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经贸纪事     
联合国最新经济预测指出,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达2.5%,这是全球经济连续三年增长率维持在1%左右的首度回升。经济飞快增长的亚洲地区仍是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力,其中将以东亚、南亚国家和地区增长最快,包括“四小龙”、印尼、泰国等新兴工业国家,增长率都将超过6%以上。中国为10%左右,日本将好转为1.5%。  相似文献   

2.
基于快速特征分解的自适应杂波抑制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加速,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正经历着重大变化。这突出地表现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制成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和外贸商品结构的改变。在此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为加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物质保证;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纷纷扩大以劳动密  相似文献   

3.
东亚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叶以来,东亚各国产业及外贸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日本在50年代初开始的振兴产业的历程,经过约1/4世纪的资本快速积累和经济高速增长,一些主要工业产量和出口跃居世界前列,从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经济强国。第二阶段是NIES国家和地区效仿日本的出口导向型成长模式,从60年代初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高速工业化进程,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一些经济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香港和新加坡还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第三阶段是ASEAN国家受到NIES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启示,自70年代起由来料加工和劳动密…  相似文献   

4.
张洁 《商场现代化》2012,(10):70-71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中小企业都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经济主体,是各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美国商务部指出世界上出现了十大新兴市场,这些地区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对基础设施和消费品存在巨大需求。加上这些地区都在进行令人瞩目的经济改革,所以预计在未来的时期里,这些地区将提供巨大的商业机会。这十个地区分别是: 1、东盟新兴市场。东盟由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与泰国组成,越南也于1995年7月28日加入了该组织。它是亚洲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经济高速增长、购买力日益提高,市场进入的壁垒则日益减少。东盟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多数国家的经济重心  相似文献   

6.
西方新经济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已证明人力资本投资是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本文从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探讨我国人力资本形成中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余华银 《财贸研究》1997,8(2):18-20
<正> 一、经济增长方式与新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 世界各国在其工业化过程中,经济增长方式都经历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换。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归根结底取决于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熟程度,以及对科技成果的吸收能力。我们所说的新的增长方式即为着眼于“集约”的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经济增长源之本"已经被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实际所证实。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我国拥有浓厚的教育底蕴,但是我国教育投资支出的现状与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却存在着巨大差异。当前我国教育投资支出的总量、结构、效益、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不相协调,严重影响了我国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结合我国实际,本文具体分析教育投资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对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朝先  刘芳 《中国市场》2013,(31):39-44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是当今全球经济格局最显著的变化,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全球经济重心正从发达经济体向新兴经济体偏转。拥有庞大人口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正在重塑人类经济版图,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性事件。庞大的人口若继续沿着传统工业化道路前进,地球将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人类必须找到新的出路,即坚决摒弃传统工业化增长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的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0.
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提出国际分工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以及由此衍生的收入效应、关联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影响一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理论假说。采用20世纪80年代陆续进入工业化成熟期的15个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结构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同时,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外贸依存度却出现了下降趋势,国内最终消费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其经济含义表明:新兴工业化国家如果过度强化在国际分工中的制造国地位,长期依靠商品贸易来拉动经济增长,可能阻碍产业结构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而随着制造业比较优势的下降,如果减少对商品贸易的依赖,更多地依靠国内需求来发展经济,对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将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以上结论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资金短缺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证明,引进外资弥补国内储蓄和外汇不足,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步入发展中国家“毕业班” 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引进外资加快本国经济发展方面做得尤其成功,它们创造的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启迪作用。本文着重探讨新兴工业化国家引资方式的变动轨迹及其原因,以期引起借鉴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何晓春等 《浙商》2011,(2):44-47
“全球金融市场的重心已经从欧洲、美国转移到了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这样高速增长的国家。从长远看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资本中心。”  相似文献   

13.
白雪洁  于庆瑞 《财贸经济》2019,40(8):132-145
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推进工业化进程对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持续性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3-2016年省级数据测算了劳动力成本数据并实证考察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工业化的影响机制与路径。结果表明,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导致中国“去工业化”。排除内生性问题,本文的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过资金配置的“脱实向虚”导致“去工业化”;制造业工资上升“挤出”了制造业就业并造成“去工业化”,尽管工资上升“倒逼”制造业投资增加并提升了工业化水平,但是“倒逼”效应微弱;社会保险费通过增加制造业就业提升了工业化水平,但也通过“挤出”制造业投资加速了“去工业化”现象。据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增加工业部门的有效劳动力供给,延缓工资上升趋势;落实社会保险费改革,降低社保费率;多管齐下扭转投资“脱实向虚”的局面;多种方式优化劳动力、资本、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现已安排中的亚太经济合作模式 对于目前国内外学者已提出的亚太经济合作模式,我称之为“现已安排中的亚太经济合作模式”,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种: 1.“雁行发展模式” 该模式以日本为“头雁”,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随其后,东盟紧跟上,形成“雁阵”形。按照这一模式,起主导作用的是日本,先通过日本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东盟进行贸易、投资、金融“三位一体化”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然后再逐步扩大合作的地域范围,最终完  相似文献   

15.
<正> 泰国是继新加坡、台湾、香港、韩国等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之后,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近十多年间,泰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企业随之走上了国际竞争的舞台,经济由此登上了新的台阶。泰国企业开拓国际经营及强化市场竞争有许多成功之经验,很值得我们在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借鉴。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经济全面复苏,但由于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明显落后于新兴经济体,国际游资大举进入新兴市场国家。“热钱”涌入给这些国家的经济运行带来不稳定、不确定、不健康因素。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据国家商务部消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前5月消费市场亮点频现.尽管面临不小的压力和挑战,但有利于消费稳定增长的因素还是很多,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正在快速推进,居民就业和收入还在稳定增长,居民消费的个性化、多样性趋势增强,大众消费成为主流,新兴消费模式和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在当前投资增长放缓,出口不振的形势下,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压舱石”和“新引擎”的关键作用还将增强.  相似文献   

18.
<正> 进口替代型和出口导向型是当前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的两种经济发展模式,都不乏成功之典范。采用进口替代型经济发展模式取得成功的国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南美工业化国家;选择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创造世界经济史上经济增长奇迹的有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目前,国内经济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研究“东亚模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理论热点之一.这是因为从60年代开始,东亚地区的日本、ANIEs(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主要指亚洲“四小龙”)、ASEAN(东盟)和中国,相继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是创造了世界上持续30多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被称为“东亚的奇迹”.外来直接投资下的产业转移是亚洲投资结构演进继而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科技的发展及其产业化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风险投资则是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有力助推器。目前,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甚至是周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其根本原因在于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风险投资支撑。从世界范围看,风险投资日趋国际化,许多国家鼓励本国风险投资“走出去”,许多国家则采取“请进来”的策略,大力引进国外风险资金。有鉴于此,我国在发展高科技产业方面,应当积极利用国际风险资金,以作为解决资金瓶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