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真武村,现有28个村民小组、875户、2678人,耕地2766亩,由于交通闭塞、资源缺乏,2012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仅25万元,是个负债120万元的贫困村。为破解发展难题,该村于2013年成立真武粮食种植农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村集体和村组干部以资金入股,创新发展村集体自主经营的农地合作,走出了一条村集体自主经营、村民合作共赢的村级经济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新建乡西坝村,在以前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被命名为省红旗村.然而,1995年后,该村村民不断写举报信、集体上访、静坐,并以2000多人签名检举等形式,表达对该村领导班子的不信任.后来,上级组织曾多次派工作组调查处理,仍无结果,以致该村被一些人称为"刁民村".  相似文献   

3.
1997年初,由旭日村百余名群众联合发起的有关该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举报,先后汇聚到了江苏省射阳县纪委及海河镇纪委。经过县、镇两级纪委几个月的深查细核,结果令人咋舌:该村原党支部书记陈昌佳、村委会主任陈俊及村会计辅导员、村委会委员顾坤在任期间,利用职务之便,采取收入不入帐从而合伙私分或重复报支等手段,分别贪污集体资金7159元、7159元和5035元(其中各有4000元未遂);顾坤还单独挪用集体资金3153元。此外,在1987年1月至1997年2月期间,经上述三人商定,该村在帐外设"小金库"26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靖江市西来镇西来村,地处靖江东北,位于如皋、靖江交界处,是西来集镇所在地.全村22个村民小组,1309户,5928人,其中农业人口3370人,现有耕地1293亩,村域内有近50家非公企业.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引领广大村民走"商贸兴村、和谐建村"之路,实现了经济社会事业的跨越发展.据统计,全村2012年完成经济总量384亿元,村集体实现收入274万元,其中发包及上交收入17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400元.  相似文献   

5.
<正>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中郝峪村地处山东省鲁中山区腹地,全村共113户、340人。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该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集体负债一度达8万余元。自2003年开始,该村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以休闲度假为主的乡村旅游项目,十几年来通过"个别农户集资入股","部分农户集资组建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合村集体资源实现全员股份化"的改革"三步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上半年,笔者对所在县A乡B村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该村村主任和村报账员(出纳)通过收入不入账、伪造支出套取资金等手段侵占村集体资金82918元,目前相关责任人已受到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7.
正河南省武陟县大虹桥乡老城村是一个典型的没有经营性资产、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集体收入基本空白、在中西部地区颇具代表性的传统农业村。该村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起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从土地和独特资源上做文章,通过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千年古庙"城隍庙"独特文旅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一年时间实现了集体和农民收入的双增长,两年实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红翻番,实现了由一个不起眼的普通村一跃成为武陟县集体经济发展、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8.
<正>湖北省赤壁市中伙铺镇董家岭村位于赤壁市与嘉鱼县交界处,全村9.69平方公里,耕地3606亩,山林18714亩。辖18个村民小组,共540户2248人,存量贫困户40户158人,是赤壁市重点贫困村。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面对村集体无产业、村民增收无渠道的困境,立足山林资源,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不断引进农业项目,发展村级经济,形成了村级产业兴旺、村民收入大增、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不亲自到新塘镇东华村走一走,看一看,那么你无论如何也难以相信:这个比一般的乡镇还要繁华、富裕的地方,原来只是一个行政村。 如果你熟悉东华村在1985年以前,全村每年集体总收入不到9000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仅200元的历史,那么你一定会为该村今天翻天覆地的巨变而惊叹;这个面积仅2.66平方公里,只有504户村民和1327名常住人口的小村,竟然有外来暂住人口 1万多人,目前有 119家村办企业和私营企业,还有10多家外资、合资企业;仅199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就达2.19亿元,去年人均收入8446元,连续多年村集体收入超过1000万元。如  相似文献   

10.
正三河村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丰文街道城乡结合带,原有9个社,受征地拆迁影响,现存竹林口、堰塘湾2个社,农户141户,农业户籍人口381人。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全村党员54人,党员平均年龄60岁。全村水、电、气、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经营性实体经济项目,村集体主要经营性收入来源于村集体零星土地流转租金,年收入不足1万元。2017年,三河村实施"三变"改革,建立村级平台、引进项目开展合股联营。经过一年的发展,2018年可供分配的收益达到42.886万元,2020年,三河村收入再创新高,集体收入59万元。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沙坪坝区覃家岗街道童家桥村是较早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1994年,该村刘家坟合作社因征地拆迁,440多名村民农转非变为城镇居民后,要求把合作社多年积累的100多万元集体资产分掉.但由于该社还有200多人农民身份未变,合作社这一集体经济组织不能撤销,集体资产还不能分割.为解决分与不能分的矛盾,该村决定试行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正五龙村是江西省"十三五"规划扶持贫困村,属于瑞金市、泽覃乡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该村原先没有任何集体企业和集体收入。全村辖有12个村小组,现有住户522户,总人口1830人,其中376人常年外出务工。由于村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论是在家务农还是外出务工,大多只能从事高强度、低收入的简单体力劳动。由于村庄地处瑞金城乡接合部,基础设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辽宁成为全国13个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省份之一。据相关材料显示,截止到2014年,辽宁12000多个行政村中,没有村集体收入的占8000多个,超过了总体数量的2/3,村集体有收入的共有3500多个,其中100万元收入以上的仅200多个。全省村级债务共120亿元,平均每个村的债务100万元。我国确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那么怎样消灭"空壳村",增厚村集体经济"家底"呢?作为  相似文献   

14.
<正>广东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是珠三角仅存的"公社大队",至今未分田到户,仍实施集体劳作。种田挣工分一天挣172元崖口村共有3000亩农田,户籍人口3310人。多年以来,崖口村的水稻种植以满足自身粮食需求为主要目的,保证村民在任何时候都有饭吃。村民可选择在村里种田挣工分,开工一天平均可挣172元。以2013年东二队的工分为例,最高工分的可达9762分,低的也有5000多分,按照分值每10分20.6元,村民这一年的最高  相似文献   

15.
紫陵村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北部的太行山南麓,全村1200户,5600口人。该村村北山脚下的万亩经济林园区拥有各种果树6000多亩,2005年该村果品收入达1500万元,承包果园的农户户均收入近4.5万元。最高达8万元,成为全市果品效益最好的村,紫陵村的水果产业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效益,与该村仙鸿果业合作社的全方位服务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广丰县社后乡竹岩村面积6000多亩,人口2600多人。长期以来,该村一直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村班子涣散,既"无钱办事",也"无人管事",时至1993年,人均年收入仅为600多元,村集体还负债7800多元。然而,正是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名声大噪,成了全区村镇规划的典型村、远近闻名的快速发展经济的示范村!竹岩村究竟有什么神奇的"秘方"?这事要从1994年4月,姜仁益当上村主任说起。今年44岁的姜仁益,身材不高,却"活头活脑"。他从17岁开始闯天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南漳县肖堰镇桐树淌村,地处平均海拔800米的荆山腹地。该村共有4个小组,72户,311人,耕地面积372亩。1991年,全村农业总收入163万元,工业收入为零,人均纯收入只有257元。粮食总产116万公斤,亩产仅214公斤,人均占有粮食仅2...  相似文献   

18.
正山东省安丘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总结了八种增收途径,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到2017年底,该市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消除,建立稳定收入来源的村达到1179个,占总村数的95.6%,村级集体收入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该市村级集体经营总收入达到32901.6万元,同比增长4.7%。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增收。通过村集体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将村集体土地、资金、资产以融资、  相似文献   

19.
一、凤凰社区概况凤凰社区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太安镇主城东部,由乐堂村和段家村合并而成,下设6个居民小组,20个社集体(生产队),户籍人口2300人,耕地面积3096亩、林地面积8258亩,山坪塘132口,各类资源性资产归组级集体所有。该村以“凤凰茶乡”闻名,2018年,凤凰社区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成立前叫凤凰社区服务公司),为破解村集体没有资源性资产难题,探索通过“组产村营”发展乡村旅游模式,走出一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2018年底,实现集体经济收入46万元,成员每股分红80元以上。  相似文献   

20.
太行孺子牛     
近几年来,一向深藏太行山脉的河北省邱县岗底村可以说"风头"出尽:该村生产的"富岗"牌苹果继1997年被河北省评为优质名牌产品、1998年走上中南海国宴餐桌之后,又于"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荣获银奖。同时,村民们靠苹果涨起了口袋,村集体靠苹果壮大了资产。提起这些变化,村民会不无激动地给你讲述一些他们的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杨双牛是如何不遗余力躬耕太行的故事。1984年,当过兵、时年30岁的杨双牛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的杨双牛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全村570多人,只有耕地200多亩。如果把眼睛仅盯在几分地上,岗底人经济上永远不会翻身,那么带领群众致富的着力点在什么地方呢?在走访中,不少群众提到还未利用的8000多亩山场。由于一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