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2006年底国内股市开始复苏以来,我国投资连结保险(以下简称“投连险”)又开始走俏,投连险业务保费收入结束了从2002年开始连续四年的负增长史(见图1),近几个月来投连险业务成为左右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排名的重要因素。2007年以来,不少省市的投连险保费收入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例如广东省前5个月投连险业务同比增长了384.15%。[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据了解,分红险贡献了寿险保费收入中最大的一块份额. 2001年,分红险在中国初试啼声,当年江苏省卖出了28.26亿元,占寿险保费收入的21.60%,在投连险、分红险和万能险新型产品中占比73.08%.2002年,投连险一度折戟,而分红险却卖出了107.18亿元,同比增长279.26%,占寿险保费收入的46.96%,占新型产品的比重更高达88.31%.  相似文献   

3.
年金保险大发展是发达国家 寿险公司业务结构转型的必然 美国年金保险的发展 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美国年金保险保费收入和寿险保费收入占寿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在1986年以前,寿险保费收入一直多于年金保费收入,从1986年开始,年金保险保费收入第一次超过了寿险保费收入,此后年金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幅度一直快于寿险(参见图1)。随着年金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年金准备金也快速积累(参见图2)。  相似文献   

4.
投资连结保险最早在美国推出,投资于股票、债券和不动产,被称为对付通货膨胀的险种。在国内投连险规模总体较小,尽管已有近10家公司推出投连险,但总保费收入无法与其他两类投资型保险相比。同时,投连险进入国内后就走了样。2000年前后,平安保险的投连险因为夸大收益率引发了退保风潮,使这一险种很快便遭遇挫折。随着2004年瑞泰人寿开业,信诚人寿、友邦保险、新华人寿、中宏人寿、光大永明、泰康等保险公司又相继推出了投连险,才使投连险出现转机。但与新出道的万能险相比,投连险势头显然弱了很多,某种程度上看,万能险成了投连险的替代品。到2005年末,投连险的收益已经开始好转。2006年投连险则在收益率上会有一定的攀升,改变账户亏损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2007年,推出投连产品的保险公司由2006年的6家增长到20多家,投连险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约500%.投连险(投资型保险)得到保险公司重视、受到投资者追捧,但繁荣背后,消费者一定要冷静对待,审慎投资.  相似文献   

6.
<正>在现行保险会计准则(以下简称“老准则”)下,保费收入被分成了原保险保费、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和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分别对应保险公司的原保险业务(或保险业务)、保户投资款业务和独立账户业务,其中,保险业务适用保险会计准则,保户投资款业务和独立账户业务适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新保险会计准则(IFRS 17和我国财政部修订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  相似文献   

7.
鹏天 《理财》2008,(1):65
得益于中国股市的繁荣,2007年的投连险市场也着实"火"了一把.上海市同业公会数据显示,2007年1~11月上海寿险公司投连险保费收入达51亿元,同比增长了358.74%.但是同样由于近期股市震荡,让部分投资者感到恐慌,也使得投连险这个和股市关联较为紧密的产品的净值增长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科学投资》2008,(4):86-87
热 万能险悄然走俏 记者从保险市场了解到,在目前沪市跌破4000点大关、投连险等收益纷纷跳水之时,万能险利率却在悄然上爬,保费收入也全面超越投连险。一保险代销人告诉记者:“以往只对股票、基金、投连险感兴趣的投资者,现在不少已开始咨询万能险的购买事宜。主要是因为去年年底以来,股市震荡.不少股票、基金.包括投连险纷纷亏损.投资者倾向于选择相对稳定的理财产品。而万能险利率的普遍上调也无疑为其销售注入了一支兴奋剂。”  相似文献   

9.
胡敏 《中国信用卡》2007,(5S):17-19
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初.以专营投连险而闻名业内。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其最为激进的成长型投资账户,投资收益率高达107%,与市场上最热门的股票型基金的表现不相上下,2006年瑞泰人寿保费收入突破5亿元.保费规模在25家合资、外资寿险公司中跃居前10位,较2005年上升了9位.成为国内成长速度最快的人寿保险公司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顾文 《上海保险》2008,(12):46-48
自平安保险公司1999年在上海率先推出投资连结保险以来,这一在国外保险市场已成主流,但在国内尚属新鲜险种的投资型寿险的发展几经沉浮。投连险大起大落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后的发展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投资连结保险保费收入为研究对象,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模型,以期对投连险的发展能做出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1.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发展是强行兴行的第一要务,农行保险代理业务也不例外。近年来农行的保险代理业务飞速发展,2004年1—9月全国农行累计代理保费收入192.5亿元.实现已进账代理手续费5.8亿元,产、寿险保费收入在金融同业中均名列第一。安徽省农行自2002年正式筹组保险代理部以来,业务突飞猛进,2001年代理保费收入130万元、代理手续费2.7万元,在全国农行倒数第二;2002年代理保费收入9600万元,代理手续费收入305万元,在全国农行排名第23位;2003年代理保费收入5.5亿元,代理手续费收入1272万元,在全国农行排名第13位,在省内金融同业中排名第  相似文献   

12.
最近,各媒体对分红险面临的危机都很关注.的确,分红险所蕴涵的危机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将很可能重蹈投连险的覆辙.2002年的寿险市场,分红险剑气如虹,寿险分红产品保费收入1121.7亿元,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49.3%,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但2002年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仅为3.14%,这样令人大跌眼镜的投资状况刚刚能保证保底利率,分红就基本上没什么指望了.这样保险公司就面临两难困境:调拨其他资金坚持分红,则很可能造成该项业务的亏损;不分红,则事先大量业务员承诺的高回报成为泡影.虽然分红险有保底利率兜底,但客户心理预期的落差仍然存在,其效应与"投连风波"五十步与百步.  相似文献   

13.
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山东省分公司率先在全国试办农业保险,山东省农村保险业务开始起步.1982年至1994年,农业保险业务发展迅速,1994年开办险种达到50多个,保费收入达到4600多万元.1995年开始,农险业务逐年萎缩,2004年保费收入只有570万元、险种减少到6个.随着对农业保险重视程度提高,2005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644万元,同比增长12.9%,扭转了多年负增长局面.  相似文献   

14.
阜阳分行继2003年勇夺全省农行系统保险代理业务保费收入和手续费收入两项第一后,今年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截至2004年5月底,累计产现代理保费收入9193.9万元,手续费收入235万元,其  相似文献   

15.
一组数据描绘了这几年银行保险合作发展的态势:2001年取得45亿元银行代理的寿险收入,2002年上升为388亿元,占当年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17.1%;2003年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26%;2004年占当年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25%;而2004年、2005年,银保业务增长率分别仅为3.9%和13.8%。  相似文献   

16.
回顾寿险个人营销制度的发展,可以说寿险营销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国大陆各保险公司在1996年后普遍采用个人营销制,人寿保险业务突飞猛进。1997年大陆地区人寿保险费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首次超过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的产险保费收入。目前,个人营销业务已经达到全部寿险业务保费收入的80%。寿险个人营销制度推动了寿险业务的迅猛扩张,为寿险业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不仅如此,寿险营销员对普及保险知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琤 《中国保险》2023,(11):17-21
<正>研究背景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财产保险市场。2022年我国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1.5万亿元人民币,提供风险保障12457万亿元人民币。近五年我国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7%,近三年保险金额复合增长率超过32%。我国保险市场显示出强大的承保能力。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分出至境外的保费规模为1120亿元人民币,是境外分入保费规模283亿元人民币的4倍,  相似文献   

18.
从前不久深圳召开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货运险会议上,记者了解到,作为人保公司三大龙头险种的货运险业务呈下滑趋势。1999年总保费收入28.33亿元,同比下降10.43%,其中国内业务保费收入下降6.5%,尤以铁路保费收入降幅最大,达11%;涉外业务保费同比下降18.76%,其中尤以出口港澳业务降幅最大,达36.38%。  相似文献   

19.
近三年来,六安市农行不断开拓创新,抢抓市场机遇,全方位、多渠道打造保险代理品牌,累计实现保费收入达3.58亿元,进帐手续费收入815.7万元,保险代理市场份额达70%以上。其中:2005年实现保费1.56亿元.实现手续费收入369万元。综合保费收入、手续费收入、业务评比分别在全省农行排名第一、第二和第三位。  相似文献   

20.
丁立超 《时代金融》2014,(14):256+259
人身保险的发展不仅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也能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但河北省人身保险保费增长额从08年开始逐年下降,是何因素导致保费收入增速降低?本文从需求角度对影响人身保险业务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河北省人身保险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