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12年被很多业内人士视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元年”。这不仅是因为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511.4亿元,同比增长89.2%;还因为央行于2012年12月正式发布了《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困扰行业多年的标准不统一难题得以破解。可以预见,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必将迎来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金卡工程》2013,(4):19-21
“移动支付的国家标准已经形成标准送审稿,有望年内公布。”在日前召开的第五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透露了这一信息。自2012年12月央行发布移动支付行业标准,到今天国家标准有望年内出台,有关移动支付标准的争议和博弈终于尘埃落定。而伴随着标准的明晰,一个新的疑问又产生了,移动支付发展的下一站在哪里?是应用推广,是商业模式探索还是产业生态环境构建?  相似文献   

3.
加强产业链合作,做强远程支付,做精近场支付,打通线上线下,将成为商业银行保持后发优势,赢取移动支付市场主导地位的战略选择。"2013年将迎来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健康成长、壮大发展的新纪元。"中国农业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孟毅颖近日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仅是因为根据第三方机构预测,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3022.7亿元,比前三年的总和还要多;还因为备受关注的《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相似文献   

4.
《金卡工程》2014,(4):1+4-1
4月22日,由中国通信协会主办的"2014第六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在京拉开帷幕。会议以"互联网时代的移动支付"为主题,从"行业""创新""安全"等方面展开讨论,深度剖析移动支付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和互联网金融技术标准认证,建立一个健康有序发展的移动支付生态圈。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新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IC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晓枫、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政策标准处处长谢雨琦、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翟冀、中国移动中移支付公司副总经理贺新初及移动支付相关的领导部门、产业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分享了各自观点。  相似文献   

5.
《金卡工程》2012,(10):26-27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移动支付。德勤日前发布《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报告称,尽管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已吸引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等纷纷布局。预计未来三年,移动支付将成为中国的产业热点,2015年移动支付将成为中国主流的支付手段。  相似文献   

6.
《金卡工程》2013,(5):25-26
2009年,移动支付市场开始升温,移动支付作为概念被提出,中国移动是最早切入的玩家,当然市场最终的演变使它并没有按照计划完成自己的目标。2010年,移动支付相关的各种技术逐渐成熟,产业形态开始具备。据艾瑞咨询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481.4亿元,2012年达1,209.6亿元,预期2013年  相似文献   

7.
德勤(Deloitte,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近期发布的《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报告中以“打造创新模式,助推移动金融”为主题,对中国未来几年的移动金融市场进行了一个前瞻。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主耍推动力量来自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各方都分别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谢越 《中国外资》2013,(8):184-185
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是指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一般为手机)发出数字化指令为其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单支付的的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和3G网络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在手机用户规模已经超过3.6亿以及3G网络技术逐渐成熟的背景下,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潜力不可忽视。移动支付作为移动互联网与金融支付的融合类业务,其应用发展非常迅速,无论是银行、运营商、手机厂商还是第三方支付企业都在对这个新兴支付市场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将从我国移动支付的使用与发展环境、国内移动支付当前主要业务模式及应用、国内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主要公司的业务情况等三个方面简要介绍2012年的金融热门词"移动支付"。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2010年是中国移动支付元年,那么2012年则是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一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凝聚共识、谋求合作、统一标准、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于2012年12月正式发布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无疑是中国移动支付蓬勃发展的一年。去年底人民银行正式发布金融移动支付标准,从而为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扫除了标准障碍;今年初,国内包括银行、电信、互联网、手机、芯片等在内的各行业纷纷加速布局移动支付。"在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等各方的积极推动下,全国范围内已经完成近133万台非接触式POS  相似文献   

11.
建华 《金卡工程》2007,11(5):59-63
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与欧美、日、韩相比,中国的移动支付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2000年,中国移动开始了移动支付的试验性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移动支付领先全球,在支付便利性上已经实现了对全世界的弯道超车。中国移动支付之所以有如日中天的局面,离不开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良好基础。表面上移动支付的发展对银行卡支付形成了媒介替换,但卡只是介质和形式,支付体系依然是银行卡账户体系,银行卡产业伴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繁荣。向银行卡时代致敬今天我们偶尔还会谈起那段高歌猛进的岁月;于后来者,这近在昨日的波澜壮阔却已像在讲述另一个时代的故事——1985年,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问世;1993年,国家启动"金卡工程";1997年,全国银行卡发卡量达到5万张;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标志着我国银行卡产业开始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手机普及率的提高,市场环境日趋成熟,移动支付发展潜力巨大,但缺乏统一的移动支付标准始终制约着产业的发展。由于各方都想主导移动支付产业链,中国移动的2.45GHz标准与银联的13.56MHz标准两者之间几年来一直缠斗不休、未有定论。不过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来,银联的13.56MHz标准就要即将从这场混战中胜出了。  相似文献   

14.
《金卡工程》2013,(6):8-10
为营造我国移动支付安全可信的产业生态环境,促进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服务创新发展,人民银行坚持"安全、规范、合作、创新"的原则,推动我国移动支付标准化建设。自2008年以来,人民银行全面跟踪国际上移动支付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多次组织商业银行、中国银联、电信运营商、支付机构等深入分析我国移动支付标准的业务与技术需求,全面梳理国内外移动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12月,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了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技术标准,结束了喧嚣的中国移动支付发展元年。移动支付是2012年世界IT领域和金融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全球移动支付总额超过1700亿美元,移动支付用户已超2亿户,并以40%的年均增长速度发展,预计到2016年将形成一个超过60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用户规模将增至4.5亿。Google、Paypal等重量级科技公司都推出了移动支付服  相似文献   

16.
2004年,移动支付概念首次提出; 2005—2006年,移动支付概念逐步引入中国; 如今,唱响移动支付的歌声更加嘹亮。 3G牌照的发放,带给中国移动支付产业新的发展机遇,三大运营商欣喜若狂;成熟的支付体系、良好的资金运作,金融机构移动支付风光无限;而支付终端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尽享移动支付的便利。  相似文献   

17.
《金卡工程》2011,(11):5-7
11月29日,201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年会在北京举行。在年会中,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代晓慧做了题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精彩主题报告。以下是此次报告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8.
《金卡工程》2012,(6):18-19
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是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在与中国银联董事长苏宁正式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上的表态,但双方合作喜悦的背后却有些无奈。 “移动支付产业虽然是刚刚起步,但却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能够早日将移动支付落实到实处,将会成为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市场上竞争的有一个武器。”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标准制定上,中国移动之前比较强势,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奚国华履新之后,中国移动变得更加务实和开放。”  相似文献   

19.
江霞  景青山 《中国外资》2010,(12):164-164
我国移动支付在3G环境下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还存在移动支付结算标准和方式不统一,支付终端推广普承工程庞大,移动支付用户观念有待改变,银联的超级网银将会对移动支付形成威胁等方面的问题,要促进中国移动的发展可以采取采用合适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利用第三方来实现结算清分,促进产业成熟,培育用户,加大政府和政策的支持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金卡工程》2013,(1):62-62
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银联等单位协办的“2013第五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将于4月18—19日在北京国宾酒店拉开帷幕,将有超过500位国内外行业嘉宾出席,交流解读2013年移动支付产业政策标准、技术产品、创新模式、业务模式等领域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