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共生"的区别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空间"分异"与"共生"的本质区别是,"分异"体现了城市居民在居住上的不平等,是支付能力极化和居民社会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共生"是一种理想的居住空间状态.通过对二者的居住空间内涵和形成过程进行区分,对我国现实情况的启示是,要解决我国已经出现的空间"分异"问题要从其形成机理入手,并最终引导城市居住空间向"共生"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是城市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自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经历了逐渐分异的历史变迁过程.如果不对居住分异加以适当的调控就会出现居住空间极化与隔离问题.城市居住空间极化是社会不公正在居住空间上的表现.城市政治经济转变与城市规划、土地制度改革与房地产开发、住房制度改革与住房商品化是转型过程中城市居住分异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加社会自组织力量、制定公正的社会政策是优化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住房安置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维平 《城市问题》2007,(5):57-59,64
现行失地农民住房安置一般采取统建分购、统管代建、统管自建等模式,这几类模式都具有相对的适用性与局限性.鉴于此,应从住宅形态与社会形态的关系、住宅小区对失地农民社会资本的影响以及住宅规划与城市和谐发展等方面选择目前失地农民的住房安置模式,研究其中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明月  江华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2):93-96,101
文章主要针对王如渊博士等《对我国失地农民"留地安置"模式几个问题的思考》一文中"留地产权应由集体所有转为国有"的观点和立论依据进行商榷,并提出安置留地应保留集体所有.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市内部居住迁移的空间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2008年对北京全境的一次大规模电话调查所获取的数据,首先讨论了北京城市居民迁居距离的数量特征、阶段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接下来讨论了北京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迁居数量特征,最后研究了跨区县人口迁居的空间模式特征,不仅刻画了跨区县人口迁居流场的总体特征,并在对比不同时期迁居流场的基础上总结了人口迁居在空间模式上的变化趋向.  相似文献   

6.
从农转工到农转居--征地安置方式的变化与成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与生活问题,我国相继出台了农转工和农转居这两种安置方式.作者通过比较分析指出,农转工由于体制转型导一致的问题而变得举步维艰,作为其替代办法的农转居虽然正成为许多地区解决失地农民生存问题的首选方案,但许多农民通过这种方式进城面临着因其素质低下而无法就业只能"吃低保"的困境.因此,农转居不宜盲目扩大规模.与上述两种政府主导型的安置方式所不同的是,按土地市场价值经予失地农民补偿的自主择业将成为一种新的征地安置方式.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社区安置模式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凸显了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的实质就是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城市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失地农民的居住、就业问题。另外,失地农民身份转化也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借助社区理论来探讨失地农民安置模式,以求在失地农民安置理论方面有新的发展,为保护失地农民利益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在对居住空间概念及其特征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现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从空间视角和公共政策属性两个维度探索了城市规划调控居住空间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是对土地上所附着的各项社会功能的合理替代,是对依附于土地之上的失地农民的各项权益的显化。以2003年以来16县(市、区)320户江苏省失地农民安置补偿调查数据为基础,剖析不同社会保障模式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差异,并结合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模式的意愿表达,构建以社会保障基金为基础,以养老、医疗、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内容的多元化安置补偿模式,以期为提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就业与居住的空间匹配——基于城市经济学角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发展中就业与居住的空间匹配问题是国际上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前沿课题.综述了就业与居住空间关系的城市经济学基本理论,并对国际学术界有关本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从中提炼关键的科学问题,并结合目前我国城市中就业和居住空间分布演变的现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张智强  王光花 《价值工程》2012,31(13):273-274
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社会和谐和稳定的严重问题。因而从城市化与市场化、公共事业用地、各项制度及征地补偿等方面来分析产生失地农民的原因,继而通过合理规划,消除制度性障碍,完善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措施,达到少占用农民土地,尽可能不占地,并切实提高已占用土地的利用效率,这样既保护了有限的土地资源,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又减少了一大批新的失业大军,使农民有所依靠,从而也保证了社会稳定,这也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怡 《价值工程》2011,30(19):309-310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释放出来成为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就业障碍问题凸显,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就业制度及自身因素三方面。针对这三方面因素采取措施,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冯龙良 《价值工程》2011,30(25):275-276
我国目前数以千万计的失地农民沦为了务农无田、务工无岗、社保无份的权益受损群体。必须改变旧的制度理念,树立权利平等、城乡统筹和市场经济等新的制度理念,大胆地、彻底地对各种相关制度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different levels of internal organization are reflected in the residential pattern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 groups. In this case, the Haredi community comprises sects and sub‐sects, whose communal identity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everyday life and spatial organization. The residential preferences of Haredi individuals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need to live among ‘friends’ — that is, other members of the same sub‐se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ynamics of residential patterns in two of Jerusalem's Haredi neighbourhoods: Ramat Shlomo, a new neighbourhood on the urban periphery, and Sanhedria, an old yet attractive inner‐city neighbourhood. We reveal two segregation mechanisms: the first is top‐down determination of residence, found in relatively new neighbourhoods that are planned, built and populated with the intense involvement of community leaders; the second is the bottom‐up emergence of residential patterns typical of inner‐city neighbourhoods that have gradually developed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5.
关于征地和失地农民保障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爱风 《价值工程》2011,30(32):286-287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征地问题也日益严重,征地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笔者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现有的城市管理体制和农村管理体制对城乡结合部地区管理的失效,指出这是导致城乡结合部出现城市建设混乱、土地利用失控、社会矛盾集中等多种问题的根源,维护失地农民以及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旧城住宅更新规划中忽略社会公平、漠视公众参与的现状,试图探索一种新的旧城住宅更新的模式——SR(self-renewal)模式,即自我更新模式,实现旧城住宅自下而上的改造,即由居民自己来改造自己的房屋,真正满足居民需求,实现社会公平,使改造后的住宅既保持传统风貌,又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实现现代化城市传统居住空间的复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失地农民住房安置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对南宁市失地农民住房安置现状调查,发现存在经济基础薄弱,补偿金分配不均;安置区规划不合理,管理滞后;土地征用制度滞后,抢建、违建情况突出;住房成本高,失地农民就业困难;新建住房安置项目进展缓慢,过渡期较长等诸多问题。进而提出即时调整拆迁补偿标准;成立专门小组全程协调住房安置工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安置住房项目建设与售价之间的差价补贴;加大"两违"整治工作力度;完善社区管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式轻型木结构住宅从上世纪90年代由北美引入我国后.已在多处经济发达地区建造了数以百计的此类住宅建筑。介绍了轻型木结构住宅的工程概况,并阐述了轻型木结构体系中屋面、墙体和楼面结构的典型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