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能翻译理论下的目的论和翻译行为理论都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着密切关系。目的论对译者的翻译活动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本文旨在探讨在目的论规定的原则下以及翻译行为理论模式下译者如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2.
"本色译者"应是那些能在翻译实践中逐步形成具有个性化的翻译理论和策略,反之又指导和应用于翻译实践,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的风貌,创造出个性化译本的译者。译者本色是指译者的性格、文学修养、个人阅历、生活态度、审美能力等个性化因素,对翻译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傅雷和许渊冲是中国翻译界出色的"本色译者"。  相似文献   

3.
"本色译者"应是那些能在翻译实践中逐步形成具有个性化的翻译理论和策略,反之又指导和应用于翻译实践,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的风貌,创造出个性化译本的译者。译者本色是指译者的性格、文学修养、个人阅历、生活态度、审美能力等个性化因素,对翻译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傅雷和许渊冲是中国翻译界出色的"本色译者"。  相似文献   

4.
随着西方翻译研究在七十年代后发生"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研究得到了关注。根据近来翻译理论研究取得的成果,文章强调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显著作用,认为译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其主体意识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  相似文献   

5.
翻译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如何描述扣解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一直以来.各个理论各个学派对译者的作用意见不一。本文试根据Nord、Vermeer、Manttari为代表的翻译功能派理论的指导,分析译者的作用,旨在增强译者主体性意识,提高译者自身作为“主体”的责任感,同时也引起人们对译者的关注,从而使其达到“译有所为”,促进翻译目的更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6.
翻译的过程是一种与原文作者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时常会遇到困难,因此要借助参考书特别是词典,对词典释义的选择也是一种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多元主体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译者作为翻译的中心和枢纽,其主体性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从"死亡"到"绝对活着",再到"相对活着"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一种多元主体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译者作为翻译的中心和枢纽,其主体性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从"死亡"到"绝对活着",再到"相对活着"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企业科技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企业译者应从完善科技翻译语言,促进企业发展两个方面发挥主体性作用,增进翻译过程的和谐性,提高企业交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译者主体性研究是近年来国内翻译研究的热点,然而译学界对于译者主体性的认识尚存分歧。研究发现,译者主体性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表现的主观能动性,无论传统翻译观"透明"说,还是文化学派所客观描述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权力、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影响而对文本进行"重写"与"调整",都需要译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传统翻译观并没有桎梏译者的主体性,文化学派也没有强调译者的主体性,翻译得好与不好、译文为读者接受或拒斥,都是译者发挥主体性的结果,且与译者地位无涉。  相似文献   

11.
翻译过程受一系列复杂、动态、多层面因素影响制约,是在文化的两级进行取舍求得最佳平衡的过程。论文从译者作为翻译主体这一角度入手,剖析了对翻译活动造成限制以及相互制约的主客体因素。译者无疑有其权利的边界,翻译策略的选择受到多元化因素的制约:原作和作者的地位、译者自身风格、读者预期及其文化背景,而译者则面临多重选择:忠实与背叛、对等与创造、归化与异化。  相似文献   

12.
13.
崔薇 《大众商务》2010,(16):216-216
以《老残游记》的两个英译本为案例,探讨译者的主体意识与翻译规范的关系。译者的理解和表达具有创造性品质,译者的选词取向,对意识形态和对文化的了解都是译者的主体性行为,译者的主体性介入客观存在且不避免。  相似文献   

14.
译者对于翻译的多层面操控的主要原因在于译者的素养、志趣和思维定势.译者的操控现象在译本内容上有"豪杰译"和加注释法两种表现.从操控角度研究译者是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译者与源语文本作者以及译者与译入语文本读者是双重的明示—推理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体性,以使源语文本作者与译入语文本读者成功实现交际.译者主体性并不等同于译者地位,且译著读者越是感受不到译者的存在,越是说明译者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以<老残游记>的两个英译本为案例,探讨译者的主体意识与翻译规范的关系.译者的理解和表达具有创造性品质,译者的选词取向,对意识形态和对文化的了解都是译者的主体性行为,译者的主体性介入客观存在且不避免.  相似文献   

17.
译者主体性贯穿着翻译活动的整个过程,与文化语境关系密切。但是,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要受到翻译发起人的要求、翻译目的、原文文本类型、译文作者要求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浅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主体性是文学翻译中的客观存在。我国翻译理论界对译者主体性的关注始于20世纪30年代,80年代以来,翻译理论界对译者主体性的探讨表现出强烈的理论自觉性。本文从译者的主观感受、语言风格、文学文化修养、译者的创造性等角度,研究了译者的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影响,说明译者主体性对于翻译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当代修辞学把修辞定义为运用语言象征手段,影响受众观念和行为的交际活动。翻译即属于影响译文读者并获得其认同的修辞活动。作为修辞者,译者具有自身的修辞意识和倾向,能动地实现翻译的修辞动机。作为翻译主体,译者同原语文本是修辞性解读的关系,同受众的关系表现为通过修辞运作,进行修辞重构,以同受众建立认同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