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间公共物品供给差距和地方政府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盛楠  李敏 《北方经济》2006,(11):39-40
一、我国三大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状况分析 无论是国民经济的发展,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良好的公共物品.本文将全国内陆(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中部地区有8个,分别是吉林、黑龙江、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在此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我国三大区域公共物品的供给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相似文献   

2.
统计知识ABC     
《安徽省情省力》2005,(2):45-47
1、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是怎样划分的?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总体上看。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即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传统的东中西部的划分与目前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中的西部地区的概念不尽相同。目前统计上东中西部的划分是: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  相似文献   

3.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从高质量就业视角出发构建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测算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区、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水平,同时采用基尼系数法测度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差异程度,揭示区域差异的演变趋势。研究表明,2011—2020年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水平明显提高,10年间总体增长幅度约为38%;供给水平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不同区域的提升速度存在差距,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地区;投入类指标供给呈“东多西少”的分布情况,西部地区的产出类指标供给水平最高,效果类指标的供给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地区。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总体基尼系数保持在0.23左右,供给水平的整体发展较为均等,具体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基尼系数高于我国平均值,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基尼系数保持较低水平;部分区域间差异显著且存在进一步分化趋势,其中东部与西部、东北、中部地区的区域间发展差距较大。因此,未来应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财政投入均衡,重点缩小东部和西部的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差距,建立多元化供给模式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在促进社会整体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房地产业的区域差异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我们把全国区域分成三大板块,即东部、中部和西部。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和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中国房地产业的区域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分析,包括房地产投资差异、房地产需求差异、房地产供给差异、房地产就业地区差异等。  相似文献   

5.
陈宪 《沪港经济》2006,(11):53-53
目前,中国区域经济总体上大致划分为4个部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区域经济中心,大多在中国的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在我国诸多省市陆续施行,县域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作为检验省直管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引起众多学者的深入探讨.本文选取河南省兰考县2007—2015年共计9年的社会经济数据,通过横向分析、纵向分析等方法探究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县域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兰考县公共物品供给状况,但还是出现了大多数省市普遍存在的供给结构失衡问题.此外,公共物品供给在县城和乡镇地区还存在严重的区域差别,这一点应该引起学界与政策层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上海经济》2009,(7):78-78
我国在区域划分上很长时期使用采用了“三分法”,即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新的“十一五”规划改变以往太粗的东、中、西三大传统区域的划分,实行新的“四大板块”划分法,即: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并将四个板块具体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  相似文献   

8.
刘勇  李仙 《调查研究报告》2006,(172):3-25,F0004
2005年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依然保持了近年来“东部和西部快、中部和东北慢”的格局;地区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和中部比重提高,东北和西部比重下降态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依然是“东部和东北高、中部和西部低”格局。在人口与经济双调节机制作用下,我国东西部绝对差继续减速扩大,相对差继续缩小;城乡间绝对差和相对差继续扩大。2006年我国区域经济还将继续保持全面增长的照好态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角度出发,建立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需均衡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问题,发现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低下,主要表现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并提出了提高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是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红利"和"制度红利"。文章基于2004-2018年中国286个城市数据,探讨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异质性差异以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效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分区域的结果来看,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东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效应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效果不明显。文章进一步从资源配置和制度供给两个维度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外部调节和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效调节了资本要素的作用路径,增强了资本要素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尚未实现对劳动力要素的有效正向调节。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主要通过制度供给效应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东部地区制度供给效应显著高于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蒋政 《特区经济》2013,(10):126-127
本文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区域性格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区域性格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经济可分为四大板块: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东部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但也面临着些突出问题。“十一五”期间.东部地区如何进步发展。需要进行认真的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构建包括基础设施、公共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4个方面9个具体指标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份进行实证测算,用聚类分析法将其划分成四个不同类型的区域,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研究表明,我国各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类型的区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应正确认识各地区农村产品供给能力的差异性,并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4.
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 中部崛起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战略之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而作出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重大策略。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的中部地区,是承东启西的节点区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能源、原材料基地,又是国家运输网络的中心区域,但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东部、西部和东北三大区域政策的挤压下,中部地区陷入了一个国家区域政策的“塌陷区”。在200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首次被列为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日前,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安徽主持召开“中部崛起”商务工作座谈会时.明确表示.中部地区要实现崛起,在封闭的环境中求发展是不可能的.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6.
区域划分是制定区域政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十一五”期间,配合我国实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区域划分需要建立相应的多层级体系和框架,以便于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其中第一层级,可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第二层级,将这四大板块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即东部板块可划分为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三个综合经济区;中部板块可划分为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两个综合经济区;西部板块可划分为大西南和大西北两个综合经济区;东北板块即东北综合经济区。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2003—2010年中国内地地区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估计了4类非经济性公共物品居民需求函数,实证检验与公共支出需求相关的因素,并分析非经济性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与居民需求的匹配指数.实证结果显示:非经济性公共物品需求与人均收入,人口规模和城市规模比重正相关.收入增加对教育,医疗和环境保护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居民税收负担增加,居民对公共服务的偏好就越小,但从总体上来讲,非经济公共物品供给矛盾在逐步缓解.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从霸权稳定转向制度稳定,主要表现为国际公共物品供给日益多元化。由于霸权衰落,国际公共物品的霸权供给相对不足,而全球集体供给和地区供给却相应增加。冷战后国际公共物品的三层次供给,即霸权、全球主义和地区主义可以确保国际体系的持续安全与稳定,这个事实动摇了霸权稳定论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从霸权稳定转向制度稳定,主要表现为国际公共物品供给日益多元化。由于霸权衰落,国际公共物品的霸权供给相对不足,而全球集体供给和地区供给却相应增加。冷战后国际公共物品的三层次供给,即霸权、全球主义和地区主义可以确保国际体系的持续安全与稳定,这个事实动摇了霸权稳定论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20.
国家信息中心对1996年我国区域汽车市场作出如下分析: 1、东、中、西三大地带:从发展趋势看,1996年东部地区市场份额略有上升,中部地区市场份额将继续缩小,西部地区市场份额比目前水平有所扩大。 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