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估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协整、动态最小二乘法与误差修正模型,本文对1953年以来的中国能源消费的收入弹性系数、价格弹性系数与结构弹性系数进行了估计与分析。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均能对能源消费产生显著影响,但能源价格的影响相对微弱。GDP增长1个百分点将增加能源消费1833万吨标准煤,这与最近6年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吻合地很好。工业在GDP中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将增加能源消费3136万吨标准煤,能源价格增长1个百分点将抑制能源需求813万吨标准煤。过去50年中,经济增长消费了约90%的能源,10%左右的能源被浪费。得到的主要政策思路是:政府要想更大地发挥能源价格对能源消费的调节作用,必须让市场主导能源价格机制的形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或降低工业能耗对于实现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7亿吨标准煤的总量控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数说新闻     
《政策与管理》2008,(17):10-10
我国2007年的能源产量是2000年的1.8倍,7年年均增长7.1%。2000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折合成标准煤是12.8亿吨了,到2007年,产量达到了23.7亿吨。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能源生产国。  相似文献   

3.
上海将对重点用能单位实施分层、分类管理,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制定和实施上海市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节能管理工作方法。重点用能单位设置能源管理岗位,逐步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上海市对列入国家千家企业名单的重点单位,在完成能源审计的基础上,进行跟踪检查;对年用能量5万吨标准煤以上的100多家单位,2007年开展对标管理和能源审计;对年用能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800多家单位,逐步建立能源消耗月报制度;对年用能量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单位,由区县政府加强节能降耗监管。  相似文献   

4.
一季度能源供求增速明显放缓,价格大幅回落(一)能源生产增速大幅回落今年1-3月,国内能源生产总量57182.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6个百分点。在主要能源产品中,原煤产量增速明显  相似文献   

5.
张林  张传平 《价值工程》2011,30(15):22-23
能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构成巢结构关系.能源预测是能源规划的基础.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基于其时原始数据相对简单的要求,实现对数据产生机制的科学理解和描述,实现未来值预报,是常用预测方法.本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预测得到中国2020年能源需求总量为449074.91万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2000~2020年安徽省样本数据,建立能源消费支持向量回归预测模型,预测了安徽省“十四五”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石油、天然气及电力的消费量,并分析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量。研究发现:整体上,安徽省“十四五”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先缓慢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平均消费量为15183.8万吨标准煤,平均增速为0.79%,预计2025年能源消费总量达15275万吨标准煤;分能源品种来看,煤炭和石油的消费量呈现显著的不断下降的走势,天然气和电力的消费量总体上保持上升的态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呈明显下降趋势,平均值为0.56万吨标准煤/亿元,年平均下降率为5.38%。为此,可通过引进和研发节能技术、发展非化石能源等方式,促进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能源管理和能源结构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大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30年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近五年来经济平均增速在两位数以上。能源生产和消费也在快速增加,2007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量是23.7亿吨标准煤,消费量26.5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中国的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和突出。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呈现明显的持续上升趋势。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从1986年的8.09亿吨标准煤增长至2009年的30.67亿吨标准煤,年消费量增长近2.8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  相似文献   

9.
节能降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我国能源消耗12.8亿吨标准煤,创造了1.0785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能源消费量1吨标准煤左右,能源强度1187吨标准煤/百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每消耗1吨标准煤创造了843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10.
咨讯     
北京完成2006年度节能减排目标在近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介绍了2006年我国全国及各地区单位GDP能耗及有关情况。2006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24.6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9.61%。单位GDP能耗1.206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1.33%。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2·53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98%。第一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0.347吨标准煤/万元,第三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0·414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分别上升0.14%和0·13%。电力消费增长较快,同比增长14.2%。其中:工业用电…  相似文献   

11.
张雪莲 《价值工程》2008,27(2):137-140
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和能源供需情况,论述了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意义与紧迫性,识别并分析了实施DSM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制定DSM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运行机制和激励措施的几点建议,旨在为缓解我国能源压力、提高能效,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张跃军  汪洋  何超 《价值工程》2010,29(26):136-137
为切实把握居民生活中的能耗状况,发现居民日常生活中在节能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本调查以浙江省沿海地区居民为对象进行能耗调查。调研显示,居民虽然在空调换气、热水供应、照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节能减排效果,但在一些家用电气使用过程的细节上有待提高节能意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节能教育;实施节能政策;设立相关法律法规;发展、推广节能技术及应用等建议,从居民生活习惯、日常行为及思想意识着手,提高我国人民的节能减排意识。  相似文献   

13.
杨向东 《价值工程》2010,29(24):91-91
本文通过介绍电气节能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着重阐述了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线路损耗、变压器的选择、照明节能、电动机节能、空调系统节能、给排水节能等多个方面的节能技术措施,以及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袁梁 《价值工程》2011,30(10):125-126
本文从能源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两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价格要素对于能源强度的作用机理,分析了我国能源价格体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更有效地控制能源强度提供一定的帮助,弥补了现有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理论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发展清洁能源而言,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具有操作简单且快速有效的优势。本文对现有的有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比较各种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区域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法,总结目前已经得到的研究成果、讨论现存的争议、分析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分析发现:部分现行的节能政策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且目前关于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手段的研究多集中于价格、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能源效率等方面,且没有取得统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城市居民居住节能行为与意识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分析了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节能行为、意识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节能行为和节能意识均较好;居民收入和年龄是影响生活能耗的两个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7.
海南成为我国能源大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梦影 《价值工程》2011,30(9):201-202
海南具有独特的地理和生态物质优势,对矿物能源、风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可适应海南经济发展的需要,使海南成为我国能源大省。  相似文献   

18.
能源因素分析对于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而言是一项首要的工作,对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和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至关重要。科学系统地研究能源管理体系中的核心要素——能源因素的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节能降耗目的。  相似文献   

19.
袁晓梅 《价值工程》2012,31(13):2-3
2010-2020年是我国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榆林经济能否转型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榆林能源产业的发展是榆林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关系着榆林经济的未来。本文分析了新时期榆林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并提出了发展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榆林能源产业今后十年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晏铭 《价值工程》2015,(12):89-90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和电力工业的发展,发电企业用于结算电量的电能表由发电机前移至主变出口最终前移至线路出口关口电能表,就要求关口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度愈来愈高。本文针对大唐珲春发电厂220千伏系统二期关口电能计量装置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关口电能表准确度的各项因素,制定解决方案逐步进行实施,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对关口电能表的影响,提高关口电能计量装置准确度,希望能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