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艺术本质的探寻永无止境—艺术是对永恒的不朽追求,抑或是瞬间的灵思妙想?古典美学与现代艺术的距离有多远?东西方审美之间的差异是沟壑,还是融合的基点?爱马仕便是一个很好的回答。这位执着于精湛手工艺超过一百七十年的大师,不仅是自身丰富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更是当今时代美学运动的见证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大陆,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分工似乎很明确,美术馆专心于近一百年来的现代艺术,或者近三十年来的当代艺术,百年前发生的事情一般都交由博物馆处理。"美术馆"、"博物馆"都是近代西方文化东渐的成果,但考究这两个词汇,却是一百年前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发明的汉字译词,中国当时羡慕日本的改革气象,直接引进,并沿用至今。应该说,"美术馆"也是东亚近代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本期的"注目"专题,更像是试图搭建一次圆桌对话。受邀参与此专题的文章,尽管表面看起来观点不尽相同,但核心问题却是惊人的相似,即当代艺术的创作实践、展览实践或评论都是一种"政治性的实践"。这种"冲动"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始在西方活跃的"机构批评",如马塞尔·布罗德瑟尔、丹尼尔·布伦及汉斯·哈克等代表人物已经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成为一个"政治性"的讨论舞台;鲍里斯·格洛伊斯在《装置的  相似文献   

4.
早在今年1月19日,《Artforum》中文官方网站已经公布了文化部指定艺术家卢昊为53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新任策展人卢昊,是中国当代艺术重要代表之一,曾多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等国  相似文献   

5.
晚上好,我负责以色列航空(EIAI)的安全,你说希伯来语吗?在艺术世界里,人们并不全然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他们提出许多问题。这不是说他们不知道他们已经知道的东西,而是为了做好下一件事情他们想知道的更多。这就足够暗示你有东西要说,  相似文献   

6.
作为全球化的先锋,今天的艺术从本质上讲,关联甚至取决于权力系统,并反过来被体制及市场的成功盖棺定论。而同时当代艺术正日益演变为某种风雅人士的娱乐消遣,潜身名利之所。它受到人们空前的欢迎,成为无数媒体和市井流言的焦点,披着艺术创造、艺术革新甚至艺术挑衅的外衣招摇过市。另一方面,照经济全球化的逻辑,当代艺术体制及市场的成功主要涉及那些非西方的国家——中国、印度、土耳其、俄罗斯  相似文献   

7.
2009年4月25日至5月24日在台北当代美术馆展览的第七届"台新艺术奖入围展",以实际行动打破在金融危机过后企业停止赞助艺术的迷思。这个展览代表了台湾企业对艺术赞助的认识成熟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因为汶川地震,圣之空间艺术中心开幕展个案——艺术史和艺术批评中的艺术家延迟,其中第二部分个案——艺术批评中的艺术家是由著名诗人、艺术批评家朱朱先生策划,参展艺术家包括曹恺、方力钧、洪磊、季大纯、李继开、李青、刘大鸿、刘小东、刘野、罗荃木、毛焰、孙良、王顷、王亚彬、翁奋、向京、徐累、岳敏君、尹朝阳、张帆、张晓刚、赵能智22位艺术家。  相似文献   

9.
《致富之友》2011,(7):88-89
卢迎华在艺术界等级森严的生物链中,一些艺术家总能够超越身份的定义并在自我创作之外在策展、批评,甚至艺术史书写的实践中平行地开展创作和思考。但艺术家作为策展人不仅仅是冠予自己一个新的头衔而已,他们的策展实践往往由于自身工作的方式更贴近和深入于艺术创作的本身和在艺术行业第一线工作的经验,因而更加敏感,更加具体和更加激进,甚至能够提供艺术认识上的新视野。他们的实践使所谓的策展人和批评家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并使某些所谓策展执照的持有者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意义。本期策展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战术似乎只能通过其他社会的迂回来分析。——米歇尔·德·塞托《实践的艺术》当今世界,如何清晰描述、阐述在全球规模化的展览奇观中,并试图发掘和分辨其中的反思、抵抗或自我批判的积极因素,是非常艰难而复杂的一项工作,除非你决意认同这是一场狂欢。没有人会宣称一件艺术作品、一次展览,甚至一次交易不是严肃的。那些依靠庞大资本、全球市场和名利场逻辑搭建而成的全球艺术景观已坚不可催,同样,艺术界照例凸显其强大的对艺术生产的支  相似文献   

11.
解放的洋葱     
从前有一位青年,他所在的城市爆发了一场煤矿工人的罢工,他希望成为革命的一部分。在目睹了一些事件之后,他提出几个问题要和大家讨论,但这些问题无法得到回答,于是他退出了运动,决定从事  相似文献   

12.
如同双年展共同策展人林宏璋常常说到的到处都是好展览,并不缺好展览,可是有意思的展览却越来越少!尽管国际双年展的展览质量与诉求的影响力越来越受到质疑,但布置出煞有其事的好展览,确实越来越成为一种形式技巧与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0月1日,《来自高世强的故事三则》在马德里的玛吉画廊开展,此次展览展出了高世强的三部作品《十八相送》、《晕氧》和《革命》,展览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刊特别邀请了西班牙策展人,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国际项目负责人思朋针对此次展览对艺术家进行了访问,访问由蔡珂担任现场翻译。  相似文献   

14.
毫无疑问,中国当代艺术是随着其文化、政治、知识阶层、经济与社会条件而发展的,但是,在何种程度上我们将艺术仅仅看作是其特定文化条件的反映、解释或代表,而不是责令它去超越差异,并以批判的方式改变、重新适应、重新设计,或面对这些彼此对立的结构,几乎一直以来这都是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正是这种矛盾——介于艺术解释某些社会决定因素的潜能以及它  相似文献   

15.
王维薇 《致富之友》2010,(1):113-117
当代艺术圈很少有人不知道乌利·希克。乌利·希克有着许多身份,他的过去也已广为众人所知:他在1 979年以商人的身份首度来到中国,代表讯达公司(Schindler)成立了第一个在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在香港马会的支持下,Para/Site艺术空间开始了一项独一无二的亚洲教育历险:一个效仿阿姆斯特丹De Appel基金会的"非镜面区"和法国格勒诺布尔Le Magasin艺术中心的策展人教育计划。这个课程的目的是要为未来的策展人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将教授策展实践以及批评,对当代视觉艺术的理解是课程的核心。通过一系列的训练,这些未来的策展人们将在8个月中成长起来,他们将有机会进行一次实地考察旅行,以及一次在香港策划展览的机会。接下来的时间里还会有一系列的工作坊,以及提供展实践机会的讲座。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1月19日嘉宾简介弗朗西斯科·波纳米:高级策展人,当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塔瓦德罗斯:馆长、作家。卢杰:长征艺术馆馆长。百纳德·师凯奇:柏林世界文化中心。亚历山大·门罗:资深亚洲艺术策展人,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弗朗西斯科·波纳米:我想先从key这个词说起,和昨天的讨论主题联系起来。首先解释一下这次座谈会的主题写后殖民说再见,我想拿歌手麦当娜的歌词,根据广州三年展的主题修改一下,作为今天开讲的起头:我是生活在全球化世界里的后殖民时代的女孩。在为双年展和博物馆做完策展后,我对这句歌词非常有同感:一个生活在全球化世界里的后殖民时代的女  相似文献   

18.
当上海双年展与瑞士著名私人银行机构嘉盛莱宝(Bank Sarasin&Co.Ltd)签立长达9年5届的合作协议的时候,令上海双年展自创办以来一直踌躇的一块心病迎刃而解。这次合作可谓飞来横福,从此,双年展可以在资金问题上高枕无忧,可能甚至连上海双年展本身都还在梦中偷笑,毕竟这一切来得没有预兆。  相似文献   

19.
编辑:WILL BRADLEY AND CHARLES ESCHE出版:TATE PUBLISHING与AFTERALL联合出版出版年月:2008年4月1日O philoi.oudeis philos(啊,朋友,没有朋友)。也许是在某一个阴云密布的黄昏,德里达随手拿起手边的《蒙田文集》读到了这句话,想起了他的朋友列维纳斯,他的思绪于是开始伸向遥远的古希腊,他的逻辑里开始出现无数的问号……  相似文献   

20.
Edward Sanderson  黑亮 《致富之友》2011,(4):59-60,62,63
新媒体Melinda Rackham的开场发言,讨论了中国新媒体概念的定位。他指出,现在,在–empyre–论坛上讨论展览、座谈会或者出版物是如何(或如何不能)使中国和其他国家观众跨越了文化、性别和政治的藩篱而理解交流,可以说正当其时。在其他的话题中,我们同样希望来共同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