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解散制度是修订后公司法的一项制度创新,实践中应从股东据以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的事由、股东的资格,以及是否满足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前置性程序三个方面来把握司法解散制度的内涵,来分析其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是否适合我国的公司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刘国林 《特区经济》2008,(12):233-236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公司法修改后被写进新公司法。然而关于这一制度的既有研究资料,多从实体法角度进行研究,对程序问题的关注甚少。针对围绕这一制度的纠纷已经出现并不断增加以及缺乏审判程序方面经验的现状,本文尝试对公司法人格否认之诉的诉讼结构进行剖析,并提出公司法人格否认之诉实质上构成有牵连的诉的客观合并,以求能为我们在审判实践中探索适用这一制度的程序问题提供理论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和谐司法"是指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以和谐理念为指导的,保证司法权威与公正、以人为本地促进和谐社会建立的理念。其主要内容是树立司法权威、确保司法公正、真正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而受我国长期的传统诉讼文化影响,民众心中存在着一定"厌诉"情结,该情结与和谐司法理念有一定冲突,分析研究"厌诉"情结对和谐司法的消极影响,对于构建和谐司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计红 《特区经济》2012,(1):245-247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是为救济处于公司僵局的股东、弥补公司自治的不足。我国《公司法》关于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规定,由于制度简陋,影响了其功能的正常发挥。我国立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司法解散的替代措施、规定公司司法解散诉讼的审理和判决原则、建立防止股东滥用公司司法解散请求权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的涉诉信访形势严峻,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现实难题.现行的解决机制也存在着严重的失衡与缺陷.为摆脱涉诉信访的制度困境,应当加强法院与党委、人大、政府的联动处访,将涉诉信访统一纳入司法轨道,合力维护司法权威,构建涉诉信访终结机制,堵塞无理缠访.  相似文献   

6.
7月2日,本刊刊登的《康王商标大战:司法“认驰”遭遇“假案”陷阱》一文,报道了我国首次进入再审程序的一起司法认定驰名商标(下称司法“认驰”)案件,也披露了司法“认驰”在实践中所遭遇的一些问题,如部分企业热衷于借助诉讼寻求“认驰”,甚至通过刻意制造法律纠纷来获取驰名商标等。  相似文献   

7.
诉的识别是民事诉讼的基本问题之一,一个案件诉至法院,法官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将此诉与彼诉区分开来,从而决定是否受理以及审理的范围。而决定诉的质的规定性的就是诉的要素,它是区别不同种类的诉和每一个具体的诉的依据,决定着诉的内容,并使诉特定化、具体化。一般认为,诉的构成要素包括:诉的主体、诉的客体、诉的理由。从这三者的关系来看,诉的主体是显而易见的,不存在太多的理论问题,然而对后两者的认识就理论和实践方面就存在较大的分歧。这个问题的研究旨在从诉讼标的角度论述诉的识别,从而使不同的诉更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并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虚假民事诉讼基本理论入手,并分别从道德和经济层面、法律制度和司法运行层面分析成因。从大陆法系国家对有效自认效力的确定,英美法系国家对虚假民事诉讼分类和认定分析,得到对我国相关制度完善的启示。最后,文章结合了对域外相关制度的考察,从建立社会诚信评价体系,提高虚假诉讼违法成本,完善民事侵权责任体系、损害赔偿制度和禁止撤诉制度,加强诉前预防、识别和诉中防范机制,完善民事证据制度、自认规则和民事调解制度,完善第三人权益保护诉讼制度,寻求专业机构、人员介入帮助,司法运行方面改进等方面提出对虚假民事诉讼治理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领导接访制是司法实践中解决涉诉信访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不仅符合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社会治理方式,也可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霍桑效应中得到印证,但却面临着"人治"的困境。领导接访制与涉诉信访的法治化并不冲突,在社会的法治化转型过程中,"外儒内法"的领导接访制是沟通传统人治与现代法治的中介因素,能够顺利实现涉诉信访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0.
新公司法第183条对公司解散请求权做了规范,并确认了出现公司僵局时股东享有解散公司诉权,为股东的退出机制开辟了新的道路。但该条过于原则,没有对具体问题作出解答。本文通过对股东请求解散公司的缘由——公司僵局的分析,认为解散公司是股东退出公司的理想法律途径,同时参照国外的相关立法,对当前公司解散之诉中存在的有关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硕 《魅力中国》2011,(20):150-15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商事诉讼案件日益增多,人民法院审判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运用,程序简繁分立是从总体上提高诉讼效率、减轻当事人诉累、节约诉讼成本的有效途径。为此,必须完善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本文主要探讨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存在问题以及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有效对策,以期推动简易程序诉讼制度的完善,从而进一步促进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效率。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凸显司法公正,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和权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近几年来涉法涉诉塞件占信访案件的比例加大,出现的问题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涉法涉诉群体性事件是涉法涉诉信访与普通群体性事件的重合部分,由司法腐败与司法不公、群众维权观念片面等原因造成,呈现群体性、突发性、涉法涉诉性等特点,本文从涉法涉诉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和特点出发,提出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是我国2005年修订<公司法>确立的一项新制度.既涉及实体法(如公司法、证券法),又涉及程序法.我国的司法实践充分证明,良好的制度更需程序规则予以保障.本文从股东代位诉讼制度的特点以及功能分析其在司法实践中是如何保障公司中小股东权益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基础上,阐述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现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对策建议.要完善司法制度,确保司法独立性;抓好调解与执行工作;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做好心理辅导,抚慰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5.
公司非破产清算指处理因破产、合并或分立原因外解散公司的各项未了事务,了结其内外法律关系,最终消灭其法人资格的程序.清算人则指在公司解散后,接管公司财产,负责公司清算事务的人.公司非破产清算属于自行清算,由公司依法自行组织进行.一个完善的清算人制度对公司清算的公平、高效运行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下称<公司法>)和<外商投资企业企业清算办法>(下称<办法>)对此都作了规定,但这些规定存在着不少的缺陷,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正余姚市作为移动微法院的策源地,不断致力于"互联网+"司法保障的实践,在全国率先研发、上线集"信用查询、失信通报、外部应用"等功能于一体的"诉查查"诉讼信用查询小程序,并积极构建诉讼信用评估体系,实现诉讼信用标准化、信用查询便利化、信用应用实效化。自2020年12月底上线以来,共计上传样本27768件,提交扣分样本453人,累计查询人数达31878人次,最高一天内查询人数达1037人次。突出标准化构筑诉讼信用评估闭环明确评估指标。法院与中国社科院建立合作项目,依托中国社科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任田禾等5名专家,先后在北京、余姚两次召开诉讼信用体系论证研讨会,结合司法实务与现有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7.
新《义务教育法》实施两年来,有关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财力供给”、“程序安排”、“诉责路径”等漏洞日渐浮出水面。由于这些漏洞无从获得地方立法逐一弥补的积极动机,客观上使流动儿童的平等受教育权仍然面临“权利限制”与“权利虚置”风险。为此,如何从问题消解角度赋予其可行的司法救济已经刻不容缓。立足国情,应当考虑在克服宪法诉讼壁垒的路径上确立行政给付之诉。  相似文献   

18.
新《公司法》规定了股东请求人民法院司法解散的问题,此项制度的规定是我国立法关于公司解散制度方面的重大突破,具有必要性,对于保护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立法对于司法解散的规定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起诉条件大体相当于大陆法系国家的诉讼要件.这虽然能将那些欠缺诉讼要件的案件排除在诉讼程序之外,防止当事人滥诉,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章强明  郑金金 《魅力中国》2009,(36):194-195
构建和谐社会,凸显司法公正,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和权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近几年来涉法涉诉案件占信访案件的比例加大,出现的问题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涉法涉诉群体性事件是涉法涉诉信访与普通群体性事件的重合部分,由司法腐败与司法不公、群众维权观念片面等原因造成,呈现群体性、突发性、涉法涉诉性等特点,本文从涉法涉诉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和特点出发,提出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