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广告》2002,(2):89-90
主题:学会为自己定位,走好一生的路!——适于3年以下工作经验,和刚出校门的新人。发表人:ZXY处世1.把心态放正,不要人云亦云!切记你是新人,不要无端加入旧人的办公室政治。不要受别人言论的影响,特别是有关你的上级的。否则会影响你做事的情绪与态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标准,别人说"不好"的,未必就"不好"。每个人的工作能力与态度都不同,别人得到的"待遇",未必就是你的"待遇"。别人加不了薪未必你加不了薪,别人与领导相处不好不等于你和领导也难相处。旧人说的话,听一半就够了,而且别因为旧人说的话影响自己的工作情绪。这是不少刚工作的人(尤其是女孩子)容易犯的错误,几个人私底下小声八卦后,放声大笑,你推我搡,像个集市一样。上班时应做与工作相关的事,即使手头暂  相似文献   

2.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  相似文献   

3.
年龄西方人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年轻,对自己的实际年龄讳莫如深,妇女过了24岁后就再也不会告诉他人自己的年龄了。婚姻西方人认为婚姻纯属个人隐秘,向他人询问是不礼貌的。若向异性打听婚否,则有对对方关心的过甚之嫌。收入西方人将此视为个人脸面,因为它与个人的能力和地位有关,不仅收入不宜谈,住宅、财产、服饰等体现个人收入状况的问题也应回避。经历西方人视个人经历为自己的底牌,是不会轻易让别人摸去的。住址 西方人认为,留给他人自己的地址,就该请其上门做客,而他们是不喜欢随便请人家去家里做客的。工作中国人爱问…  相似文献   

4.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我们知道,人有自尊与受人尊敬的需要,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人都渴望被别人赞美,这已然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它代表自己被人认同、被人接纳、被人欣赏,代表自己的一种存在的价值.表扬(Commend),其中一个重要涵义就是公开赞美,使大家知道,出自《汉书·苏武传》,是对先进的思想、行为的张显,马克·吐温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句略带夸张的话体现了"表扬"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绝妙签名档     
《光彩》2015,(3):69
在职场就应该像柯南一样,有一种我走到哪儿就让别人死在哪儿的霸气!因为女人们都说自己是水,所以男人只能是个杯具。我学喝酒,是想淹没寂寞和悲伤,没想到,他们学会了游泳。我在女友手机里的名字是"他",分手后,我就变成了"它"。每当冲锋号响起,我就赶紧躲进壕沟里,因为:我是卧底!再烦我,我就把你绑在草船上借箭去。  相似文献   

6.
天堂与地狱     
天堂和地狱是两个极端的概念。天堂人人想 ,地狱个个怕。可天堂、地狱究竟有多大的不同 ,很多人却是茫然的。最近看到一则西方童话 ,顿开茅塞。说的是上帝带人参观天堂和地狱的情形 :先看地狱 ,那里一屋子人围着一只煮食的大锅坐着 ,由于每个人手里的汤匙柄太长 ,食物送不到嘴里 ,个个表情是饥饿而失望。再看天堂 ,这里同样也是大锅长匙 ,但是 ,人们表现满足而快乐。因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长匙喂对方。哦 ,天堂、地狱的差别原来竟这么简单 :喂别人 ,是天堂 ,顾自己 ,是地狱。实话说 ,我从不信天地鬼神之说 ,但对西方这个小故事却倍爱有加 ,人…  相似文献   

7.
永远25岁     
从小大人就告诫我,做人要有礼貌,其中的一条就是不要随便问别人的年龄,特别是女性。不过身为女人,自己从来不介意别人问年龄,每次都老老实实告诉对方,当别人说真看不出来——不管对方是真心还是客气,我都会照单全收,美美地开心一下。后来发现,在我的身边,和我一样从来不把年龄当成秘密的人很多,特别是在香港,虽然有的艺人会说我永远25岁,但是他们从来不会房间避讳自己的年龄。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虽然他们远远超过了25岁,但是又真的像是25岁。其实年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态。一个星期天,我和香港的一帮好朋友一起,带着孩子们,浩浩荡荡地去公园里聚会。我们4个妈妈谈着自己的工作、生活,孩子们不是每人都一样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召唤     
人能成全他人,也能毁灭他人;互相帮助能使人奋发向上,互相埋怨会使人退缩不前。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影响,就像阳光与寒霜对田野的影响一样。每个人都随时发出一种呼唤,促使别人荣辱毁誉,生死成败。  相似文献   

9.
在百度的“知道”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每个人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一个网友这样回答:“真正能危害到自己的是自己本身,因为别人再怎么伤害你,也只是一时,或是一事,而自己如不能善于自我管理、克服困难、抵制诱惑、摒弃不良习惯,就会危害自己,让自己陷入深渊。”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5,(6):111-112
人们的心理各不相同,都有各自的特征,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生活环境。每个人的心理都很复杂,让人无法琢磨,并且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锁闭性,就是都喜欢把一些触动自己心灵的东西埋进心里,不肯轻易地告诉别人。企业各阶层的管理者懂得一些心理效应既能促使自身不断反省,通过完善自我,来进一步提高自身素养,还能更加有效地去掌握管理对象的心理特点,以此来摸清症结,对症下药,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让自己的工作更顺畅,从而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VISA创办人哈克说过:“领导人至少要用一半的时间领导自己。”如果能把自己领导得好,就能领导别人。一个人有没有领导力,要看他能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那么,如何赢得信任呢?对他人真正关心和感兴趣做任何事多想想别人,是赢得他人信任的第一个方式。卡内基台中办公室最近要搬家,  相似文献   

12.
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职业选择错了:我应该选一门一般人听着耳生,即使解释了也听不懂的学问,这就会给自己少找许多麻烦.这样的学问一般都在理科,数理化有不少这样的专业.从前有句老话"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说的就是这里面的重要性.学问就是自己的手艺,别人听都听不懂,就算你错了也没人找碴,于是自己的饭碗便会很牢.  相似文献   

13.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赚钱的法宝,每个公司也都有不为人所知的秘密,但在同行即冤家的商场上,他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自己的损失,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对方的商业机密,自然也廉洁成为同行商家梦寐以求的商战利器,由此,也催生出一个个商机无限的市场,中国的商家们,该考虑一下,如何保住自己的生财之道-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14.
<正>乔帮主说过,stay foolish,stay hungry。今天我加一条,stay doubtful,保持质疑。大家可能说,质疑,我太在行了,每天都质疑对手。服务器打不开,肯定是对手攻击;对手融资成功,丫肯定财务造假……质疑,不是质疑别人,而是学会对自己的质疑。第一,学会质疑商业模式。创业者一边小心翼翼的保护自己的商业模式,生怕别人知道,另一方面觉得不理解自己模式的人都是SB。大佬说,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打住!大佬们说坚持,是对创业的坚持,不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的处世态度关系到他在人生舞台上成功与否。每个人都完全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处世态度,按心理学的一个说法就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思维方式。” 如果能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并学习一些新的认知技巧,每个消极悲观者都会乐观起来。 ●积极的心理暗示。“我喜欢自己,因为……”“我能……”“我会……”暗自告诉自己心理健康或是情绪稳定。 ●不要苛责自己。尽力去找改善境况的办法,不要说“我做不到”、“我已老了”等诸如此类的丧气话。  相似文献   

16.
有人曾把"物流"比作是一种复杂的舞蹈艺术,舞蹈中没有人希望对方踩自己的脚,大家都想在曲终人散之时怀着愉快的心情回家。然而,要学会这种舞蹈艺术却并不像模仿秀那么简单。但是临沂做到了。  相似文献   

17.
我不知道那些喜欢寻找借口的人是从哪里养成这种习惯的,这些借口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或许是他们认为这样说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些许安慰,或许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但不管怎样,有一点肯定是很清楚的,任何借口都是不负责的,它会给对方和自己带来莫大的伤害。如果是为了敷衍别人、为自己开脱的话,那寻找借口更是不诚实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正> 名片应工工整整放在口袋或名片夹等容易拿到的地方,切忌与他人的名片混在一起,以免在递送名片时手忙脚乱临时分拣,给人不礼貌的印象。递送名片应该用双手,并且将正面朝向对方,这既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如果用一只手或几个指头随意送出,别人就不会看重您这张名片的价值。如果您是某种小型聚会的组织者,应该主动向到会的每一位初次见面的朋友递上您的名片以示欢迎;当您拜访虽不相识却很想主动结识的朋友未遇时,您可留下名片让对方家人转告。假如对方家里"铁将军关门"。  相似文献   

19.
人不仅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还有自己的心理空间,它包藏着各人所特有的内心秘密。心理空间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它是个不愿让人闯入的领域。这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随着文明水平的提高,这种各自的内心世界将越来越丰富。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偏偏喜欢闯入他人的心理空间,爱好打听、传播、干涉别人的私人秘密。有时候干涉者自己并没什么目的,只是热衷于刨根问底,喜欢把别人的事弄个水落石出。人家出门,他打听到哪里,干什么去了;人家放在桌上的书籍、信件、文字材料等,他总要顺手拿起来翻翻。这种人以探听别人的隐私而沾沾自喜,以传播别人的秘密…  相似文献   

20.
"高大全"的创业电影不会受欢迎。这30年中国创业家、企业家的故事,是电影题材的一个金矿。2月22日深夜,亚布力论坛。《创业家》杂志社社长牛文文主持了一场与《中国合伙人》导演陈可辛的对话。参与者包括王石、冯仑等多位企业家。新东方创业史:像或不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主旋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别人的故事里"高大全",而陈可辛做的,恰恰是跟这种主旋律作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