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波滨海旅游休闲区,地处象山港畔的奉化东部,涵盖了莼湖、裘村、松岙三镇(街道),总面积383平方公里,包括海域面积9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1公里。2016年以来,奉化主动对接宁波沿湾发展战略,明确打造"宁波滨海旅游休闲区"、建设"宁波湾滨海大花园"的战略目标,围绕"康养旅居城、运动大景区"的发展定位,推进各项重大研究谋划与国家级资源利用。随着一批康养旅居和绿色产业项目相继落地,有着"海上西湖、浙东三亚"美誉的宁波湾,正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滨海旅游胜地,以及名副其实的城市"滨海会客厅"。  相似文献   

2.
正唐诗之路最早由新昌人竺岳兵于1991年提出。随后"浙东唐诗之路"专有名称被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于1993年发文正式批准,"浙东唐诗之路"也由此成为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又一条文化古道。根据《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浙东唐诗之路"的涵盖范围表述为"主要以曹娥江—剡溪—椒(灵)江为主线,包括宁波(奉化、余姚)—舟山支线,覆盖宁波、绍兴、舟山、台州等部分行  相似文献   

3.
《宁波通讯》2013,(15):I0001-I0002
梁弄,位于浙东四明山麓,姚江之南,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首批中心镇。全镇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区域面积94.5平方公里,人口3.25万。省道浒溪线纵贯全境,南连奉化溪口风景区,北出十多公里与沪杭甬高速公路相连,是杭州一绍兴—宁波—舟山黄金旅游线上一个颇具特色的城镇。  相似文献   

4.
正庆安会馆(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位于宁波市江东北路156号,地处奉化江、余姚江、甬江交汇的三江口东岸,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落成于清咸丰三年(1853)。为甬埠北洋船商捐资创建,既是祭祀天后妈祖的殿堂,又是行业聚会的场所,是宁波大运河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双重遗产点。现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奉化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唐军华带领部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来到卓兰芳纪念馆,开展了一次特殊的党日组织活动。他们参观了卓兰芳纪念馆、重走黄贤长征路、游览马头古村,体验了滨海红色之旅的经典线路。"浙东滨海红色游这种菜单式的活动体验,让我们的组织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在重温先烈故事的同时,也让党性得到了锤炼。"参加活动的党员表示。浙东滨海红色旅游基地是松岙和裘村两镇按照全域旅游的要求,根据宁波滨海旅游休闲区的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11月17日,海曙区、鄞州区、奉化区分别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行政区划调整和省市委关于三区领导班子换届人事安排的决定,这标志着三个区新的行政体制正式运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代市长唐一军出席大会并讲话。唐一军、王勇、杨戌标、李会光、宋越舜分别向奉化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纪委授牌。王剑波、杨立平出席。唐一军说,这次行政区划调整,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宁波发展新阶段、着眼城市转型新趋势、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对宁波城市生产力布局、资源要素配置  相似文献   

7.
正领导干部看变化快步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宁波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阎勤三年前,我们出了个命题:由"县城"迈向"都市",奉化还要走多久?撤市设区三年,奉化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在我的感受中,这三年发展基础很实、速度很快、质量很高,从"百强县"跨进"百强区",综合实力排名上升5名。可以说,奉化已经快步走上一条都市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这是奉化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齐心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家国同构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看待"家"与"国"的关系。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这种"家齐而后国治"的家文化从来没有因历史发展而失去其价值。与浙东的学术文化、史学文化、藏书文化、佛教文化、海丝文化一样,浙东家文化同样蔚为大观、根深叶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风建设。据此,我们在新形势下对于浙东家文化的传承和开发,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要求,特别要抓住浙东家文化多方面的优秀传统,再续宁波家文化的新优势,打造宁波家文化的新品牌。  相似文献   

9.
张旦 《宁波通讯》2012,(9):44-45
奉化市溪口镇地处宁波市南翼、奉化城西端,坐拥“八山一水一分田”,自古傍山而建、依水而居,是一座繁荣的浙东重镇,镇域面积约380平方公里、人口10万有余,是浙江省行政区域面积最大的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宁波通讯》2013,(10):98-99
灵桥俗称老江桥,横跨宁波三江口南侧的奉化江,连接城内与江东,是宁波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大型桥梁,其历史与宁波城一样悠久。公元821年,宁波城从鄞西的鄞江桥搬到三江口。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三江口出现了第一座桥梁。明州刺史应彪在东渡门外奉化江口架设"东津浮桥"(后移置今灵桥址)。当时的"东津浮桥"是用16只船排成一列,上铺6尺宽木板,以篾索维系两端而成,桥长55丈,据说通桥当时天空出现彩虹,即立桥名为"灵现桥,"这就是最早的灵桥。原本此地风  相似文献   

11.
余姚城区中心的舜江楼南侧,有一座凌空横跨姚江的三孔石桥。该桥南北走向,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取名德惠桥,后易名虹桥;因为木桥,此后三毁三建。至元代至顺三年(1332)改筑石桥,下设三洞,定名为通济桥。当时,在整个浙东地区尚无如此大跨度的圆洞大石桥,故称之为"浙东第一桥"。古时,姚江是官船自京杭通往宁波的必经之路,东通宁波,  相似文献   

12.
《宁波通讯》2012,(9):70-71
奉化市溪口镇地处宁波市南翼、奉化城西端,坐拥"八山一水一分田",自古傍山而建、依水而居,是一座繁荣的浙东重镇,镇域面积约380平方公里、人口10万有余,是浙江省行政区域面积最大的镇之一。由于地理区位、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独特禀賦,溪口在生态保护、两岸关系、佛教信仰、发改试点等领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正同城加速,协调融入。这既是宁波奋力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阵引领下"着力构建都市圈"的大手笔布局,是奉化贯彻宁波市委全会精神、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也是奉化多年来持之以恒谋长远、打基础积累的趋势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协调发展理念,是着眼未来谋划全局的战略引领。宁波特别提出要推进协调发展,构建港口经济圈和宁波都市区联动融合新格局。"十二五"期间,奉化始终坚  相似文献   

14.
<正>编者按:宁波素有"文教之邦"的美誉。早在7000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由此拉开了赋有宁波地域特色的教育活动的序幕。从东汉的余姚学宫,三国东吴时慈溪鸣鹤场的虞都尉讲舍,到北宋的"庆历五先生",南宋的"淳熙四君子",加之明清时期黄宗羲、全祖望等大师级人物不断涌现,使姚江学派、浙东史学派为代表的浙东  相似文献   

15.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今后五年宁波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描绘宁波未来宏伟蓝图的大手笔,对引领宁波发展升级和社会转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就奉化而言,这既是一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更是一个推进奉化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性纲领。我们必须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宁波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这个大局,全面接轨、加快融入、全方位服务宁波,积极发挥优势,发展特色,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著名旅游度假胜地和宁波最佳休闲人居胜地建设,加快建设宁波南郊现代化生态城市,走具有奉化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努力使奉化成为宁波大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正金秋时节,奉化接轨宁波中心城区的"桥头堡"宁南区块内,塔吊林立,新建厂房拔地而起,生产线蔚为壮观,一片只争朝夕、加快发展的喜人景象。同样的场景,在经济开发区、滨海旅游休闲区、溪口名山名镇等奉城的角角落落遍地开花。撤市设区三年来,奉化全区上下聚焦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一号工程",攻坚克难、精准发力,一项又一项合作洽谈活动紧锣密鼓地展开,一场又一场招商"大戏"接连拉开大幕,一个又一个好项目相继落地,为奉化建设"现代化健康美丽新城区"输送着不竭动能。  相似文献   

17.
裘国松 《宁波通讯》2013,(24):62-65
溪口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最初以溪口名胜武山庙为馆址,是一家浙东民俗专题博物馆,也是当时宁波第一家国有建制的博物馆;因开馆较早,又地处蒋氏故里溪口镇,故而在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为了加快奉化文化大市的建设,适应形势需要,新世纪以来,有关方面决定筹资兴建新馆。  相似文献   

18.
<正>诗画浙江,美丽宁波,有个"桃花盛开的地方"——奉化。近年来,奉化区始终坚持"一心六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组建新的组织管理体制为抓手,由党政一把手主抓全域旅游,建立领域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旅游发展相关问题。奉化围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村容修缮、乡愁修  相似文献   

19.
<正>6月6日,为庆祝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第三届"阿拉非遗汇"在宁波大红鹰学院开幕。宁波非遗保护高校联盟成立的启动仪式同时举行。本届非遗汇活动主要内容有:传统风味小吃制作技艺展示,设摊展示的是宁波本土老字号食品,如缸鸭狗宁波汤圆、升阳泰宁式月饼、溪口千层饼、胡陈麻糍、梁弄大糕等地方特色小吃;传统曲艺、民俗节目演出,现场还进行了奉化布龙、宁海平调耍  相似文献   

20.
陈彩月 《浙江经济》2010,(18):50-51
加快推进奉化融入宁波都市圈发展,既要看到奉化毗邻宁波的有利条件和机遇,更要看到融入宁波大都市所面临的竞争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