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条除赋予行政相对人以起诉权外,还明确告诉我们提起诉讼的原告只能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被告只能是行政机关。只要你主观上认为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权存在,即可依据本法提起行政诉讼。但笔者认为公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并做出裁决的活动。其实质是对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一种司法监督。如何减少和避免行政诉讼案件的发生,这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面临的一门新的学问,必须经常不断地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所谓“民”告“官”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变更决定、赔偿损失。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三)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四)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  相似文献   

4.
<正>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依法处理此类案件的各种活动。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二章采取列举办法,规定了人民法院的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一共有八大类:  相似文献   

5.
安和新 《活力》2006,(5):109-109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相对人)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提出,无故逾期的,即产生相对人自动放弃起诉权的程序效力。法律对提起诉讼期问的规定,其意义在于促使相对人及时地行使权利,如果对具体行政行为表示不服,应依法及早提出异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寻求司法救济,便于法院及时地收集证据,顺利解决纠纷。从而避免因拖延时间、使有关的具体行政行业处于有争议的不确定状态,长期不能解决。也防止因时过境迁、证据难取影响人民法院正常审理活动。为此我国《行政诉讼法》对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应当在知道做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同时要求行政机关应当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履行告知义务。  相似文献   

6.
审计署制定并发布施行的《审计机关审计行政应诉管理的规定》(下称《应诉管理规定》),使审计行政应诉有了较为具体、统一和操作性较强的规范。笔者就此谈点初浅看法。一、关于审计行政应诉及审计行政应诉活动的特征(一)应诉的主体是审计机关。这是因为审计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今以作出审计具体行政行为的审计机关为被告而提起的行政诉讼,所以到法院应诉的只能是审计机关。(二)审计机关的地位是被告。这是由于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具有恒定性,原告总是行政机关的相对人,被告总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新称的“官司”,专指国家审计机关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圆不服其行政执法行为.而依法申请舳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国家设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法律补救制度的目的既是为了保护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扳益,又是为了使行政执法公平、公开、合法。行政管理相埘人.只要对其行政行为不服,都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诉讼,即同行政机笑打“官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审汁机关应当如何直面此种“官司”呢?笔者认为.应当:  相似文献   

8.
李长江 《审计文汇》2004,(12):25-27
199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正式颁布实施。行政诉讼是近代国家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其目的是规范政府机关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审计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国家行政执法机关。审计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如果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就会引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9.
海关行政诉讼第三人资格是一个颇有争议且比较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海关行政第三人资格确定必须具备主体原则和法律内容原则,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承受海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复合主体时第三人的资格确定;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为复合主体时第三人的资格确定;具体行政行为冲突案件中的第三人资格确定。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89年4月4日通过,1990年10月1日施行)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提起的行政诉讼: (一)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相似文献   

11.
非诉行政执行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行政机关在规定的期限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处罚力度的加大,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非诉行政执行案件也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12.
在行政执法办案中,难免会遇到行政相对人因不服行政处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从而成为被告的情况。质监部门这时必须积极应诉,充分准备,力争打赢诉讼案件。要实现上述目的,质监部门就应当在诉讼过程中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行政执法办案中,难免会遇到行政相对人因不服行政处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从而成为被告的情况。质监部门这时必须积极应诉,充分准备,力争打赢诉讼案件。要实现上述目的,质监部门就应当在诉讼过程中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对参加诉讼有正确的认识,要有不怕出庭当被告的心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89年4月4日通过,1990年10月1日施行)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提起的行政诉讼: (一)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这应该说是保护公民、组织、国家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大举措。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如何不当被告或当好被告呢?当不当被告,并不取决于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正确,只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其权利受到不法侵害就有权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诉讼。那  相似文献   

16.
时效问题是房屋登记行政诉讼案件的重要问题之一,往往决定案件是否受理或因超过诉讼时效而被驳回。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二条“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目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规定来看,房屋登记发证是否属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将决定房屋登记的最长行政诉讼时效。为此,有必要做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此类执行与行政诉讼裁叛的执行有本质的区别,行政诉讼裁叛的执行属于行政诉讼法规范的领域,而非诉讼行政案件的执行本质是一种行政强制执行(因其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是行政法律文书,而非司法裁叛文书)。行政诉讼法对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具体行政行为作了规定:非诉执行案件执行前提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法定期间内,既不提起行政诉讼,也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  相似文献   

18.
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下列行政行为不服可以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一)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三)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四)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  相似文献   

19.
商标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商标局在商标注册、变更、转让、续展、注销、撤销、异议等工作中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国家工商总局提起的行政复议。商标行政复议制度的功能不仅是给予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一种权利救济途径.也是行政机关自我纠正错误的一种监督制度。审理商标行政复议案件时会适用到一些相关法律规则.“行政行为成熟原则”即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0.
潘庆云 《秘书》2007,(11):38-39
A概念和功用行政复议申请书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依法书面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时使用的文书。行政复议申请书具有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的作用,也是行政复议机关启动行政复议程序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