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全球战略专家Anil Gupta分享自己对跨国公司逐鹿新兴市场的新战略以及中国企业全球化方面的见解.对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战略领域的显学.印裔学者顾普多(Anil Gupta)是该领域内引人注目的资深专家,他的《精明全球化》、《称雄全球之路》等著作在全球战略领域  相似文献   

2.
近来读书,有学者提出"在中国的"与"中国的"的概念区分,看似绕嘴,甚至无聊,但细读之下却又是一番滋味。中国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明确区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国的佛学"与"在中国的佛学"。他说,佛教中有些宗派,只遵守印度的宗教和哲学传统,而与中国的思想不发生接触。比如由唐代高僧玄奘从印度引进中国的相宗就是这样,所以,它只能叫做  相似文献   

3.
李翔 《中国石化》2007,(3):70-71
《孙子兵法》卷一《计篇》论及胜负之道时说:“故经之以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意思是说,两军对垒,观察五个要素,首先看上下是否同心同德,其次看天时地利,  相似文献   

4.
从中、印装备制造体系看我国的优势 最近,国际上对中国与印度发展优势的问题,有很多比较和讨论。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从软件的开发能力、语言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长远地看,印度要比中国更有发展优势;当然,他们也承认中国现在的发展速度和发达势头。但是我认为,与中国相比,印度在经济发展方面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没有一个独立自主的装备制造业体系。最近,印度能源供应比较紧张,也和我们前几年一样出现了缺电现象,所以,他们做了很多政策调整,要加快电力建设,进行电力体制改革,由只允许印度国有电力公司办电调整为允许多家办电,允许外资、私人投资者办电。开放以后,投资电力的投资者,更多地要考虑投资的回报和风险,所以,谁的设备性价比好就买谁的。因此,我们在印度中了一大批标,有2台60万千瓦、18台13.5万千瓦机组。仅上海电气一家就拿到了4台,中国企业还中标了若干台30万千瓦机组。  相似文献   

5.
现代经济发展的进程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企业、跨国公司都必然拥有一大批杰出的企业家。因此,努力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培育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把优秀企业家推向历史舞台,推动企业制度创新,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企业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经济发展是一种创新的过程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出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创立了创新理论。在他看来,所谓创新就是生产函数的变动,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了生产体系。他考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发现…  相似文献   

6.
从中、印装备制造体系看我国的优势最近,国际上对中国与印度发展优势的问题,有很多比较和讨论。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从软件的开发能力、语言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长远地看,印度要比中国更有发展优势;当然,他们也承认中国现在的发展速度和发达势头。但是我认为,与中国相比,印度在经济发展方面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没有一个独立自主的装备制造业体系。最近,印度能源供应比较紧张,也和我们前几年一样出现了缺电现象,所以,他们做了很多政策调整,要加快电力建设,进  相似文献   

7.
"在印度,几乎看不到中国的商用车。"这是上海中旅副总经理陈世平对印度商用车市场的第一印象。他告诉《商用汽车新闻》记者,印度重卡市场基本被塔塔汽车所垄断,而印度客车市场上,大部分也都是塔塔牌客车。陈世平认为,印度基础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而中国商用车想进入这个已经被塔塔所垄断的市场很困难。  相似文献   

8.
3月下旬,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杨世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带领下,由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纺织企业代表组成的中国代表团赴新加坡参加由美国《国际棉花》杂志主办的国际棉花峰会。会上,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土耳其、巴西、印度、中国等国家的专家及学者分别就棉花种植、贸易、消费等方面进行主题演讲发言。杨世滨在会上进行了简要发言,他提到,2012年中国大量进口棉纱,从海关方面看进口棉纱是不受限制的。中国国内化纤短纤纱线的  相似文献   

9.
卜若柏(Robert Blohm)先生是近年来活跃于中国能源领域的北美经济学家。在2005年来中国之前,他曾在北美和日本为电力及天然气企业担任市场、运营、输送系统规划方面的顾问。到中国以后,他在从事教学之余,常常用经济学视角观察和思考中国的能源和经济问题,并在《中国日报》和一些能源会议上发表自己对中国能源和经济发展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0.
《玩具世界》2006,(5):53-54
“现在,如果你手里是一个中国玩具,那么就意味着你买不起更好的。”在3月24日英国《金融时报》一篇报道中,印度玩具厂商拉杰什·阿罗拉如是说。他的工厂生产的玩具开始向英国出口,向印度本土供应的玩具也具有竞争力,打破了印度玩具“结实却很寒碜”的一贯形象。业内人士认为,印度玩具厂商打算靠高于中国低价玩具档次的产品来抢夺中国玩具在全球的份额。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今后十年经济发展方向 1、中国的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过去的十年是天翻地覆的十年.正如世界银行1997年的研究报告《2020年的中国》中所预言的那样,中国经济发生了剧烈的变化。2006年底,中国GDP达到12000亿美元.由1997年的世界排名第8位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外汇储备达到1.34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刚刚公布GDP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之后,印度总理莫迪又发豪言壮语了。在日前召开的印度《经济时报》年会上,莫迪声称:"今天的印度是一个规模2万亿美元的经济体,难道我们不能期待一个20万亿美元的印度吗?"他还表示,印度经济已经从一个"持续3到4年的寒冬"进入了"新的春天"。  相似文献   

13.
印度工商联合会发表题为《中国进口产品对印度的影响》的报告,有关报告内容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4.
范晔的悲剧     
南朝宋时著名学者范晔是《后汉书》的编纂者。《宋书·范晔传》说他”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可见他不仅著述颇丰而且能写能书能演能唱,  相似文献   

15.
在6月25日召开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三届四次理事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作了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及企业的应对》的专题报告,就中国经济发展问题、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了全面阐述。他回顾了中国经济30年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指出经济增长的内涵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他判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结束,正从低收入阶段的赶超型的经济形态,向中等收入阶段的过剩的、成熟的经济期转变。他要求企业短期内不要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防范风险,抓管理、降成本。中期要求企业重塑竞争力基础,突破现有的产业层次,通过自主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进入新的更高层次的市场。  相似文献   

16.
在2009《中国工业经济》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青年学者围绕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产业发展、宏观经济形势与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制度创新和中国产业发展、产业微观机制与企业转型升级等论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综合与会者观点,中心观点有: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有金融制度的缺陷,但根源在于产业发展机制障碍;我国宏观经济已经见底回升,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逐渐弱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正是时机;中国经济关乎世界经济发展走向,应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修复,形成有利竞争格局;产业发展重在机制和制度创新;修复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结构破坏,要立足于产业微观机制,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首先,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苏宁模式的关注,感谢大家在百忙中来参加本次论坛,共同研讨中国汽车营销模式创新之路。感谢《汽车界》杂志举办这次研讨会,感谢张久同志的”牵线”,邀请到这么多的专家。下面我就苏宁为何要推出“大4S”的营销理念以及作为中国首家汽车“大4S”商城——苏宁环球汽车城的概况给大家汇报如下,希望能得到于会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2008年3月1日,资深能源专家陈新华博士的新书《能源改变命运——中国应对挑战之路》首发式在北京举行。陈新华博士曾在国际能源署工作8年,先后负责与印度及东南亚各国的合作,担任署长特别助理,主管与中国的合作。无论是在国际能源署工作期间,还是2003年回国工作以后,他一直为中国的能源工作献计献策,与中国能源界的许多专家和领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9.
诸多IT新技术将世界抹平了,只有成为实时企业才能适应发生变化巨大的生存环境。最近,有一本书——《世界是平的》非常流行,作者是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本世纪初,弗里德曼来到中国和亚洲后发出了“世界是平的!”的感慨,于是有了这本书。他在书中讲道:“小时候,我常听爸妈说:‘乖乖,把饭吃完,中国跟印度的小孩没饭吃。’现在,我则对孩子说:‘乖乖,把书念完,中国跟印度的小孩正等着抢你的饭碗!’”弗里德曼认为,随着亚洲及中国的全面崛起和新技术的影响,世界已经变成平的。他同时还预测,21世纪轮到中国和亚洲,它们将推动全球…  相似文献   

20.
光阴荏苒,2003年1月,《中国机电工业》年满15周岁了!这15年,是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15年,是人民生活水平迅猛提高的15年,也是《中国机电工业》茁壮成长的15年!杂志社同仁满怀激情迎接创刊15周年!为了更好地庆祝杂志社创刊15周年,我们分别采访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领导、企业领导者和职工,以及多年来一直热爱本刊的读者。现将他们的感受摘录如下,以与读者共勉。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于珍会长自到任以来,一直对《中国机电工业》杂志的工作非常重视和关心,在本刊记者采访他时,他指出:“伴随着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