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的背景下,中德两国的深入经贸合作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破解当前我国所面对复杂国际形势的关键所在。为此,从中德产业园区的视角,对我国中德地方经济合作的现状进行调查。中德产业园区作为承载中德地方经济合作落地的主要载体,汇聚了地方政府、中方企业、德方企业和双方中介服务机构。基于对五个中德产业园区中十五名关键权益人的访谈,总结了当前中德地方经济合作的现状、主要模式特征和制约因素,并从企业、地方政府和宏观管理者的角度针对性地提出了从系统上推动中德地方经济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尹靖惠  宋阳 《中国商论》2023,(17):125-128
通过统计分析和质性研究的方法,本文以147家中德合作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12家中德科技创新合作标杆企业的深度访谈,系统展示了当前中德两国企业科技创新合作的现状与趋势,梳理并描述了两国企业在科技创新合作的出发点、领域及合作伙伴选择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为希望促进两国科技创新合作的地方政府和相关管理机构提出了相关政策设计和工作推动的建议,对中德两国科技创新领域的企业合作提供了趋势判断和发展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6月15日,中德作物生产与农业技术示范园第五届"田间日"活动在江苏省苏垦农发股份公司黄海分公司开幕。德意志联邦食品与农业部部长尤利亚·戈洛克内尔、江苏省副省长王江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德两国国家农业部门、德国驻华大使馆、德国驻上海领事馆、中德农业中心有关官员、各省市农机局、农机推广站代表、农业科研院校代表,  相似文献   

4.
<正>中德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是中德两国政治、经贸、财经、科技、环保等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德两国在政府间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对话与合作。2009年1月温家宝总理访德时,中德两国签署了《中德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同意建立中德气候变化工作组以加强中德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加强中德双方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方面的交流,并推动两国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气候友好  相似文献   

5.
<正>本网讯11月26日上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会见了来访的保加利亚农业食品部部长塔内娃一行,双方就深化中保农业合作交换了意见。韩长赋指出,中保两国双边关系持续健康平稳发展,经贸等各领域合作富有成果,两国农业合作稳步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双边农业合作,他建议:一是充分利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经贸合作论坛"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促进联合会"等多边框架合作机制,促进农业领域多、双边合作;二是为双方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继续推动双边投资和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李克强总理出访了德国,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主持召开第三轮中德总理级政府磋商,并联合发表了以"共塑创新"为主题的《中德中长期合作行动纲要》,对两国中长期合作进行了规划。2015年是"中德创新合作年",两国将加强在科技、工业、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合作,中方还将作为合作伙伴国参加汉诺威电子、信息和通信博览会。  相似文献   

7.
2019年12月14日至15日,由江苏大学与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农业现代化国际合作发展论坛暨农业装备国际(产能)合作联盟理事会一届二次会议在江苏大学成功举办。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与70多家国内外农业装备单位同聚镇江,就加快农业装备行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共同促进沿线国家农业装备行业产能合作和技术发展进行交流探讨。参加论坛的还有“一带一路”非洲部分国家以及我国教育和农业部门的领导、专家。  相似文献   

8.
7月20日,"中德现代农业示范农场2012年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德农业部、中德企业代表,丹麦、捷克、塞浦路斯大使馆代表,以及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新闻媒体共80余人应邀出席了会议。中德现代农业示范农场是由中德农业部共同合作的项目,投资220万欧元,由GFA咨询公司统一协调,德国农业协会和AFC国际咨询机构联合执行。中方提供1000公顷的试验土地和农业生产投入,德方提供农机设备与技术,克拉斯、雷肯、格力莫、莫克和莫纳森等农机企业提  相似文献   

9.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双方有着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发展农业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两国农业合作的规模和水平与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相称,因此,分析两国农业经贸合作的障碍,对促进两国农业合作的发展非常必要。从两国的合作状况来看,增进政府职能,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走出去",成立劳务输出服务和境外劳动力管理机构,完善农产品贸易信息平台建设将对两国的农业合作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装备制造业出口第一大国,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德国作为装备制造业强国,其装备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和信息技术水平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德国“工业4.0”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相似,在两大战略的背景下,加强中德两国装备制造业的合作,对两国来说是互利共赢的。基于演化博弈视角,对中德装备制造业的合作展开分析,根据复制动态方程的分析结果判定均衡解的稳定性,并进行数值模拟来探讨稳定解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德两国实现装备制造业合作共赢局面的主要因素是中德两国合作超额收益、成本以及竞争的投机收益和被竞争方所遭受的损失。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德产业技术联盟、创新合作路径、控制合作成本、构建较好的信任机制等稳定双方合作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11月3日,国家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北京会见了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部长劳伦斯·麦考利一行,双方就中加农业合作有关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白城作为两国在农业领域合作的技术和产业代表,市长李明伟、副市长张国华及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谈。11月3日,国家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北京会见了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部长劳伦斯·麦考利一行,双方就中加农业合作有关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2011年6月28日首轮中德政府磋商期间签署的关于为双向投资提供便利的联合声明,中德双方设立了"投资咨询联络处",以进一步促进中德投资合作,为在中德双向投资中遇到问题的两国企业提供咨询。德国是欧盟成员国中对华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很多德国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与了中国的  相似文献   

13.
“企业责任竞争力和区域责任竞争力有什么关系?”“地区如何以推行责任竞争力为手段,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赢得区域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先机?”对于中德贸易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德方主任Rolf Dietmar提出的这些问题,参加第五届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分论坛“责任竞争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动力”的嘉宾们以各地区的实践做了精彩的回应。  相似文献   

14.
正由中德农业中心主办,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协办,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科乐收中国支持的中德农业现代化解决方案对话研讨会于6月2-3日在南京成功举办。中德两国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代表等约230人到会交流,超万人线上同步参与。  相似文献   

15.
程科 《农机市场》2011,(11):11-13
CIAME2011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10月27日至29日在郑州举办。本次展会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联合举办,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开幕式。本届农机会展览面积达16.6万平方米,吸引了1600余家国内企业和30多家国外知名农机企业参展。展会期间,同期举办的"2011中国农机论坛",  相似文献   

16.
活动板     
《中国对外贸易》2013,(4):114-115
中俄经贸合作论坛成功召开3月22日,由中国贸促会与俄罗斯工商会、中俄双边企业家理事会共同主办的中俄经贸合作论坛在莫斯科成功召开。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伟、俄罗斯工商会副会长彼得罗夫共同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中俄两国200余名企业家代表参加会议。张伟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经贸务实合作也取得巨大进展。在过去20年,中俄双边贸易额扩大了12倍,双方在投资合作领域也  相似文献   

17.
柳彤 《农机市场》2022,(11):4-6
<正>近期,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牵头并联合多家单位,组织了多场“农机云讲堂”活动。“农机云讲堂”品牌活动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共同创建、长期开展。此前,该系列活动已举办了全国小麦机收减损技术网络培训、农田整治与土壤改良技术装备发展论坛、全国耕整地机具及零部件发展论坛等。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30日下午,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主办的"畜牧养殖业全程机械化关键装备技术发展论坛"在2019中国国际农机展期间举办。论坛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王俊勋作了《我国畜牧业发展和规模养殖装备》的主题报告。他从畜牧业发展阶段与特点、现代装备与畜牧生产水平、现代装备与大数据信息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国际合作项目也持续增多.目前,中德交通运输业开展了高水平、多层次与富有成效的务实合作,并取得了卓越成绩.然而,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仍面临着中国交通运输业技术水平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通关手续复杂等问题,极大阻碍了中德双边合作进程.由此,本文对中德交通运输业合作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中德交通运输业合作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推动双边交通运输业合作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从中俄两国的地理位置和煤炭资源的分布与需求状况看,双方具备合作的基础。然而,10多年来,由于煤炭产业自身发展的客观制约条件长期存在,加上双方的利益点不能完全吻合,中俄在煤炭领域的合作一直没有大的突破。本文将从两国煤炭产业发展和进出口贸易情况人手,分析两国煤炭领域合作的现状以及合作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