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宏观调控的几个基础理论问题王海平,李健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有赖于从根本上改革和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实践表明,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和方式的转变,与企业改革同样重要,甚至到了“与其改企业、莫如改政府”的时候。所以,改进和强化宏观调控,具有重大意... 相似文献
2.
一、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宏观调控是指国家或社会站在经济运行全局的高度,围绕一定的经济目标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以往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方式也要相应改变。但这种改变、仅仅是"方式"的改变,不是其"必要 相似文献
3.
4.
人类经过几百年时间,认识到现代市场经济已不是18、19世纪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已是市场经济一个内在的组成部分。把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创造的共同成果。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是对立统一关系。二者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相辅相成,使各自的局限性得到相互弥补,并使各自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宏观调控尤为重要。但它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计划经济的管理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呼唤着建立新型的宏观调控体系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6.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时空条件是处在20世纪90年代向21世纪交替期中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它与现代市场经济相衔接,其目标乃是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它的显著特征就是发达的市场经济与现代法治相融合,其具体含义就是成熟的市场机制与良好的宏观调控机制都通过法律的整合作用而相契合、相衔接。其他各种手段也都必须纳入法制的范围,并要求整个社会生活的法治化与之相适应。为此: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1997年实现了“软着陆”之后,由于受到东亚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通货紧缩趋势。从1998年开始,中国政府连续4年实施了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显的成绩。2000年年中中国经济开始出现转机,当年GDP增长率恢复到8.0%,扭转了多年来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趋势。2001年初以来,受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显放慢的不利影响,中国经济回升的势头再次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8.
9.
国家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手段的3个层次,即经济调控、法律调控和行政调控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在实践中既要把握它们的差异,又要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它们相互配合而发生作用,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框架下,我国的宏观调控必须转变为政府主要运用规范的经济参数(经济杠杆)手段。配合以法律和某些必要的行政手段,主要通过市场中介而对企业实行间接调控。 相似文献
13.
一、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 要明确计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必须搞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有人认为,既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什幺区别”,就意味一切经济活动只能由市场调节,可以不要计划了。他们忘了小平同志说过“……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相似文献
14.
15.
16.
对社会主义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不可否认,这几年重视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却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性,或者说忽视了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计划经济这一本质属性。市场机制本身有着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其一,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是万能的,它对于资源性稀缺的产品,无法通过市场增加供给,而只能造成物价暴涨。 相似文献
17.
1992年下半年以来,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为了保持较高水平的经济增长,国家在1994年采取了"软着陆"的调控措施,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993年增长59%回落至28%,生产资料价格水平回落37.5个百分点,现金货币流通量从上年增长35%下降到24%。使1994年的经济发展仍保持了快速运行。但1994年职工货币平均工资增长大幅度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准货币M1及广义货币M2供应量过大的问题为1995年物价继续滞留高位提供了条件。从目前经济运行的情况看,有以下四个问题需要在调控时加以注意。一、既要控制当前投资的过快增长势头,又要防止导致经济增长大幅度滑坡的过度调控 相似文献
18.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九五"期间.必须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根据"八五"期间宏观调控的经验,确定"九五"宏观调控目标时,注意把握好这样几条原则:(1)正确处理改 相似文献
19.
综合国民经济各种条件来分析,我国的利率水平仍然偏高,且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适宜的利率调整策略应是加大利率调整频度,实行“小步调整”,并将调整与改革相配合,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逐步引导利率水平与结构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