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马古道     
卢维前 《中国西部》2006,(12):71-71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  相似文献   

2.
刘娟  王长山 《西部论丛》2005,(12):32-37
易武:姜女蛇居住的地方。在傣族传说中,“易武”曾是一条善良的“美女蛇”,现在,在这个以“易武”命名的“美女蛇”居住的地方,“美女蛇”已然不在,传说中她出游的道路,成为了后来的“茶马古道”。  相似文献   

3.
4.
公元前138年,张骞在西域大月氏见到中国的筇竹手杖和木棉花觉得奇怪,不知从何路而来,后经调查才知四川、云南早就有一条通往印度的商道。十年后汉武帝萌生开发西南的设想,派使臣去寻找西南通往国外的商道,因使臣被蛮夷所杀而未果。这条贯穿滇川芷六江流域的古道,同西北的丝绸之路一样,早已成为东西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大走廊,它源于公元前4世纪,发展于唐代,兴盛于明清。  相似文献   

5.
"茶马古道"曾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西藏边疆游牧地区之间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而今,"茶马古道"正在成为一条自然风景最壮观、文化最神秘的世界旅游绝品线路。这是一条蕴涵着丰富资源和无尽宝藏的黄金之路,是一条已经写入国家"十五"旅游发展规划中高品位区域联动的生态旅游线。  相似文献   

6.
瓦房店,是一个旧地名,距陕南紫阳县城约十余里,为今向阳镇政府所在地。  相似文献   

7.
我们一行三人从剑川县城出发,穿过秀美如田园诗般的桃园坝子,沿着漫江碧透、层林尽染的黑潓江河谷,往南行20余公里,来到了滇西大理的古镇——沙溪寺登街。 寺登街位于富饶的沙溪坝中央,一面是高耸入云的鳌峰山,一面是清凌凌的黑潓江,依山傍水的态势,透出古城诱人的气韵。古时东、南、北曾各有一座巍峨高耸的寨子门(今存东门),拱卫着寺登  相似文献   

8.
茶马古道是联系滇、川、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往西南方向延伸入尼泊尔、印度境内,直抵西亚、西非红海岸,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长的古代商路。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的古道就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的古道大部分已被现代化进藏公路所取代,主要为214、317、318国道。  相似文献   

9.
《重庆与世界》2011,(3):56-58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匹亚、西非红海岸。根据现有的古文物及历史文献资料,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抗日战争中,当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  相似文献   

10.
茶马古道作为中国西南地区一条历史悠久、辐射广泛的通商古道,一直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西南地区其历史因素、地理因素、文化因素为多宗教并存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以文化变迁的视角,研究和探讨茶马古道沿线多宗教并存的现象和成因,为新时期"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促进不同国家、地区、民族间共同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2012,(7):134-137
专门研究茶马古道的专家木霁弘分析认为“茶马古道是中华民族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旅游爱好者有很大的吸引力。且不说古道本身的历史、文化韵味.光是沿途村寨的地域、风光、民俗、文化差异.就能吸引不少人。”  相似文献   

12.
2005年5月1日,一支由120匹骏马组成的马队,从云南出发,要赶在10月初到达北京,将具有茶马古道文明和马帮运输自然发酵韵味的普洱新茶和下关茶厂的沱茶,在北京拍卖.  相似文献   

13.
《重庆与世界》2011,(6):56-58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沉默  郑怡 《中国西部》2015,(6):58-65
绵延于中国西南地区崇山峻岭间的茶马古道,是一条连接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神秘道路。它用崎岖与沧桑,祭奠那一段流逝在历史长河中的艰辛与辉煌。如今,沉寂的古道不改昔日的容颜,而曾经叮当作响的马铃却早已消散在古道西风之中。茶马古道,一段失落千年的茶马往事。  相似文献   

15.
辉煌的起点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一绝句因了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和王安石的一段君子之交而生发,并古今传颂,蒙山茶作为“绝世佳茗”也由此名满天下。源自名山县丘陵地带的水流注入了青衣江、扬子江、长江,名山县也因背倚天下名山的蒙顶山而名之。一年大半被雨雾所笼罩的蒙山四季浓绿,不仅为茶林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气候环境,物华之上,还盎然渗透托举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史佳话:人称蒙山为“世界茶文化的故乡”,有西汉年间植茶始祖吴理真手植的茶树为证;夏朝治水的大禹曾在此祭天复又在此庆功,有古建筑禹王宫为证;而当上古时代的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因天柱摧折上天洞开之时,又有女娲在此炼石补天,有古刹天盖寺为证。但因修补痕迹犹在,天雨沿隙而下,意为“天  相似文献   

16.
孙吉 《中国西部》2006,(12):106-111
在束河的田野上马鞭轻扬,马蹄轻响,一辆红色顶蓬的马车从白沙的方向轻跑而来。马车过处,卷起一阵轻烟般的黄尘,四处飘散,坐在路边田坎上的几位老人不禁眯起眼睛。尘土弥漫在老人身边,掩盖了他们烟杆里飘出的丝丝青烟,老人视线中的田野顿时朦胧起来。风吹沙散,田野中传来赶牛的吆喝,断断续续,高低起伏,仔细听有一股粗砺的韵律。两个纳西族汉子一人扶犁,一人策牛,驱赶着肩上抗着横木的两头黄牛,黄牛和着汉子口中的牛山歌在哞哞叫唤,人与牛缓慢地前行,黄褐色的泥土被翻起,在土地上留下道道犁痕,等待几日后的播种。抬眼远方,是玉龙雪山清晰雄伟…  相似文献   

17.
从滇入藏,那些大山,空得让人吃惊,险得让人吃惊。我步行走过,几天不见人影。但许多大山的山脊山腰上,每每有一道道人迹明显的山路,硬硬地露出土来。这多半是人或马踏出来的。它们缠山绕水,总会汇到史书或传说中记述的那些道上来。清人杜昌丁在其著作《藏行纪程》一书中,这样描述从滇入藏的路:“悬岩怪石,无一步可以循阶历级者,用爬山虎攀藤附葛而上,马四蹄不能并立,毙者不计其数,臭气触鼻,不可向迩,无草无人烟,水声彻夜如雷,树木参天者, 皆太古物也。”现在虽然修通了公路,但路之险阻仍让人不时想起前人的记述。  相似文献   

18.
藏、川、滇联合开发“茶马古道”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川、滇联合开发“茶马古道”,有利于弘扬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发展藏区经济,维护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开发须坚持市场导向,协调行动和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发中应解决地区开放、合作模式选择、基础设施落后、人才短缺、特色旅游开发及境外资源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和文福 《魅力中国》2013,(16):368-368
马帮文化是丽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虽然随着丽江公路网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原茶马古道线路基本弃用,马帮也从人们视野中逐渐消失,但马帮已作为一种文化,兼容并蓄在纳西文化中。融入到了纳西人生活里。  相似文献   

20.
说到马帮,很多人会想到几千年前的茶马古道上,驼铃悠扬,商队成群,带着马驮着茶叶、药材、布匹等,在高山峡谷、原野森林中长途跋涉、风餐露宿、奔波谋生。时至今日,机械化程度高度发达,马帮似乎已经远去了。但在济南的山体公园建设大军中,还活跃着一支来自广西百色的马帮。由于山地环境所限,施工车辆无法上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