取现金俗称“绿条子”。而时下,社会上又出现了另一种比“白条子”鲜艳,比“绿条子”高档的“条子”,有人称之为“红条子”。“红条子”到底是什么?别忙,且先听我讲一件真实的事情。前不久,一位同学愁眉苦脸地来找我求助,一是借给他二百元钱,二是拿着这二百元钱去代他走一户人家。当时,我心里直纳闷,这天底下哪还有请人走人家的?我赶紧追问他,那知这一问竟问出了一肚子苦水。原来,这一天他有两户人家要走,而且都在晚上。…  相似文献   

13.
8月2日星期一阴做老板跟不做老板就是不一样,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在我得重新估计形势。“快活林”酒店地处本市南郊 ,这儿是个工业区。可眼下工厂都不景气 ,大批职工下岗 ,每月仅拿一二百元生活补贴的有十几万人 ,捉襟见肘 ,度日艰难 ,就凭那每月一二百元怎么潇洒 ?到餐厅消费的人廖廖无几 ,餐厅当然只能艰难地维持。这一点 ,郑尚力走之前已经给我交代过了。我对自己的期望值不高 ,只求平平稳稳地维持下去 ,保住摊子 ,待老郑治病回来 ,完璧归赵。8月5日星期四多云转阴可是 ,我这平平稳稳维持下去的想法还没来得及想周全 ,就发生了一件…  相似文献   

14.
学雷锋也要打假郑日金一日上街,见一张大红的“好消息”:“我店学习雷锋,特向广大顾客让厚利作奉献,减价出售部分商品,欲购从速”。言新意切,引来人们争相购买。后来,人们才发现这都是些低劣掺假、平时卖不出去的东西。顾客惊呼上当。类似这种借“学雷锋”之名行卖...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个小吃,外形酷似牛板筋。真实成本0.16元,卖1元特别热销。绝对暴利空间,而且上市就火,这就是傻婆婆最新推出的新项目一傻婆婆素板筋,一个比烤面筋更火爆的新小吃!  相似文献   

16.
<正> 五月的一天,幼儿园门口,家长们正接孩子回家时,一个小贩用自行车推着一箱梨叫卖:"卖梨啦,又甜又脆的鸭梨。"他的叫卖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小孩子吵着要吃鸭梨。家长们询问价格,一听要1.6元一斤,都摇头说太贵了,能不能便宜点。卖梨人说:"物以稀为贵嘛,好货不便宜呀。"一个家长见他坚持不降价就说了句:"都什么时候了,五月份了,新梨马上上市了,还卖这么贵!"卖梨人接过话茬笑着说:"是呀,都五月份了,我的梨还保存得这样水灵,这可是高新技术呀。你说新梨要上市,可毕竟没上市嘛!再说梨不在于新旧,而是好不好吃,新梨要是没熟透也一样发涩不好吃,而我这梨水分多又甜,包你吃完  相似文献   

17.
种业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外国的蔬菜种子在中国卖是用粒数,一粒几十元或是上百元:而中国自己的种子却按袋卖,一袋几元或几十元。这使张友军这位中国农科院蔬菜所专门从事开发推广的处长颇受刺激的同时,也在寻找自己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法律顾问     
《光彩》1998,(4)
法律顾问栏目主持:刘爱明出资份额大权利就大吗?编辑同志:197年8月20日,我加入了丁某、苏某、高某合伙经营的石料加工厂。同年10月6日,该厂因经营不善停产。10月10日,电力公司因该厂拖欠电费2万元,向法院提起诉讼,并把我也列为被告。我认为,这2万...  相似文献   

19.
何晓春 《浙商》2012,(18):104-106
“很多人跟我说投资种大米利润太低,在我看来,米业前景无限。”朱张金对《浙商》记者说,“低端的大米我只能卖2元一斤,但是人家没有的高端大米,我可以卖到100元甚至200元一斤。”  相似文献   

20.
星城计中计     
于扬利  张雁彦 《商界》2009,(8):82-84
卖了13年饼干的食品经销商谢和平,到批发市场走了一圈,猛地发现几个熟知的批发商全部从事起别的行业:有人把两毛钱的洗碗钢丝球包装贴牌,卖两元,有人关闭门市开了超市,更有甚者回家“SOHO”炒股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