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政府干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直是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质是否会削弱或强化政府干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仍待进一步深入探索。以此为切入点提出研究假设,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所筛选的4 484家上市公司2012—2020年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以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质为调节变量,围绕政府干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时序区间内,政府干预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整体上,股权集中度弱化了政府干预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对于股权性质不同的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的调节方向存在差异。一般情况下,对于民营企业而言,随股权集中度的提高,政府干预对企业绩效的负向作用有所弱化;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随股权集中度的提高,政府干预对企业绩效的负向作用有所强化。 相似文献
3.
4.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制度变革。本文从分析股权分置形成原因与治理结构的关系入手,分析当前国有企业股权分置改革中的体制成本,应实现治理结构改革与股权分置改革的良性互动,从而保证股权分置改革的平稳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铁铭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9(1):112-116
以现代企业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的股权激励,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文章论述了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在我国发展情况以及推行的难点问题.结合目前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设计了股权激励的业绩评价指标和内在价值体现指标,提出了利用业绩和内在价值体现两个指标对激励对象进行综合评价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7.
徐伟川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38-42
“新三板”的发展壮大,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本建立,对于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吉林省中小企业参与“新三板”较晚,挂牌公司数量及融资额较少,没有充分利用“新三板”提供的融资机会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因此,对吉林省中小企业“新三板”股权融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在了解导致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小企业利用“新三板”股权融资的相应建议,有利于促进吉林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房地产企业所占的比例较大。本文以143家房地产企业中17家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企业为对象,对这些方案在激励对象、激励的绩效条件、激励方式等6个重要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这些方案的效果进行了跟踪。 相似文献
9.
10.
对于企业收购的净资产为负数(即资不抵债)的企业股权,在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时,目前尚无明确规定如何将收购成本分别在“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中反映,这也造成了实务中会计核算不一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周辉芳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36-40
近年来,我国跨境企业转让持有境内股权的案例和金额在持续上升.境外企业的股权转让涉及的商业运作比较复杂,税收和会计处理问题也一直是较难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实务角度对跨境企业股权转让涉及的税收和会计处理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解决办法.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小股权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都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在实践上,制约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在理论上,股权保护体现了虚拟经济与按要素分配的合理性,而虚拟经济与按要素分配又是中国经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但中小股权却遭遇了制度上的不公平待遇和“内部人”的损害。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对中小股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家资本结构、供应层级结构、产权关系等的探索,构建货币股权理论框架,借此界定货币股权并解析其结构。运用这一理论,通过探析货币股权与经济增长、汇率及外汇储备、通货膨胀等之间的关系,可揭示人民币国际化的货币股权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以货币股权新思维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策略、新路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重建市场估值体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泽晓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7(5):57-62
随着股权分置试点的进行,我国证券市场制度性变革开始进入攻坚阶段.通过对发达国家公司治理体制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重建市场估值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回归模型和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的样本数据研究了股权集中度、国有控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成正向影响关系,国有股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时显著降低公司绩效。研究结果为国有控股"掠夺之手"理论假说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8.
孟刚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3)
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由于外商投资企业自身的特征,使得其股权因协议、继受、质押等原因发生变化,即股权变更时,不仅会直接关系到股东权益的实现以及投资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关系,而且还可能导致企业涉外经济性质的改变,进而影响到国家对外资产业及相关政策的落实。因此,必须依法解决好外商投资企业股权变更中的法律原则、数量比例以及相关产业政策要求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一、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投资准则”)将企业合并区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确认了两套不同的成本确认原则,那么国家出资者的长期股权投资究竟应该适用哪一套成本确认原则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