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知识和技术等要素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本文利用任务模型框架刻画了经济增长新要素动能对就业结构变动的理论机制,通过构建经济增长新要素动能指数,从整体和地区层面实证分析了新要素动能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新要素动能发展水平提高使得中国就业结构变动整体呈现出两极化趋势,并通过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传导。其中,知识要素的发展加剧了就业两极化趋势,技术要素和数据要素对就业两极化产生了抑制作用;地区层面的实证分析发现,不同地区就业结构变动趋势不同,东部地区呈现出就业两极化趋势,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就业结构两极化趋势不显著。基于微观数据的研究发现,新要素动能发展使得常规任务的减少和非常规任务的增加是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动的根本原因。因此,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立针对中技能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促使其向高技能岗位进行转岗;扩大服务业就业,提升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数量和质量,实现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2.
从生产函数看河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的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资本投入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增长将大量未充分就业的农业劳动力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而导致就业结构变化,就业结构的变动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用生产函数将就业结构变动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离出来,可以得出就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及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的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的农业现代化思想。他注重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人口城市化转移,加强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强调农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鼓励发展商品经济,推进农业经济现代化;认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农业机械化。这些观点对我们探索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过程,都是一种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过程.虽然在工业化的初期,就业结构的变动滞后于产业结构,但从长时期来看,二者之间具有一致性,即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也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近年来,河北经济在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就业结构调整及对特殊就业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就业结构的变化和工资水平的增长是建国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就业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所有制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在不同程度上校正了改革以前的不合理状况,又促进了就业量的增加。我们先从就业产业结构方面分析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就业结构变化曾出现过异常,其对经济增长的消极作用起主导地位,并且,当期的消极作用大于其他时期的积极作用,导致综合结构效应为负数,中国的经济增长经验不支持“structural bonus”假说;随着就业结构变化的增大,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综合结构效应的绝对值逐渐减小;中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惯性,并且,随着经济增长率的上升,经济增长的惯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改革以来就业结构变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是一个具有微观基础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实证分析改革过程中中国就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们偏离通常的生产率估计的方法争论,采用历史事实描述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实证分析中多阶段估计的累积误差。  相似文献   

8.
就业结构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劳动力资源投入方向的总体状况,在国民经济全局运行和就业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就业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行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就业结构的现状,发现中国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上与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相符,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幅度并不是完全一致,存在显著的不均衡性.由此从经济水平、投资结构、技术水平、对外贸易等四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失衡与城乡就业结构失衡是中国就业结构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文章最后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调整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出现了城市化飞速发展和就业水平亟待提高的矛盾,以此为出发点,研究中国农村城市化对就业规模扩大和就业结构调整的传导过程,发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我国城市化对就业规模的扩大虽然没有直接的影响,但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相互的关系,能够表现出城市化对就业结构影响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化与就业结构调整比较协调,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我国存在着城市化水平的飞速发展,而就业结构调整缓慢之间的冲突,这表现为片面追求高速城市化,而就业结构调整没有及时跟上,最终造成了城市化进程没有真正的促进我国就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经济结构的变化上。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贸秀结构、所有制结构、发展水平的差异结构等方面分析,可以发现四川省县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为此,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尽管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们取得很大成绩,但工业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差距有人估算落后20年。我国工业化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看,仍然是高投入,低产出; 总量大,水平低;高消耗,低效率;高排放,多污染;不协调,难循环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尽管我们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付出的代价过大,并没有转变为集约化的增长方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对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三次产业的偏离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就业结构的变化显著地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化。提出了协调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就业问题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江苏省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产业结构的健康调整与就业结构的优化,但也存在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压力矛盾加大、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偏低等问题。可以通过促进第二产业的强劲增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和新创业企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等措施,促进江苏省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与就业的扩大。  相似文献   

14.
由于就业结构变化而导致的区域经济增长异常的现象,曾经在我国出现过,且这种异常带来的影响更趋向于消极的方面.本文便在分析我国29省面板教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就业结构变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于清波 《经济师》2011,(5):208-209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就业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也是考察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从近几年来淄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出发,采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偏离度分析的方法,对淄博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增长中仍然存在一些缺憾,即社会经济资源并未达到最充分的利用状态,突出地表现为经济周期波动下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和不均衡发展下的经济结构效率损失。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效率,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定适宜的经济增长目标区间,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提升宏观资源配置效率,改善投资和消费关系,降低储蓄率,提高投资效率.优化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提升经济结构效率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   总被引:160,自引:4,他引:156  
本文通过解析劳动力数量增长、人力资本积累与就业结构转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探讨这些因素支撑长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本文第一部分讨论传统经济增长中的劳动使用模式;第二部分阐述改革以来劳动使用模式变化、劳动力市场发育及其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变产生的诱致效应;第三部分实际估计劳动力、人力资本和劳动资源重新配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第四部分分析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和就业结构转换的潜力;第五部分是简要总结,归纳一些政策性涵义。一、传统经济增长中的劳动中国改革以前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以重工业优先…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各国就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中,有三个尚未被人们认识的共同现象:第一,多数国家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一直低于第三产业;第二,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的极限值最低;第三,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的极限值有不断下降的趋势。据此,本文对就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作了新的概括,并初步分析了该规律形成的原因。我国第二产业就业比重超前提高,违背了世界各国就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若干明显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下定决心,并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扭转这种异常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1999-2007年我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制造业行业间和行业内就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在FDI的影响下,行业间就业结构呈低端化,但是行业内就业结构得到优化。FDI通过促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就业增长带动了制造业的就业增加,同时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从内资流向外资的情况也较严重,即FDI主要通过增加自身的就业而非内资的就业带动了我国就业数量的增长。行业内就业结构来看,技术密集型行业就业结构得到优化的结果比劳动密集型行业要明显。其中竞争效应促进了内资就业结构的升级,但存在高技能劳动力从内资企业流向外资企业的情况。总体上增加就业和提升就业结构的因素在于内资投资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即经济体制上向市场经济转型和社会结构上向工业的现代化社会转型。这两个因素叠加重合,可以说在世界现代化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所有关键性经济改革最终都要触及深层次的利益关系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改革初期,我们主要是要解决社会缺乏活力和效率的问题,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是过去所不曾有的在城乡、地区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较大利益差别,强调公平、公正、共同富裕;改革初期,我们更多地注重经济总量指标的增长,而今天,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现实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的特征,对新形势和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判断。“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正是中国发展新阶段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