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东省土地市场化进程及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土地市场化程度,可以完善土地市场建设内容,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作用.在建立土地市场化程度模型的基础上,依据2003-2008年间土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的面积和地块数,对山东省土地市场化程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山东省土地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化进程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当前的土地市场总体处于中等市场化水平,但土地市场化进程和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个别地区土地市场化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吻合.在分析山东省土地市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全省土地市场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目标的区域配置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开展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土地整理的目标具有多层次性,特别是不同区域土地整理的目标不同。作者在构建土地整理目标体系的基础上,从国际土地整理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土地整理目标区域分工的角度,对影响我国土地整理目标区域配置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土地整理绩效区域差异及其影响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在阐述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07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区域差异特征和影响机理。研究方法:P-S-R框架法、信息熵权TOPSIS法。研究结果:(1)2003—2007年中国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水平总体呈现出有降有升的趋势,其中2006年最高,绩效值为0.5985;(2)区域差异特征显示,粮食主产省的绩效水平普遍较高,经济发达地区的绩效水平普遍较低。研究结论:中国农村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资源保障绩效的区域差异的影响机理在于:(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引起的建设占用压力对整理绩效的影响;(2)后备土地资源禀赋状态对整理绩效的影响;(3)整理补充耕地响应程度对整理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安全影响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土地整理前后区域生物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及社会与经济要素的变化,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生态安全的负面影响和提高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认为,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有益于增加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土地整理由项目管理向区域管理方式转变,研究土地整理模式的区域空间分布及特征.成为建立区域统筹土地整理管理机制的前提要求.通过对涉及全国10个省21个县的25个典型土地整理项目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提炼.提出分布在全国6大土地整理区的16个区域土地整理模式.包括12个农地整理模式和4个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并深入分析其特征.各区域土地整理模式的特征差异显著,建议因地制宜推广区域适宜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四川土地开发整理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淼 《农村经济》2006,(11):26-28
土地开发和整理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它在我国的发展尚属于初级阶段,所以,国家对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从制度上、政策上、法律上的保障还不健全和完善,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本文从四川土地整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促进今后土地整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现状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了解农民认识、参与土地整理的现状及愿望,为建立农民参与土地整理机制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民对土地整理有一定的认识,并参与了土地整理,但农民的认识不全面、参与不深入,对土地整理存在自己的愿望.研究结论:加强土地整理知识宣传和培训,建立农民全程参与土地整理机制,成立土地整理农民组织,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农民广泛、全程、有组织保证地参与土地整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揭示土地财政已存在的区域差异规律,为构建更为科学、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推动"征地→批租"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转型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方法]文献资料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结果]现有研究证实了土地财政规模及依赖程度、财政收入激励下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方式、土地财政推动经济增长、土地财政影响居民收入消费及公共品供给、土地财政与城市用地规模联动关系等方面,在全国范围内都存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差异。国外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是地方政府持续的财政资金来源;同时,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抑制城市蔓延的有效政策工具。[结论]未来研究方向是以地市为单元,探明各类土地财政构成要素对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与消费及产业服务化、城市公共品供给、城市各类用地规模增长的影响内在机理;构建区域差别化的保有环节房地产税征收管理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9.
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投资与补偿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岚 《农村经济》2003,(3):21-22
土地开发整理是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的总称 ,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来源。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是将过去小规模、零星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交由专业化造地公司 ,按照市场机制来运作 ,从而解决土地开发整理中一直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我国目前的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模式以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模式为主 ,即由开发企业垫资先行土地开发整理 ,其成果经验审合格后 ,纳入新增耕地指标储备库 ,由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核定开发企业的成本并予以相应补偿。对土地开发整理成本及补偿问题的研究 ,是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课题中的一项基础性、技术性研究 ,对于政…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项目的质量控制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工作意义重大,抓好土地整理项目的质量控制,是土地整理工作成败的一个关键。本文从总结和分析了当前土地整理项目中影响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的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控制和提高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分析新形势下中国耕地整治投资实施模式与实现路径,服务于耕地整治投资与实施及合理安排土地整治工程,以促进土地整治效率,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整治投资实施模式划分为政府主导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型和和农户主导型三种类型;(2)不同耕地整治投资实施模式有各自的适应环境和优劣势,需采用不同的建设模式和实施路径。研究结论:将社会力量引入到耕地整治投资实施中是对耕地投资模式的重要探索,有利于创新土地整治投资模式,提高资金效率,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逐步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耕地整治投资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武陵山区483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不同模式农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探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耕地细碎化治理新路径。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法、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农主导模式通过促进地块集中连片的土地平整工程,改善农业生产关系的权属调整工作,共同降低自然因素和产权因素造成的耕地细碎化;(2)相对于政府主导模式,新农主导模式定位于现代农业发展,农地流转与农地整治的耦合度更高,土地平整工程和权属调整的比例更高,对耕地细碎化的治理效果也更为明显;(3)与丘陵山区农地整治相比,平原地区农地整治更能显著降低耕地细碎化。研究结论:建议继续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结合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区位优势,总结和完善农地整治的地域模式,因地制宜地推进土地平整工程和权属调整工作,全面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地类、区域投资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整理中如何进行地类与区域投资决策;研究方法:运用数学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结果:确定江苏省耕地后备资源地类和区域投资决策时序;研究结论:利用经济效益划指数来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地类、区域投资决策时序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对生态、社会效益的分析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土地权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国内外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研究的现状,得出我国现阶段将权属调整和规划设计相结合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基于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方面的实践,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四大工程,分别分析了各个工程中涉及的权属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差异研究——以四川省邛崃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年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库中的数据,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对邛崃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差异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调整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建议,以达到土地的高效、合理利用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邛崃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地理位置、地貌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政策等因素影响土地利用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的基本态势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武汉市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详查数据资料,分析其农地城市流转的基本态势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耕地是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的主要流出类型,且在质量等级上多为优质耕地;农地城市流转的区域差异表现明显,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主城区的新区及城郊区;其区域指向性变化亦明显,主城区扩展的建设用地主要以城市、建制镇、村庄等居民点用地为主,城郊区以交通用地及工矿用地为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1990、2000、2010和2015年山东省的四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采用目视解译方法,对山东省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人工解译得到四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库,运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来描述土地类型的变化强度,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计算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移矩阵,从而分析山东省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特征与区域差异。结果显示,(1)1990-2015年,山东省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主要向建设用地、水域、林地转变;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不断上升且呈“东中集中,西北西南相对少”的趋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增长较快的主要特点是“西北西南增幅大,自东向西蔓延”,面积增长较快;天然湖泊等水域面积向人工水域面积转变,变化最大为南四湖;(2)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较大,整体来看,建设用地变化最大,其次是水域、耕地和未利用地;(3)土地利用变化原因主要在于经济驱动、市场导向和政策调控。其中,经济驱动因素主要在耕地—建设用地转换中最为明显,市场导向更多地影响了土地利用类型内部的相互转换,而政策调控直接影响了耕地—林地的相互变化。  相似文献   

18.
试论土地整理测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整理测绘是开展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量预算和施工放样等环节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详细比较土地整理测绘与地形测绘、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程测绘和一般的地籍测绘的异同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界定了"土地整理测绘"这一新的测绘工作.对其内涵、类型、内容、特点、施测方法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为完善测绘理论和指导土地整理测绘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