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北部。明清以来,海西地区主要为蒙古族和硕特部的八旗和藏族环海八族之一的汪什代海藏族部落以及日安藏族部落的驻牧地。1930年,国民党青海省政府设置都兰县,统辖海西等地区,  相似文献   

2.
海西自治州是青海西部蒙古族、藏族聚居的地区,民族自治是海西资源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自治州成立50年来,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近年来,海西地区在党的民族政策下,区域经济有了历史性发展,群众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现已成为青海极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海西自治州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运用少数民族自主发展的权利,进行更广泛、更细致、更有效的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强政富民的发展目标。实施民族区域自治,需要发挥自治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做到意识到位。依本…  相似文献   

3.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以蒙古族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号称“聚宝盆”的柴达木蕴蓄着大量的宝藏,是开发大西北的重点。《海西年鉴》是海西州人民政府决定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设施,是一个地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图书馆事业在海西发展的情况,可以折射出柴达木开发中海西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为促进海西地区的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我们应当培育图书馆物质载体,建设图书文化设施。海西州图书馆作为州属图书馆,应在海西地区领先发展,以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本文试以发展的思想,谈海西图书馆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驻牧在天峻县境内的汪什代海部落是青海藏族的环湖八族之一,也是海西州境内最大的藏族部落。这个部落到达海西的时间与过程有着几种不同的说法,笔者就所接触的资料对其迁徙过程及迁入海西的大致时间谈一点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回顾解放前,海西地区除宗教教育外,学校教育极端落后,广大农牧民群众享受不到学习文化的权利。据解放初期调查,藏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群众是文盲;蒙族群众中识字的人也甚少,台吉乃和巴隆旗的900多人中只有4人能识蒙文;终年流浪的哈萨克人民极少有识字的人,本民族的文字几乎濒临失传。据统计1954年海西自治州成立时,全州各类学校只有15所,学生617名,教师24名。海西教育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起步的。经过35年的发展,自治州初步建立起具有本州特点的教育体系。1、建立了全日制学校教育网。截止1988年底,全州有中等专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432人;普通中学61所,在校生22575  相似文献   

7.
一海西民族师范学校是海西基础教育赖以发展和壮大的师资培养基地,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1957年~1969年。海西建政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兴办教育成为时下最为迫切的问题。由于当时各级各类学校师资力量均很紧缺,所以,组建海西民族师范学校是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好办法。经过与西宁师范等单位协商,抽调了8名教师、2名行政人员,于1957年9月在察汗乌苏成立了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初级师范学校。当时有蒙古族学生20人、藏族学生17人、汉族学生23人。到1965年,随着学校自身机体  相似文献   

8.
田超  张宏岩 《改革与战略》2012,28(12):91-93
青海藏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居民收入水平低,文化程度也相对较低,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究其根源在于人力资源开发的落后.实现藏族地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需要做到以下三点:加大对藏族地区的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增加藏族地区居民的收入;发展教育事业,提高藏族地区群众的文化水平;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藏族地区群众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一统一战线是我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人民政协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原理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组织。统一战线不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是个主要的法宝,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法宝。随着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的成立而建立起来的自治州政协,就是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应用。一九五四年元月二十五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区  相似文献   

10.
从永乐初年开始,海西女真进行了持续一、二百年的民族迁移。关于海西女真南迁的主要原因,学者们普遍认为是汉族地区的先进文化对海西女真的吸引。但笔者以为,海西南迁主要是为了躲避来自蒙古的骚扰,当然,明朝对女真的招抚政策也是吸引海西女真南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海西建州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海西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从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区域自治,振兴民族地区经济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使我州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止1993年底,全州共有干部11737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3215人,占干部总数的27.39%。少数民族干部中,蒙古族1570人,占48.83%,藏族1189人,占36.98%,其他民族干部456人,  相似文献   

12.
藏族地区的社会变迁是全方位的,变迁首先体现在生产方式上,生产方式的变化又导致了藏族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价值观念等的其他社会文化变化。藏族地区的社会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多民族之间的融合。在具体社会变迁过程中,国家体制政策作为外部动因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和主要的驱动力,由于内部发展动因的缺乏,国家体制政策对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性要高于其他地区,因此,藏族地区的社会变迁可以看成是内外动因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政策,给德令哈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如雨后春笋,丰富多彩。近年来,海西州委、州政府在狠抓“扫黄”、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同时,注重繁荣和加强群众文化阵地的建设,广泛开展了吉它有奖赛、交谊舞比赛、书法、绘画、摄影比赛,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藏族“智阁洛茹”(六月歌  相似文献   

14.
海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加强民族团结,做好民族工作,是建设和谐海西,发展海西的关键。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搞好民族团结,怎样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而争取人心,需要真心真功夫,如何做,方见真心真功夫。笔者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个方面略表了浅见。  相似文献   

15.
藏族民事习惯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栽体和组成部分,也是当代社会法治的主要渊源之一。构建由价值、技术和功能组成的甄别网格,对藏族民事习惯进行删选,建立"善良民事习惯"体系,是藏族民事习惯法治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推动民族公平正义的时代法治文化建设,推动民族地方立法中民事习惯的认同和适用,提高民事习惯司法适用的能力和方法,实现藏族民事习惯的法治化和藏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繁荣。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是一个地区社会化信息交流服务的主体,是各种社会信息收集、整理、传递、开发的中心。信息资源开发价值很高,信息资源的开发是柴达木开发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我们对州及县市所属的图书馆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社会公益性文化设施,而应视为柴达木开发所配置的资源要素。应从西部大开发的高度来看海西图书馆建设。 一、认识海西图书馆事业的差距 海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  相似文献   

17.
海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对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现"文化强省"战略,构建和谐海西,促进祖国统一,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现实意义。文章结合海西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针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的不足,对海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进行探求,以进一步完善海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海西是一个以蒙古族、藏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基本上是全民信教,还育部分汉族群众电信仰宗教。目前,全州已批准开放的喇嘛教寺院八建,信教群众自行开放的喇嘛寺院和活动点五座(处);已批准开放的清真寺院五座,信教群众自行开放的清真寺和活动点十座(处);格尔木地区信敦群众自行成立的基督教会一个。全州信教群众约四万人左右。因而,宗教工作在我州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海西地区资源丰富,是我省经济开发和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自1954年建政以来,海西地区经济建设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加快了开发与建设的步伐,各项事业有了迅速发展,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交通运输和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已成为振兴青海经济的强有力的基地之一。怎样发挥海西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振兴海西工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上根据语言、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及服饰文化等方面的特征,一般将居住在青海、甘肃等地的藏族同胞统称为安多藏族。他们在藏文字、宗教信仰等方面与“康巴”(即四川、云南地区)、“卫藏”(指西藏地区)地区藏族是相同的。但在风俗人情、服饰发展上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整个安多地区居住有回、汉、蒙、藏、土、撒拉、东乡等民族,其中的甘肃省夏河县,无论在安多藏族的经济文化发展以及民族习俗,特别是服饰的趋新改革方面都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安多多民族杂居的性质特点。 夏河是藏传佛教六大属寺拉卜楞寺所在地,是安多政治、文化、交通、宗教的中心,所以安多地区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