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发行吉林省白城市分行王保中拍摄的这幅意境优美的作品中,虽不见《敕勒歌》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色,然而作者却从另一个视角诠释了草原的美丽。画面中,太阳的余晖还未散尽,一轮明月已  相似文献   

2.
企图以只言片语把李超这个年轻的艺术家描述清楚其实并不简单。他是双鱼座,多重性格的复杂个体。最初见到或者接触他的时候,不管你是策展人还是经纪人或者评论家,他都是少言寡语的,除非在聊天中触及到某个"严肃而活泼"的话题,他则会机警地"有所回应"并告诉你一个荒诞却又"引经据典"的理由。之所以用"严肃而活泼"、"引经据典"二词,是因为这两个词能简短而有效地描述李超的作品基调,甚至可以概括李超本人的个人气场。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3日至5月8日,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主办,北京山水之间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和北京玛拉当代艺术中心承办的象之中国——曹吉冈阶段回顾展将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展出的是艺术家曹吉冈多年来精心创作的作品,从1990年前后的《长城组画》,到1996年的《冥谷》、《天渊》,再到2004年的《悬空寺》以及现在的《危岩丛树》等坦培拉近作,在曹吉冈各个时期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艺术家在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正是艺术家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一个过程。画面上的一切都是艺术家心境极其自然的流露,一如其人,内心的宁静却不平静,反映在画面上,也自然而然将观众带入到了一个宁静却不平静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3日至5月8日,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主办,北京山水之间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和北京玛拉当代艺术中心承办的‘象’之中国——曹吉冈阶段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展出的是艺术家曹吉冈多年来精心创作的作品,从1990年前后的《长城组画》,到1996年的《冥谷》、《天渊》,再到2004年的《悬空寺》以及现在的《危岩丛树》等坦培拉近作,在曹吉冈各个时期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艺术家在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正是艺术家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一个过程。画面上的一切都是艺术家心境极其自然的流露,一如其人,内心的宁静却不平静,反映在画面上,也自然而然将观众带入到了一个宁静却不平静的世界。目前,‘象’之中国——曹吉冈阶段回顾展之外围展正在朝阳区雅宝路8号亚太大厦公寓一层的北京玛拉当代艺术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5.
郑元真 《致富之友》2010,(10):81-81
从8月20日开始在台北当代艺术馆所展出的《大玩.特玩-游戏美学》特展,是由台北当代艺术馆(MOCA Taipei)以及美国暴雪娱乐公司(Blizzard Entertainment)所共同合作的特殊型态展览。本展内容涵盖了暴雪游戏公司在过去十五年来游戏开发的历程以及700多件的幕后艺术创作,分别以极具在线游戏美学代表性的"科幻、恐怖、奇幻"三大精神主题来规划展览动线:象征科幻的  相似文献   

6.
再造乌托邦     
张静 《致富之友》2011,(7):112-114
我认为,这才是艺术的目的;通过精确并且有限的概括,去生产一种观察世界的新的光亮。——阿兰·巴丢,《关于当代艺术的十五个论题》毫无疑问,五段式影像作品《竹林七贤》是美的,虽然从服装、道具到演员的表演、画面构图、镜头衔接和配乐都带着一种到了极致的刻意,但所有这些刻意混在一起,最终整体凝聚为一种平静、素朴的美。理解这种美就像理解月光流照山川与平原,在看到这些影像的那一  相似文献   

7.
著名先锋派作家余华的《活着》是一部史诗级的乡土文学作品。作品描写的农村底层小人物的人生坎坷境遇,充分诠释了广大农村农民了不起的乡土生存哲学,笔者将这种乡土生存哲学视为"淡泊名利的随遇而安"、"绝境中的坚韧与慧智"以及"一种对死亡的拒绝态度"三种生存境界。本文将粗浅对以上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建立有效的空间观和时间观,使空间和时间成为画面生发的重要坐标,由此打开特定时空中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展示那些被日常生活经验、被模式化所遮蔽的内心存在真相,是李超在新近创作中使用的绘画策略。  相似文献   

9.
知道李超,是从我去年10月收到的一本展览图录上,出自朋友策划的一个叫《制动》的小展览。参加展览的是4个美院毕业的"80后"小伙,还没什么名气,不属于那种被各个画廊争相力捧的冉冉新星。  相似文献   

10.
<正>一直以来,乡村的发展与振兴,都是从物质层面进行的考量,从经济方面展开的活动。不同的主体,通过多元的渠道,实现农村产业的更迭与创新,将外部的信息传递到乡村,以资金的力量助推乡村的发展。《艺术振兴乡村途径研究》是陈炯编著,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在2019年出版的作品。本书围绕着"集市"展开,通过多元的艺术创作形式,融入到乡村发展之中,体现出了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目标。(一)文创产品彰显乡村生活之点滴。本书的第一部分围绕着"文创作品"而展开。  相似文献   

11.
刘锐 《致富之友》2009,(9):30-31
刘锐:此次展览名为《回溯与探索》,通过收藏回溯历史,探索发展。请谈一下美术文献艺术中心的收藏历程与藏品特点。刘明:美术文献艺术中心的收藏工作目前经历了三个阶段。我们是从媒体的角度开始,《美术文献》1993年创刊,当时的收藏是根据杂志的学术主题的方向来判断作品选择作品,这个时期外部还没有市场、拍卖等因  相似文献   

12.
五年一瞬间     
《致富之友》2010,(11):30-30
《艺术与投资》于2006年1月创刊,2010年12月31日,由《艺术与投资》和《当代艺术与投资》策划、组织的"纸上美术馆:12位华人艺术家"展览即将在北京798艺术区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同时,《艺术与投资》杂志社也将举行盛大的5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回看5年的历程:工作定位、发展目标和与现实复杂的关联时,《艺术与投资》所进行的杂志、独立出版和展览三大部分的工作是及时、正确的。每月2册杂志及时的对艺术事件、活动的  相似文献   

13.
张晓珊 《致富之友》2010,(4):116-117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陈源初的作品都致力于表现整个自然界与人类的共生关系,并且试图通过描绘一些各层次叠加的画面来引起观者对当下整个生态现状的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病以及人类在自我救赎过程中的一系列挣扎始终是画家乐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资讯     
北京"第三方——三位一体之展"展期:2010年11月11日—2011年1月24日地点:站台中国当代艺术馆策展人:毕月承办机构:站台中国暨BAO工作室本次名为"第三方"的展览,将三个既独立又具有连贯性的作品以循序的方式展现在观者面前。展览的每一部分将大致展出二十天,这个好似"三位一体"的展览希望表现的是每个阶段之间在概念上和主题上的一种关联性,一种内在的连环反应,而每一部分的架构都是由先前作品中所包含的关键性内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1994年,影像艺术家朱加制作出了作品《永远》。他将一架小型摄像机固定在三轮车的轮辐上,然后踏着车在北京街头随意穿行,所摄的图像不加控制,以360度旋转,在扰乱观看习惯的同时以镜头语言探讨媒介与知觉的距离。朱加的另一件作品名为《与环境有关》,是以投影的方式将一条鲜活的鱼的形象透射到地面上,影片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开始与结束,自始至终画面上只有一条跳跃的鱼,要强调的是鱼在空气中而不是在水中跳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当代中国最为活跃的活动影像作者和艺术家之一,赵亮的作品深刻折射出这个时代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生存的荒谬感,或更进一步说,赵亮以记录现实为基础的"真实写作"。无论从其早期的纪录片《告别圆明园》、记录北京地下摇滚音乐人的《纸飞机》,获得世界赞誉的、描写中朝边境一所警局的日常公务的《罪与罚》,以及拍摄十余年的《上访》,都可以视为一种影像的政治表述。即如何真实面对现实政治,如以非叙事和叙事手法的杂糅、影像和声响的重新组织,从其中解放出来,继而获得一种形式上的纯洁。  相似文献   

17.
苏坤阳 《致富之友》2009,(10):74-75
在《黄金三部曲》的作品中,作者令人意想不到的采用黄金作为创作材质。这个作品从"是金子总会发光",到"中国金币",再到"黄金粪",似乎构成了一条隐形的"黄金"生长之路。在《是金子总会发光》这件艺术作品里,艺术家以一种还原过去的手法,在审视者黄金的意义。设想一下,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黄金,也不知道它的价值,将它还原至  相似文献   

18.
这个店     
1."这个店"将以"店"的形式创作一个公共空间;2.店内展示的将是从不同的个体生存经验出发的,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艺术作品,通过看和使用它们,观众将体验到这个空间所散发出来的"想"和"做"的信号;3.人们在"这个店"里不仅能看到,也能买到这些作品,购买将成为一种由物及人,进而进行思想交流的媒介;4."这个店"作为展览,作为生活哲学的现实界面,将是一个共生在公共空间的小公共区域,更直接地促成创造行为和日常生活关系的转化;5."这个店"的形态会因不同创作者的加入而产生变化,展示的作品也将发生演变,并随展出情境的变化而变化。6.对于"更好的生活"这一可能性的追寻和实践,将进一步融合了创作者和作品,作品和观众的界限。  相似文献   

19.
实验和实践     
<正>2010年,《当代艺术与投资》继续改版。过去一年中,《当代艺术与投资》着重研究的"当代艺术",也是在不断"实验"和"实践"中平稳度过。我们所理解的"实验"是一家艺术杂志所必须具备的前瞻性的视野、挑战常规与极强的创新意识,正  相似文献   

20.
首尔     
曝露神话——电子技术The EXPosition of Mythology-ELectronic Technology展出地点:韩国白南准当代艺术中心(The Nam June Paik Art Center)展期:2009年6月12日至2009年10月4日策展人:Lee Young Chul该展览主要探讨关于技术,神话,以及宗教的观念在当代艺术中的呈现。展览名字源于白南准1963年的名为《音乐电子电视的曝露》中的观点,在1963年的展览中白南准呈现了其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创作观点,特别是他在探索及实践作为东西方哲学之间桥梁方面的成果,也首次展示了他在电视方面的实验,这些为人们如何理解技术,神话以及宗教提供了更多的,更富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