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10年来,我国大部分省级单位的女性就业人员比重都有所下降。对我国1996-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女性就业人员比重的下降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上升。该结果对不同的样本范围和模型设定具有很强的稳健性。该结果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中的女性就业难问题。女性就业人员比重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正面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更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劳动者报酬比例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是导致我国出现内需不足、出口剧增、流动性泛滥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1997-2006年间我国省级面板教据的分析表明,我国劳动者报酬比例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导致的巨大就业压力.该研究结果对不同的模型设置、样本和时期选择具有很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就业压力的影响在减弱;在低发展水平组,就业压力对劳动者报酬比例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7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系统GMM检验,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并且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持续而长期的过程。所以,在未来的经济改革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金融系统的作用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报酬比例已控制了连续下滑的趋势,但其总体水平仍然很低。当行业劳动报酬比例均值高于总体均值时,结构效应与行业结构变化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工业、建筑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等行业的结构变化对劳动报酬比例有正效应;第一产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的结构变化则对劳动报酬比例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5—2008年我国29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和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金融发展与医药制造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对医药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在西部地区,前者对后者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在东部地区,前者对后者具有正面影响,但统计上不显著;在中部地区,前者对后者具有负面影响,但统计上不显著。最后提出应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在医药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鉴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包容性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并采用2011—2015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分析发现:(1)包容性金融发展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传统银行的金融服务成本、互联网金融的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负,这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直接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实现的;(3)传统银行金融包容性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东部比中西部更加明显,而互联网金融包容性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显著。据此,本文提出,应重视包容性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以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由于具有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方面的含义,我国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比例深受地方系统的关注.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计量模型检验了我国省区金融机构存贷比例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我国省区金融机构存贷比例主要内生性地取决于经济增长、金融生态环境和国际收支顺差等省区金融与经济环境因素.政策含义是:地方政府既无力也不应干预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比例,提高地区存贷比例的最好政策选择是重视并推动本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运用面板单整和协整分析工具考察中国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固定资产中国内贷款与政府预算内资金所占份额的比率被用来反映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的渠道,动态的最小二乘法估计了这种长期的关系,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了经济增长、金融深化与一系列控制变量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利用整理后的1997—2012年中国服务行业面板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从整体与分行业两个视角,分别实证考察了我国对外服务贸易进出口及逆差对国内服务业就业人员劳动报酬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全行业、传统服务业还是现代服务业,服务贸易进口额和逆差额的迅速增加都会导致工资水平下降,并且对传统服务业的影响更甚。因此应提高服务逆差项的国际竞争力,带动服务贸易出口的崛起,缩小服务供求缺口,保护国内服务业就业人员劳动报酬不受服务进口的威胁,从而缩小服务业内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11.
金融发展可度量为金融-规模、金融-活动和金融*效率三个主要指标.利用OLS和GMM回归、面板单位根、协整和因果关系检验对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后得知: (1)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库兹涅茨效应,即所谓的倒U关系. (2)中国金融发展规模显著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加强农业贷款对农民收入增长取得了显著作用,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3)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规模、农村信贷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动分配比例的变动趋势与影响因素,并运用1996-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一个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分配比例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二元经济条件下的巨大就业压力、不断提高的劳均资本和人力资本、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缺位.该结果对不同的模型设置和样本选择具有很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就业压力和劳均资本对劳动分配比例的负面影响在低发展水平组更大.  相似文献   

13.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的稳定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文章在面板回归的基础上,选取2009—2017年中国省级数据,运用经济增长影响的固定效应模型,探讨金融发展对中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规模与金融发展效率、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回归结果表明,金融规...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服务业核心产业的金融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金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而空间集聚已经成为金融产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金融集聚的形成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何种影响值得深入探讨。从全国和分区域的层面对金融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各省市金融集聚整体上对经济发展质量表现出促进作用,但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异质性;金融资源向着发达省市集聚导致不平衡发展格局突出,我国东中西部金融集聚程度呈阶梯状递减,而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的作用却是呈阶梯状递增的,另外对正在进行经济转型的东北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金融抑制。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基于2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广义矩分析,考察区域金融发展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与经济福利的关系.得到的结果是: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福利的影响较为微弱,财政支出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内经济福利的提高,但是当地政府同时面临着“福利磁铁”的矛盾.在分省区研究中发现:不同的区域金融发展、财政支出对当地经济福利水平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王擎  田娇 《财经科学》2014,(3):2-11
本文基于1997—2012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小额贷款公司样本,在随机前沿模型下研究了非正规金融活跃程度对省际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实证发现:样本期内,催生于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抑制并存环境下的非正规金融,对中国经济增长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以金融中介为代表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效率有促进作用,但力度不大;金融市场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效率影响不显著;新型金融机构的出现有利于民间金融阳光化,并显著地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研究结果支持引导民间金融以规范化形式参与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概括性描述我国金融发展的典型事实并重新构造度量指标的基础上,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证实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对我国金融发展有显著的作用,其中财政赤字对经济货币化指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重新构造的金融相关比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以股票资产交易额衡量的资本市场发展指标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而金融发展指标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不显著,政府的扩张性支出行为驱动的金融发展即通过提高资本积累而不是资本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的可持续性是不容乐观的。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和创新公共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8.
金融发展问题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热点话题,但从金融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率方面综合探究金融发展对缓解贫困的影响不多.本文基于中国2005-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在进行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运用OLS进行了估计,研究表明:金融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率对缓解贫困有积极影响,但是金融结构对缓解贫困的影响不显著,金融发展效率对收入不平等的缓解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变动与总体工资水平估算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存在统计口径问题,有关中国劳动报酬份额问题经常被误读。国际上一般使用雇员劳动报酬衡量劳动报酬份额,而我国使用的统计口径除了雇员劳动报酬外还包括自雇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不同口径之间的比较是导致误读的主要原因。本文按照国际上通常使用的统计口径估算了我国雇员劳动报酬份额及其变动状况,并把这一变动与就业格局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观察发现,2003年以来我国雇员劳动报酬份额在雇员就业比例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相对稳定,导致工薪劳动者实际工资水平下降,收入分配格局向资本倾斜,劳动者分享经济增长程度不足;与此同时,工薪劳动者内部工资水平也出现分化,越是低收入的劳动者工资增长速度越慢,而高收入劳动者工资收入增长相对较快。如何实现劳动者尤其是低收入劳动者工资合理增长是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状况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