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回忆乡土     
《今日重庆》2012,(12):94-94
他是中国建筑界秦斗梁思成的弟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他被西方人称作“中国建筑界的鲁迅”,中国第一部外国建筑史教材的作者,其专著影响了新中国几代建筑师的思想和观念。  相似文献   

2.
《当代陕西》2009,(6):F0004-F0004
杨顺来,祖籍山西万荣,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南海特邀画家、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兼职教授、陕西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理事、世界汉诗协会书画委员会副主任。作品以写意山水、花鸟为主,兼工笔,尤擅画竹,自创写竹艺术“九叶分”,自成一体,具有东坡之意,板桥之神,个人之风,被誉为“长安竹王”。  相似文献   

3.
张炜 《走向世界》2011,(34):92-92
鲁迅当年其实把今天的许多奥秘都说尽了。鲁迅的伟大就在这里。他的书三四十年前印得跟“宝书”一样多,结果引起了后来的反弹,有人反而不想再读了,其实这与鲁迅先生无关。不读鲁迅的书可是个了不得的遗憾,因为鲁迅谈到的好多文坛问题、文化问题、精神问题,是从人性的幽暗切入的,大多都能言中今日,人性中的许多问题过去和今天都差不多,表现出来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是鲁迅的伟大。  相似文献   

4.
《上海国资》2009,(9):83-83
一个作家的影响力不在于他有多少文章入选语文教材,在于他有多少想法,多少句子、语词为活着的同胞及子孙所沿用。鲁迅作为作家的影响力,因为时间的原因,尚不能与屈原、庄子、陶渊明、李白、杜甫及唐宋八大家相比,因而中小学教材删减鲁迅的文章,虽然不会抹淡鲁迅作品应有的光芒,也不会由此减弱鲁迅的影响力。但对热爱着鲁迅的读者来说,难免会产生失落感。  相似文献   

5.
《浙江经济》2011,(7):62-63
俞肩慧,教授,版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藏书票研究会委员,浙江版 画家协会理事。1934年生于上海,籍贯浙江省宁波市。196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 画系并留校任教。1961年,因木刻版画《战友——鲁迅与瞿秋白》问世而驰名于中国画坛。老版画家力群曾两次撰文,评价此作是以“木刻的独特艺术手段成功地为主题思想服务的…个范例”,  相似文献   

6.
曾纪鑫 《开放潮》2005,(2):73-73
提及鲁迅,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杂文,那如投枪、匕首般的杂文:同时,读者心目中的鲁迅,也是一副怒目金刚的形象,所谓“横眉冷对千夫指”是也更有一些研究鲁迅的学者将他称为“惯于以阴暗心理推测中国的将来的人”。其实,抱有这种认识的人们只见到了先生的一个侧面,而忽略或者说忘却了他那“俯首甘为孺子牛”,那充满了悲悯情怀的另一面。怒目金刚、横眉冷对是鲁迅的表面,他那深藏不露的,便是大慈大悲的对民族、  相似文献   

7.
在鲁迅一生的笔墨生涯中,翻译占据了重要地位。鲁迅的翻译活动从1903年翻译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开始,到1936年译成了果戈理《死魂灵》第二部第一章为止,历时32年,共译介了14个国家近100位作家的200多种作品,共计300多万字,占据鲁迅笔墨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8.
康彦芝 《魅力中国》2010,(9):142-142
鲁迅小说《故乡》成功的运用对比、白描手法,通过赏读进一步体会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和而不同:鲁迅与左联的合作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左联的合作状态可以概述为“和而不同”。其总体倾向为“和”,以共同目标为基础,反对国民党的文化专制和血腥统治;具体表征为“不同”,鲁迅不盲从,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与左联决策层存在着分歧与斗争。这种状态取决于当时的现实条件,是鲁迅在面对深刻的阶级矛盾和左联的历史缺陷、处于两难境界时的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10.
王玥  李翀  邱玥 《魅力中国》2011,(18):107-107
鲁迅的小说《离婚》虽不及《祝福》、《伤逝》那般出名,但是也是鲁迅笔下的得意之作。其文中,女性主义,反对封建礼教,独特的叙事视角的文章的精彩之处。  相似文献   

11.
肖兰 《魅力中国》2009,(4):90-90
鲁迅心中的“家”是一副责任,一个交代,一种崇高层面的道德一身处传统与现代交替的过渡时期,对于家庭中的基本组成元素——父母,夫妇,孩子,鲁迅又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葛辉 《开放潮》2005,(5):i011-i012
走在绍兴鲁迅特色街上,空气中满溢着臭豆腐的香味。这是从鲁迅祖居对面的三味臭豆腐店里飘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鲁迅对中华民族的忧虑和救国救民的革命思想,更重要的是他的小说唤醒了长时间笼罩中国民众的沉睡心理。而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作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则代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种反传统的文化内涵,强烈地反映出了他强烈的爱憎情感,对下层民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绪更是被深刻地表达。也正是在这种新与旧的文化冲突中,鲁迅先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情结,从而使《呐喊》、《彷徨》的思想内涵更加具有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史红华 《科学决策》2008,(10):112-113
周文是在鲁迅的直接指导与扶植下成长起来的优秀的左翼作家。周文毕生的小说创作都在继承并发展着鲁迅的部分因子,在人物形象上,塑造出底层民众的形象,寻求解放的女性形象和小知识分子形象,重现了鲁迅笔下人物在不同时期的生活情境。同时,以韧性战斗的精神大胆反抗“吃人”的封建思想,秉持“文学即人学”的理念,执着于对“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赵靓 《魅力中国》2010,(25):179-179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小说,也是我国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奠基之作。“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弊害”是全篇的主旨所在,而鲁迅在表现这一深刻思想内涵时突出地表现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的强有力批判。鲁迅赋予了狂人一个反封建战士的灵魂,借他的口发出了自己的呐喊。本文就从文本出发浅析小说丰富的内涵性和战斗性。  相似文献   

16.
张宇 《魅力中国》2010,(33):120-120
《啊Q正传》可谓是鲁迅的经典之作。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一个封建社会中国式农民的典型代表。阿Q是一个没有人生方向,没有意志品质的人,他永远无法融^人群中。因此,阿Q注定以悲剧收场。阿Q完全沉浸在自己自欺欺人的精神世界里,他的“精神胜利法”在《阿Q正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鲁迅写的阿Q不是为了大家荼余饭后笑料,而在这背后真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悲剧。用心去解读,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鲁迅先生的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很是“轰动”,就是在现代社会里它对于我们还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它会令你恍然大悟、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7.
陈华 《魅力中国》2011,(14):290-290
鲁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作家和翻译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具有自觉的读者意识的翻译家。重视读者及其艺术接受是鲁迅创作活动和文艺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文章从翻译目的、翻译方法、语言创三个方面来论证鲁迅对读者的关照。  相似文献   

18.
一个伟大人物的光辉形象后面,往往也同样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普通人的生活、情感,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文章从鲁迅个人的生活、情感的角度出发,剖析他的孤独与烦恼,无奈与凄凉,以便读者能更准确、更完整地理解一代伟人——鲁迅。  相似文献   

19.
声音     
《首都经济》2012,(4):63-63
我们正考虑按照原貌修复,查找历史档案,找到当年鲁迅居住的房子照片,将这里作为重要历史信息承载地加以保护。—面对各地对名入故居的“保护性拆迂”.西城区区长王少峰近8表示?西城区政府决定暂时不拆除鲁迅故器。  相似文献   

20.
大连面孔     
正著名作家素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大连市作家协会主席、大连市文联副主席、大连日报高级编辑、大连大学人文学院、大连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客座教授。其散文《佛眼》获中国作协"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散文集《独语东北》获中国散文学会"首届冰心散文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鲁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