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经营者》2006,(3):12-12
建立强大的金融体系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资源和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金融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坚定金融改革的目标和信心。现在主要的不安全因素还是在内部,过去我们讲内因、外因,主要还是看内因,包括经济自身深层次的矛盾,是靠其它国家帮你解决,还是靠自己解决的,还是靠制度解决十分重要。——中国建设银行行长郭树清在第八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谈中国金融改革在我眼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喝牛奶的人,一种是不喝牛奶的人。我要把这两种人变成一种人,喝牛奶的人。——伊利总裁潘刚在2005中国经济年度…  相似文献   

2.
两个轮子     
一个凝重,一个轻松;一边忧国忧民,一边乐观自信。两家商学院同一年的新年论坛,调子怎么会如此不同呢? 2008年一月的第二个周末,中国两家最重要的商学院分别召开了自己的新年论坛。两天时间之内接连出席这两个论坛,就好像穿梭在不同的时空,但仔细回味又觉得暗合了今天中国经济的现实图景。1月12日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第十届新年论坛,按惯例在北大校内举行,不过这一届的主题非常宏大:"中国改革三十年:评价与展望"。张维迎院长遍请中国最著名的新老两代经济学家:吴敬琏、厉以宁、茅于轼、林毅夫、樊纲、周其仁、钱颖一、陈志武等,同台发表专题演讲,之后又分场讨论、辩难。如此严肃重大的主题,如此重量级的嘉宾,如此充分热烈的讨论,近些年来已非常少见了。在经济学、经济学家甚至改革开放都一再受到质疑的今天,这个盛大的论坛,无疑是在向现场内外的听者展示一种对过去30年道路和未来30年方向的坚定信念(论坛内容详见本期杂志第38页《"三十而立"话改革》)。放在一年前,这样的会议不可想象。  相似文献   

3.
《山东企业管理》2010,(1):42-42
金融危机为国内银行走向国际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过去的两年里,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银行考虑全球化战略,无论是在海外收购或者是在国际业务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并且在前期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在为银行下一步国际化策略“摩拳擦掌”做准备。这是第11届北京大学光华新年论坛上,在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道路上充当“先驱者”的几家银行的“掌门人”们传达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创新已经成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了。2006年1月7 日,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大伙又聚在一起说了一回创新。也许是受北大的气场影响,很多企业家倜傥起来,开始用“春秋笔法”阐释他们平时用大堆报表才能说清楚的“中国IT业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5.
新年伊始,各种各样的高峰论坛接踵而至,笔者也有幸多次聆听国内一流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和铿锵之声。在人民大学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业内专家开始谋划中国金融崛起之路;在北京大学“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高官名家纷纷点拨“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展望大国经济适逢快速崛起的良机,中国或许将很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或许十年后经济总量就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相似文献   

6.
为金融松绑     
钟加勇 《中国企业家》2006,(24):112-114
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金融制度安排上鼓励自主创新? 2006年12月10日,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的召开与中国加入WTO五周年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日子差不多吻合,但是,从分论坛“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撑”传出的最大呼声,却是“为金融松绑”。台上就坐的五位嘉宾中,除了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来自主流金融外,其他四位分别代表了民间金融的投行、风险投资基金、信用评估机构等。而台  相似文献   

7.
孙瑜 《英才》2010,(2):96-97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该如何走?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创业团队如何创新与持续发展? 2010年1月9日,第十一届北京大学光华新年论坛围绕“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主题,邀请众位企业家与学者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建构“流程银行”在我国最早由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于2005年10月提出。刘明康指出,我国银行业存在的一系列弊端,根源在于银行运作管理模式是建立在“部门银行”基础上,导致针对客户需求的服务、创新和风险防范等受到人为地限制,出了问题部门间相互推卸责任,因此根本出路是对部门银行模式进行再造,建构流程银行。在银监会的推动下,中国银行业掀起构建流程银行的改革潮流,成为股改上市后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又一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5年的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方向,并进一步运用面板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一带一路”对异质性银行的风险传导差异,研究发现: “一带一路”的顺利开展依赖于国内银行部门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银行业整体流动性被动紧缩;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银行风险自律性和业务创新有助于缓解银行风险累积;对外投资企业的组成和融资结构相对单一,“一带一路”对外投资项目的融资来源主要集中于五大国有银行,这不利于“一带一路”高效可持续发展;现阶段银行业“风险扩散效应”不强,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0.
4月观测     
《北京房地产》2006,(4):18-18
第二届亚洲人居环境国际峰会即将召开;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将在海南举行;“中国家居业总裁论坛”将召开;第二届中国国际木材采购商供应商贸易大会;2006全国厨卫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即将举办。  相似文献   

11.
目前,第六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分论坛“创新型国家与高技术产业发展”论坛在武汉召开。会议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与自主创新战略的必然性、中国自主创新的现状与问题、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推动力量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制度安排四个方面展开。本文是此次论坛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愤怒的哭墙     
马钺  史小兵 《中国企业家》2012,(8):92-97,16
温州金融改革,被赋予"打破金融垄断"之重望。但正如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4月3日在博鳌亚洲论坛"民间金融与银行业的开放"分论坛上的发言所称——"吴英案的根源是金融垄断,是银行机构不合理,监管不到位的结果"。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案件主角的父亲,是如何煎熬度日的——"对于世界你是一名士兵,对于母亲你是整个世界。",很多人将吴英的命运和改革、体制、国家等大词联系在一起,但作为父亲,吴永正不关心这些,他只关心女儿的生死  相似文献   

13.
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的“第五届中国MBA发展论坛”,于2004年5月22—23日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这次论坛的主题是“财智时代:企业与MBA”。本文为本次论坛部分演讲矗宾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第十四届中国质量企业家论坛”于2006年9月25-27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论坛是“2006年全国质量月”的重要活动之一,论坛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中国质量协会承办。论坛的主题是:质量·创新·品牌。来自清  相似文献   

15.
在21日召开的博鳌论坛“世界经济发展前景预测”专题论坛上,摩根大通中国研究部主管兼首席中国经济师龚方雄说,全球经济的风险、人民币改革和银行体系将成为影响明年中国经济表现的三大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信息广场     
成思危指出金融改革面临五大任务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日前在“2003国际金融论坛”上指出,中国金融改革面临五项任务:首要任务是深化金融企业的改革,以提高其效益,降低风险,同时尽可能  相似文献   

17.
缓解微观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于降低实体经济运营风险和金融系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银行业竞争理论上可以通过缓解信贷融资约束来降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程度。基于手工收集的商业银行金融许可证的数据构造省级层面的银行竞争程度指标,分析并检验银行竞争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潜在影响、作用机理及经济后果。研究发现:(1)银行竞争程度提高有助于降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程度;(2)银行业竞争降低投融资期限错配的作用机理在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3)银行业竞争有助于降低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企业业绩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推进金融机构市场结构改革有利于改善信贷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缓解微观企业“短贷长投”困局,从而有助于降低微观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潜藏的债务违约风险对企业自身、上下游实体以及金融系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外管理》2013,(10):24-24
中国互联网金融应感谢马云,他在6月5日“外滩金融峰会”发表的《金融行业需要搅局者》的演讲,使互联网金融这个一度边缘的新生事物在中国金融界迅速变得炙手可热。在这篇演讲中,马云除了霸气地提出“如果银行业不改变,就让我们来改变银行业”的宣言外,更重要的论断是:“未来金融有两大机会,一是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二是互联网金融,纯粹的外行领导,其实很多行业的创新都是外行进来才引发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2006年12月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所有的中资银行改革都加快了步伐,在原来的国有四大银行中,只有中国农业银行还没有实行股份制改造,因此,中国农业银行必须加快股份制改革的进程,以应对银行业全面开放后的新形势.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成功与否可以说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改革的成败,因此,对于中国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我们既要“敢改“,又要“会改“.下面我们将从农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归纳出其他三大行股份制改革的经验,探索中国农业银行改革的路径,以及在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6月观测     
《北京房地产》2006,(6):19-19
建设部将在京举办第五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政府、中介首次携手共推绿色环保;“投资中国、投资未来”2006房地产金融峰会即将召开;“我为黄河种棵树”大型公益活动将办;首届北京国际奢侈品展暨2006财富与社会和谐论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