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度量了样本股票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并选取了股权结构、经营业绩和对价水平等若干类解释变量,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影响股改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经验结果显示,股权结构、成交量和对价水平等变量对股改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具有显著解释力,经营业绩等变量不显著。另外,样本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的估计结果显示,随着整个股改进程的推进,信息不对称程度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李威 《当代经济》2009,(21):128-130
本文度量了样本股票在年报公布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并选取了股权结构、经营业绩和交易信息等若干类解释变量,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对影响年报披露过程中信息不时称程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经验结果显示,股权结构和成交量等变量对年报披露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具有显著解释力,而经营业绩等变量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股票增发的定价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1998~2008年增发股票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随机前沿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状况、发行前的二级市场股票价格等定价因子显著影响增发定价效率;而信息不对称程度、发行时的市场时机、增发产生的市场压力以及发行过程中的相关因素等抑价因子则分别对增发定价效率产生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晓华  王华 《经济管理》2012,(4):114-121
本文以A股公司为样本,以交易量作为信息不对称的代理变量,分析了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检验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否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买卖价差、股票报酬波动性和公司规模等变量的影响以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变量与A股公司的交易量显著正相关,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能够显著减少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5.
连续竞价市场的股权结构、非对称信息与流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分笔交易的高频数据研究了股权结构对指令驱动的连续竞价市场中流动性和非对称信息的影响。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对股票流动性有正的影响,且机构投资者能够显著减少交易过程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降低流动性成本。以国有股权和法人股权为代表的公司内部人对股票流动性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降低交易过程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对减少流动性成本有积极作用。上市公司持股比例越分散,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流动性成本越低。  相似文献   

6.
张光利  薛慧丽  高皓 《经济研究》2021,56(10):155-171
价值审核是中国资本市场IPO的特殊制度安排,本文关注IPO价值审核过程中审核意见的信息含量.实证结果显示,审核意见数量能够显著降低企业IPO抑价水平和股票超额累积收益率,但审核意见越多的企业,其未来风险水平越高,"业绩变脸"的程度越严重.拓展性分析围绕审核意见主题、上市成本与投资者情绪、投资者信念等视角,进一步讨论了审核意见中的信息价值.具体而言,本文发现产品市场相关审核问题具有更强的信息含量;在IPO过程中被质疑越多的企业,其上市成本越高,IPO之后连续涨停的天数越少,一级市场中投资者信念异质性程度越高,而且这类企业在上市之后被投资者关注的程度越低,但知情者交易水平和股价崩盘风险越高;此外,审核意见数量越多的企业,分析师预测其未来经营情况的精准度和乐观性偏差越低.整体而言,本文发现IPO价值审核意见能够体现企业经营层面的信息不确定程度,审核意见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7.
当前股改方案对价水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史春沛  邓幼强 《经济师》2006,(1):135-136,150
随着股改试点工作的圆满结束,各公司的股改方案纷纷出台。与各试点公司的对价水平相比,目前各公司的对价水平是高还是低,以及二者的偏差是怎样的呢?文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以股改试点企业的对价水平为被解释变量,以与对价方案密切相关的各个重要因素为解释变量,来研究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相关程度以及影响的显著性水平,从而可以得到试点公司的理论对价水平。将股改试点后各公司的实际对价水平与理论对价水平相比可知,目前各公司的对价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我国2003~2009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股改公司全流通前后股权结构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全流通后样本公司的业绩水平有显著改善,但国有最终控制公司的业绩改善程度显著弱于非国有最终控制公司.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尽管全流通后最终控制人利益实现方式的改变对业绩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全流通后国有最终控制人的掏空动机显著高于非国有最终控制人.作为控制人控制企业主要途径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全流通后与业绩呈现出显著倒U型关系.股权制衡效果则在全流通后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大股东股权制衡度对业绩的积极影响在非国有控制公司显著增强,在国有控制公司则无显著变化,而流通股股权制衡度对业绩的正面影响在两类控制公司中均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9.
笔者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会计稳健性测量模型、IPO抑价测量模型,采用2005年~201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A股的539家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会计稳健性与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抑价之间的关系,探讨信息不对称程度对会计稳健性与IPO抑价之间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与IPO抑价呈负相关关系;当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时,会计稳健性和IPO抑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利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本文通过模型推导和实证分析探讨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利益分配状况,结果发现,在完成股改的公司中,大部分样本公司的两类股东在股改中获得增量收益、实现“双赢”;在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均获得增量收益的公司中,股改的增量收益未能在两类股东间均分;非流通股比重、公司业绩、公司成长性、非流通股转成流通股份额是影响上市公司股改实际对价水平的重要因素,而流通性溢价、流通股东认可程度和非流通股转成流通股期限等因素未能在实际对价水平的确定上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秦彬  肖坤 《经济问题》2013,(1):82-86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多元化经营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水平与公司长期会计业绩、短期会计业绩和短期市场业绩均显著负相关,与长期市场业绩及业绩波动程度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确存在折价效应。  相似文献   

12.
高君 《时代经贸》2008,6(3):27-29
热销现象理论中抑价率与新股发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而在新股数量波动理论中,抑价率和新股发行数量成负相关关系.出现这样矛盾的情况是因为热销现象中的抑价实际上是投资者高估了股票真实价值,导致上市第一天收盘价非常高,而表面上反应出来的是企业低估了自身股票价值,在制定发行价格时定价偏低,造成了抑价.而数量波动理论中的抑价是指上市公司为吸引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关注以及为了公司筹资能获得成功,股票发行时在真实价值基础上给投资者提供的一个价格折扣.而这种矛盾现象主要由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行政干预程度、信息不对称程度、投资者理性程度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运用江苏高技术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来综合考察股权结构、经营业绩与高管报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有股比例与经营业绩呈现正方向影响,企业规模与经营业绩呈现负方向影响,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均与高管报酬呈现高度正相关,高管年度报酬与企业经营业绩、企业规模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国有股比例的负相关程度也不显著.高技术企业应构建基于经营业绩的高管人员综合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4.
热销现象理论中抑价率与新股发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而在新股数量波动理论中,抑价率和新股发行数量成负相关关系.出现这样矛盾的情况是因为热销现象中的抑价实际上是投资者高估了股票真实价值,导致上市第一天收盘价非常高,而表面上反应出来的是企业低估了自身股票价值,在制定发行价格时定价偏低,造成了抑价.而数量波动理论中的抑价是指上市公司为吸引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关注以及为了公司筹资能获得成功,股票发行时在真实价值基础上给投资者提供的一个价格折扣.而这种矛盾现象主要由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行政干预程度、信息不对称程度、投资者理性程度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股改对价的渊源在于非流通股的历史超额溢价,溢价程度与各公司的具体状况相关。因此,除了系统性因素的影响外,股改对价应该表现公司差异。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对价主要受系统性因素的影响,对价水平显现出相当程度的趋同与平均现状,在剔除了系统因素的实证模型中,其他因素对于股改对价差异的解释力度较小,我们没有发现显著的公司差异。基于比较严格假设的股改对价讨价还价模型表明,非理性市场和政府干预的双重博弈环境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基本原因。短期投资行为占主导的市场博弈均衡结果是非理性的,而政府的不当介入则在一定程度上了加剧了均衡解的非理性程度,股改对价有失公平。模型还表明,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未来有可能出现比较集中的投票难以通过的情况,而股改对价则可能出现收敛趋势。加速发展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并给予博弈双方较多的博弈时间,让博弈双方有充分的时间学习总结以矫正非理性行为是当前应考虑的政策要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2~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支付行为的影响,探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这一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越高,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越高,但股权分置改革显著削弱了这一影响;股改前后股权属性与现金股利的关系均不显著;股权分置改革后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减弱,而这一变化与股权属性没有显著关系。研究结论说明股改的目的正在初步实现,但由于股票全流通时间较短,其更明显的实施效果有待于在以后较长时间的资本市场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以股改方案中影响股东利益的对价及承诺等方案特征为研究出发点,分析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影响因素,进而研究股权结构与股改方案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假设检验,流通股东获付比例更多的是反映一种市场的均衡预期,而非流通股东送出比例则更真实的反映股改方案的对价成本,而且股权结构对方案各特征起了重要影响作用,非流通股股东行为影响方案的同时也受股权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国有股比重、流通A股比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以及第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重之比作为公司股权结构变量,以净资产收益率与市净率作为公司经营绩效变量,以中国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该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股比重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负相关,流通A股比重及大股东治理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均无显著相关性.本文的实证研究为中国上市公司实行国有股减持、股权结构多元化以及加强中小股东公司治理功能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骆正清  丁雅 《经济师》2006,(8):101-101,104
文章分析了国有上市公司现有的股权结构对其自身治理的负面影响,指出了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在投票表决制度、信息不对称、对价以及股权激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机构投资者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确定上是否发挥了积极的议价作用。与已有的研究一致,发现了机构持股与流通股东所获得的对价补偿为显著的负向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研究机构持股和对价调整之间的关系时,发现机构持股与股改预案调整的对价也为显著的负向关系。这说明,机构投资者并没有起到为股东争取权益的积极作用。最后,用标准的事件研究法,对机构持股比例变量与机构持股哑元变量对董事会预案公告日当天的股票超额回报及三天累积超额回报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机构是否持股对股票超额回报的显著负向关系,并且在控制了公司规模后仍然显著成立。这在一定程度反映市场预期机构投资者将有可能损害投资者利益,进而用脚投票,使得股价走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