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为实现群众和企业进"一个门"、到"一个窗"就能把"一件事情"办成,慈溪市通过整合归并、配套跟进、多点联动,以桥头镇为试点推行"无差别一窗受理"。经过4个月试运行,桥头镇便民服务中心办事事项从50项增加到74项,办事窗口从10个减少到6个,累计为群众办理各项业务2690件,总体提速50%以上,群众满意率达100%。整合归并,打造"无差别一窗受理"服务再集中,变多地受理为"一门受理"。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中心在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基层主平台作用,推动各办、所、市级派驻机构办事事项全集中,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宁波市镇海区以"最多跑一次"理念引领信访制度改革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矛盾纠纷化解大融合、大联动、大调处,打造"全科受理、访诉调一体、集成联办、一站化解"的"信访超市",推动线上线下联动办理,实现信访矛盾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在信访领域的生动实践,镇海"信访超市"在今年5月份受到浙江省委书记车俊的点赞和肯定。  相似文献   

3.
<正>宁海县西店镇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村级延伸市县级试点单位,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进一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2019年7月,在岭口村试点建全县首个"村务厅",一站式办公,集中办理、受理村级便民服务事项。以镇便民服务中心为依托,开展"村务厅"建设,引领撬动重点民生领域的突破,奋  相似文献   

4.
<正>针对群众办一件事需"跑多次"的情况,今年4月初,慈溪市启动以群众办"一件事情"为事项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围绕"一件事情"来梳理界定事项、强化协同管理服务,切实提升办事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和满意度。截至目前,慈溪市已梳理界定包括餐饮企业、超市、药品零售店等常见性市场主体审批"一件事情"50项,  相似文献   

5.
正"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具体路径,也是探索实践政府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制度创新。目前,宁波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办"初步实现,政务服务网"一网办"有了新进展,基层一线"就近办"服务能力有效加强,群众获得感有了新提升。"最多跑一次"改革,给群众和企业办事带来了切实的便利,也为宁波市进一步优化行政改革、提升治理效能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此同时,"最多跑一次"改革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在过程中及时反思、不断调整,从而真正通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  相似文献   

6.
正1月15日下午,宁波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举行了协商交流会。近3个小时的会议中,18位政协委员就"最多跑一次"改革相关问题踊跃发言,与相对应职能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协商。从"跑多次"到"最多跑一次",宁波从2017年初就奔跑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道路上。从全面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到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以来,海曙区面对行政区划调整和镇乡(街道)行政体制改革叠加的新形势,积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放管服"改革,以"四个平台"为载体助力"最多跑一次",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截至目前,全区17个镇乡(街道)"四个平台"均已建成并得到有效运转,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加速增添了新的动能。  相似文献   

8.
正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项目审批"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向中介机构服务领域深化拓展,江北区按照"联合、集成、承诺"的理念,推动中介机构服务改变过去"单打独斗、串联隔离、效率低下"的状况,着力促进企业投资项目中介服务提质争效。组建中介机构"服务联合体"变单手指为整拳头  相似文献   

9.
<正>跑断腿、磨破嘴,打不完的电话、盖不尽的公章……以前,"一直在路上"是群众和企业办事的生动写照。今年,随着浙江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一直在路上"渐渐向"最多跑一次"转变。地处宁波市鄞州区核心区块的中河街道,小区多、企业多、商务楼宇多,公共服务面临着面广、量大的实际难题。自"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以来,中河街道本着"一窗跑""轻松跑""就近跑""掌上跑"的服务理念,梳理行政事项,精简办事环节,提升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抓住"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这个牛鼻子,借助中心这个改革前沿阵地,倒逼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审批效能和服务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实现企业和群众进行政服务中心"一个门"就能把"一件事"办成。集中职能,变"接待型窗口"为"审批型窗口"。  相似文献   

11.
正"最多跑一次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2017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庄严承诺,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之后,宁波积极行动,以"最多跑一次"为突破口,倒逼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不断优化政务服务,致力解决群众和企业的办事"痛点""难点""堵点",跑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改革路子。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宁海县着眼于革新求进、服务争效,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强化顶层设计,以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为抓手,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17年,宁海县"最多跑一次"改革综合考评居全省第5位、全市第1位。运用"政务钉钉"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事项跨部门有序联办。打破技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是实现"最多跑一次"改革有效落地的关键一招。宁海县在推进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的同时,根据省市打破信息孤岛的实际  相似文献   

13.
<正>7月18日上午,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唐一军在调研"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时强调,"最多跑一次"改革是省委、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牵住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抓住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点。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力度,上下联动、各方协同,持续发力、蹄疾步稳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让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真正受惠得益。  相似文献   

14.
宁波"最多跑一次"改革,坚持运用系统、整体、协调的集成思想,统筹推进服务窗口集成、服务平台集成、审批标准集成、网络数据集成,倒逼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积极优化政务服务,有力撬动了经济社会各领域和政府自身改革。目前,宁波40家市级部门已公布审批类"最多跑一次"事项1117项,占相关部门在用审批类事项的93.24%,各区县(市)"最多跑一次"事项平均在93.36%以上。同时,梳理公布378项全城通办事项,系统编制36个商事登记"一件事"联办标准、270多个民生事务"一本通"事项。  相似文献   

15.
正宁波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着力于优化营商环境和"最多跑一次"改革,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交易、税务、登记三部门"一件事"办理,深度集成了"一窗受理"平台,实现了占总登记类型98%以上的一般过户、抵押等业务60分钟内办结,群众需提交的材料压缩至4份以内,要办理的环节压减至1个以内。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江北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以提升营商环境、回应民生关切为目标,从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出发,客观分析企业群众对政务服务的需求,努力构建"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精、准、特审批体系。夯行政审批之基助"三服务"又实又精建立健全窗口工作人员审批服务多维度能力提升机  相似文献   

17.
牟方赟 《浙江经济》2017,(24):39-39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浙江改革的"金字招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浙江实践,是"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的再深化再推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不能简单理解为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也不能仅局限于优化政府服务,而应该置身于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社会法治体制及其评价体系的大背景下,深刻理解其治理内涵。这其中政府信用水平是治理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正浙江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努力建设好10个方面"重要窗口",加快形成13项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并明确指出要"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成为新时代引领改革风气之先的最鲜明特质"。宁波市委改革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调研"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进一步延伸工作,通过总结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探讨难点堵点,研究形成了整体推进工作思路、具体改革举措任务和相关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为深化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省委省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宁波市坚持运用系统、整体、协调的集成思想,统筹推进服务窗口集成、服务平台集成、审批标准集成、网络数据集成的"四集成"改革,并将其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主抓手,倒逼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  相似文献   

20.
<正>编者按:"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放管服"改革的浙江版本,是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金字招牌"。推进这项改革,目的就是要加快打造一流的体制机制,巩固提升浙江改革发展的先行先发优势。经过宁波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宁波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0月13日,市委召开"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题学习研讨会。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切实做到深处着力、精准发力、协同给力,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