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2010年的开年大展"亚洲路标:丰田艺术项目"1月16号开幕了,展览作品的选择与展览空间的设计相得益彰,使观众在看完展览之后不仅对艺术品的内涵有了深入理解,也对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的展览水准有了更新的认识。在"丰田艺术项目"中,丝毫没有丰田汽车公司的任何痕迹,如果不是展览名称的提示,人们几乎无法将这个展览同丰田品牌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
城市速递     
《致富之友》2009,(10):20-25
北京BEIJING"时尚与艺术交融"展览于北京国贸商城开幕名为"时尚与艺术交融"为题的展览包涵"以中国为名"、"服装形式的艺术作品"和"身体容器之VOGUE"三部分。作品透过多样视角诠释时尚与艺术的交融之魅,生动展现了两者相碰时所产生的灵感火花。"以中国为名"系列共汇聚了北爱尔兰设计师Sharon Wauchob、法国设计师Roland Mouret、著名  相似文献   

3.
启蒙的艺术     
《致富之友》2011,(10):6
德国三大国家博物馆以及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推出的"启蒙的艺术"展览已经展期过半,相信不少艺术爱好者已经看过这个展览或正打算去看。以此为契机,本刊发表一组关于启蒙与艺术的文章,以期读者能对艺术和启蒙之间的复杂关系有一个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当然仅仅这几篇文章远远不足以提供一个宏大启蒙背景下的艺术的全面观照,我们只期望能提供一一个导引,一个基础的视域。  相似文献   

4.
杜卡 《致富之友》2010,(12):52-61
兼具历史的博大恢弘与艺术的绚丽华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正在呈现一场以元代艺术为主题的视觉盛宴"忽必烈的时代——中国元代艺术展"(The World of Khubilai Khan:Chinese Artin the Yuan Dynasty)。这是继2004年成功举办"走向盛唐"(Dawn of a Golden Age,200-750A.D.)展览之后,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再次合作举办的大型展览,汇聚了散落于全球各地的元代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5.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第八章集中讨论了"全球艺术"自身内在逻辑遭遇的矛盾和面临"少数群体"冲击与挑战的境地。"全球艺术"观念的形成与能指存在先天的空间错位,完全脱离于西方兴趣,以普适性的标准放诸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展览和收藏。"世界艺术"的观念伴随西方现代  相似文献   

6.
五年一瞬间     
《致富之友》2010,(11):30-30
《艺术与投资》于2006年1月创刊,2010年12月31日,由《艺术与投资》和《当代艺术与投资》策划、组织的"纸上美术馆:12位华人艺术家"展览即将在北京798艺术区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同时,《艺术与投资》杂志社也将举行盛大的5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回看5年的历程:工作定位、发展目标和与现实复杂的关联时,《艺术与投资》所进行的杂志、独立出版和展览三大部分的工作是及时、正确的。每月2册杂志及时的对艺术事件、活动的  相似文献   

7.
2009年4月25日至5月24日在台北当代美术馆展览的第七届"台新艺术奖入围展",以实际行动打破在金融危机过后企业停止赞助艺术的迷思。这个展览代表了台湾企业对艺术赞助的认识成熟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正>不同的香港艺术家有着不同的关注课题和艺术表现形式,不过当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流露一份对生存空间的关注和敏感。如果从展览操作来考虑,思考"空间"似乎更多关乎思考它的运用和拥有权。随时代改变,艺术展览场地的地理位置亦不断变迁,艺术家和艺术组织不断拓展和寻找不同空间作展览之用,这体现了艺术家如何在香港这个寸金尺土的弹丸之地进行  相似文献   

9.
当艺术变为产品,展览变成展销,当代艺术越来越成为荒芜世界的表征。在物质的丰产与世界金融的溃退中,呈现出人心的别样无寄。而展览成为没有寄托的一种寄托。5月14日—17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的"2009香港国际艺术展"便是其中一例。此次展览为该展事的第二届,其  相似文献   

10.
数字     
《致富之友》2010,(6):16-16
##正##RMB 18,000,000日前在国家会议中心刚刚结束的"改造历史:2000-2009的中国新艺术"是改革开放以来耗费最大的当代艺术展览。这个有1万3千平方米的展场被291位当代艺术家以绘画、雕塑、摄影、装置等各种艺术形式参与的1000多件作品占据,展览分为"主题展"140人、"特别文  相似文献   

11.
李静 《致富之友》2009,(2):42-42
《艺术与投资》:2009年金融危机蔓延到艺术行业,证大现代艺术馆2009年有哪些展览计划?在展览方向和展览数量上较2008年又有哪些变化?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末2012年初,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举办了生活在纽约的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的回顾展:《所有的》(All)。古根汉姆在新闻通稿中称这次展览为该馆有史以来"最为大胆的"一个展览;纽约地铁里的宣传画上赫然是艺术家本人的蜡像如上吊自尽般悬挂在一个不锈钢架上——雕塑作品《我们的革命》(La Rivoluzione siamo noi,2000)。这似乎与艺术家本人声称这一展览是他的"最后致意"相吻合;今年只有51岁,备受美术馆和策展人青睐的卡特兰对媒体表示,在这次展览之后,他将逐渐进入退休状态;这个年纪在艺术界,尤其是艺术大腕当中还正当年。不知道是否如外界所传——卡特兰近年的作品水准参差不齐,已经江郎才尽,因而萌生退意。当然,鉴于卡特兰一贯对于媒体的戏弄态度,人们也很难搞清楚这一次他是玩笑还是认真。纽约艺术批评界对这次展览的评价也趋于两极。  相似文献   

13.
《致富之友》2009,(4):34-35
艺术北京专项基金全部启动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设立"艺术北京专项基金",专门用来支持"艺术北京"的项目,同时也能够辐射到画廊所实施的艺术项目。"艺术北京"将充分运用基金来推广"艺术北京"品牌,策划学术展览,邀请海外收藏家、媒体等,力图将挑战化为机遇,将困难视为磨砺,将"艺术北京"打造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博览会之一。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战术"似乎只能通过其他社会的迂回来分析。——米歇尔·德·塞托《实践的艺术》当今世界,如何清晰描述、阐述在全球规模化的展览奇观中,并试图发掘和分辨其中的反思、抵抗或自我批判的积极因素,是非常艰难而复杂的一项工作,除非你决意认同这是一场狂欢。没有人会宣称一件艺术作品、一次展览,甚至一次交易不是严肃的。那些依靠庞大资本、全球市场和"名利场逻辑"搭建而成的全球艺术景观已坚不可催,同样,"艺术界"照例凸显其强大的对艺术生产的支  相似文献   

15.
"艺术法"(Art Law)一词来源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艺术投资热潮中对有关艺术品投资法律问题的讨论。"艺术法"并非一部法律,而是关于艺术的多部法律规范的统称。至今为止,在英语文献中"艺术法"尚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一般认为"艺术法"与艺术品的创造、发掘、销售、拍卖、流转、展览和收藏有关。  相似文献   

16.
"人类技术"(Technologies To The People,下称TTTP)于1996年问世,当时它作为展览"反调——现实的毁灭"的一部分,在汉堡艺术协会和汉堡美术馆展出。起初,"人类技术"呈现给众人的是一个致力于将先进的科技带给下层社会的虚拟企业形象,以及一系列模糊的企业形象,展览效果极具威慑力。展览中的这些身份认知的动摇、视觉原型都与信息时代中的商业公司有关。数字科技发展的初始阶段,上市公司所持股票贬值,企业形  相似文献   

17.
李静 《致富之友》2009,(9):54-55
2009年的上海艺术博览会,因为推出"海派书画大展"而成为最具历史意义的一届。此次展览由上海三家经营海派书画的艺术机构——怡琴画廊、煌杰画廊和路画廊联合推出,展览面积达300平方米,汇集了三代海派名家的几百件重量级作品,价值过亿元。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第十一章《新美术馆中的艺术史:寻找自身面孔的努力》的上半部分中,汉斯·贝尔廷将艺术史曾经的同谋者——美术馆作为考察的对象,讨论了曾经与艺术史一致地将艺术想像为内部统一的系统,并确认艺术史作为一种理想秩序的艺术机构——美术馆在艺术史叙述的权威性削弱之后,所经历的众多转变和具有的多重面貌。艺术史的内容和美术馆的展览之间彼此确认的关系随着艺术史观念的日益模糊而瓦解,美术馆的身份和所担当的期待也日益复杂起来。"当没有哪种艺术以达成共识为目标时,任何艺术都有权利争得在美术馆展出的机会。当不再有美术馆去满足所有要求时,每个美术馆都可以利用展览的机会让这些不统一的期待获得表达权,让想象中的命题在展览中先后得到实践。"这种转变将美术馆推到了一个前沿的地带,它不再仅仅是为了展出、烘托、推动和确认  相似文献   

19.
本期杂志的"策展问题"所涉及到的关于展览的论述也适用于对于艺术史的讨论,我们几乎只需要把"展览"替换为"艺术史"即可。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艺术史总是试图在过往的时间段中梳理艺术进程的某种规律性以获得理解和预测艺术发展的线索,并因此具有了某种参照和权威的意义,但汉斯·贝尔廷在其著作《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第二部分第三章中对于已有艺术史模式的追溯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艺术史只不过是种种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  相似文献   

20.
09年在当代MOMA的"中国投资银行英雄谱艺术展"展览以后,怡桥财经董事长黄怡如的客户与朋友们就开始注意到了,艺术原来是这么有意思的一件事。黄怡如对他们的建议是,艺术品是一个很重要的投资领域。此次他们特意与高地画廊联合展开一个艺术与财经的论坛,无非都是想通过如此的机会让投资者进入艺术领域来,同时怡桥财经发起的私募艺术基金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而发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