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925年闽王审知卒,其子延翰、延钧相继立.延钧立未久,即称帝建元,国号闽.闽国的政权王审知统治近三十年,所铸货币有铜、铁、铅钱大小两种,钱文"开元通宝".大铜钱背穿上巨星,铅、铁大钱或背穿上"闽"字,穿下仰月及穿上星者.小平铅钱或背穿上"闽"字、"福"字.五代时货币流通量不大,所发现铅质小平开元背穿上"闽"字更不多见.  相似文献   

2.
合背钱在大量的流通货币中只占极少数,为钱币收藏者所珍爱.我收藏的这枚孝建合背钱为"正合背"钱,钱面文和幕文均为"孝建".2009年10月于江苏常州泉友交换而得,据说出土于当地.  相似文献   

3.
唐会昌开元以钱背众多的州郡名,而为研究与收藏者所关注.而它的面文与背字在版别、字位与字形上则变化更多,但长期以来却少有注意.面文上如图13为"短一元",图9为"小字元右挑";背字上图1为大"昌",图2为小"昌";图4为大"越",图5为小"越";背字变异如图8为右"广",图7为异书"广".  相似文献   

4.
近日笔者从曲阜一泉友处征得一枚南宋"淳熙元宝"背穿下"正"字折二钱(见图).是钱品相很好,为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所铸.面文多楷书,也见隶、篆,有小平,折二铜钱,背有星月纹及泉、春、正字等,背字者为钱监名,背正字者较罕见.淳熙七年(1180年)铸钱时背开始铸纪年,自柒至十六.另尚有一种隶书小平钱甚名贵.又有各种大小铁钱,除记年外兼记监记地,品种繁多,版式复杂.  相似文献   

5.
民国重宝当十钱最早披露于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据<上海钱币通讯>第40期徐渊、徐晓岳的<"民国重宝"背直读"当十"钱>文章介绍,现存世多见的民国通宝当十和民国通宝背东川小钱都是民国初年时云南东川矿业公司所铸,系就地取滇铜提炼浇铸而成,作为该公司发放工资之用.  相似文献   

6.
"崇祯通宝"是明末货币.明思宗朱由检(公元1628-1644年)铸.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五、当十四等各类钱,除有光背小平者外,其背铸有星月纹及记重、记天干、记局、记地等各种背文,名目繁多.崇祯帝在位十七年,所铸货币的形制为明代制钱最杂,品种在末代钱中算是最多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拙文"铜元票"见<陕西金融·钱币研究>1997年第四期,现补正如次. 请补背图,文云"面背图案皆为蓝色",但未刊出背面图案.图为刊物是收集资料的,其完整性是十分重要的.图案不全欠完全.背图原来是在"面图"的背面复印着,请查找,补刊之.  相似文献   

8.
清康熙通宝背满文局名,素来仅有"宝泉"、"宝源"两局,此外私铸轻劣钱见有"宝浙"、"宝昌"等局,余均未见有其他省局所铸满文局名康熙通宝.1998年7月,高陵钱币博物馆在整理清钱时,发现一枚"宝直局"官铸满文康熙通宝钱,甚觉奇特,其径23mm,穿径5.2mm,厚1.5mm,重3.5克;面文"康熙通宝"四字特大,字字相连,几乎满布轮廓之间,背文"宝直"两满文均超出穿径上下,与面文对应协调.  相似文献   

9.
顺治通宝背"户",是"顺治五式"钱制中的单汉字钱.其制式仿唐会昌开元纪局纪地钱式,特点是钱背铸一汉字,以纪铸地或铸局之名.如顺治通宝背"户"者,大清户部宝泉局之铸币也.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设局开铸.会昌开元这一钱式,在宋朝时就曾得到过继承.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从泉友处交换得一枚异版"裕民通宝"背"一分"钱,该钱直径28.5毫米,穿宽6毫米,重6.35克,青铜质地,钱文仿宋体,钱面"裕民通宝"四字对读,背穿右铸"一分"字样,表示折银一分.该钱与普通"裕民通宝"背"一分"折银钱的最大差异在于,正面钱文"民"字下有一巨星.该星纹直径1.2毫米,形状为规整的圆形,高高凸出地章,非常惹人注目(如图).笔者收集有不少裕民背"一分"折银钱,如此异版钱还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1.
1985年,江苏省高邮市在拓宽大运河工程中,出土了大批古代铁钱,其中绝大部分是南宋铁钱.在这批铁钱中,发现一枚面文篆书旋读"乾道元宝",背文真书上"春"下"拾"的折二铁钱(图1),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因为我国古代钱币背铸数字纪年,是从南宋淳熙7年开始的,在此之前的乾道时期,钱背尚未铸数字纪年.  相似文献   

12.
最近,甘肃出土一罐藏大明通宝背帅钱引发了泉友的兴趣. 日前西安市八仙宫古玩市场,一甘肃青年持八十余枚大明通宝背文"帅"字钱.据称,该钱出自甘肃张掖一藏钱罐中,约数百枚.  相似文献   

13.
钱镜当何用     
2002年初夏,我在西安八仙庵旧货市场地摊购得洪武通宝钱镜(见相片),镜的正面可照常使用,而背部却镶着一枚折三洪武通宝.该镜径46.6,缘厚3.2(钮处厚6mm),青铜质略泛黄;镜背所镶之折三洪武通宝径32.8mm,铜质为红铜,系"双点通"(通之"辶"一点处为两点);总重23.3克.据笔者及西安、咸阳数藏友初步鉴定,对镜背所镶折三洪武通宝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钱是焊于一个普通的手镜(径小于50mm的镜)之后背;另一种却认为钱是在铸镜之时放于镜模中直接浇铸而成.笔者倾向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4.
铸造货泉钱币时,如果工匠操作不认真细心,将其钱面型腔与钱背型腔对合错位,就会使铸成的货泉面、背偏移错位.如果工匠对合钱范时操作失误,错将其钱面型腔与钱面型腔对合浇注,就会铸成两面都有"货泉"钱文的合背钱.  相似文献   

15.
1998年秋,笔者在一堆杂钱中挑得一枚同治通宝背满汉"宁"字钱(见图),该钱径26、穿5、厚1.6毫米,重5.1克,宽缘大字,笔划粗壮,铸造精美,青铜质.关于同治通宝背满汉记局钱,钱币界大多认为"系后期仿康熙制补铸",且多定为未见传世.近年多有发现.此品的发现为同治通宝背满汉记局钱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  相似文献   

16.
对于明朝钱币版式的研究,多年来我们主要集中在明初的"大中"、"洪武"及明末的"万历"、"天启"、"崇祯"等几朝.因这些皇帝铸行的钱币有大小不同的币值,而且多带纪地、纪局和纪值等背文,所以容易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而其它如"永乐"、"宣德"、"弘治"、"嘉靖"等钱币,因大量发行的均为光背小平钱,故除对极特殊品的版别有所区分外,诸钱谱大多一带而过,所列版式单一,给人们有明朝中期钱版式简单之感.  相似文献   

17.
质疑     
贵刊2002年第3期中刊登一篇<会昌开元背水>,并附三图说明.其二、三图拓片不清,背文模糊,是否是"永"字暂且不论,但观第一图,作者言背穿上行书"永"字者,从拓片上看根本就是"鄂"字,明眼人一眼即可看出,不知贵刊当时是否未加评审就将其刊出.  相似文献   

18.
温苏 《西部金融》2001,(11):61-62
1368年,朱元璋建元洪武,铸"洪武通宝",形制与大中通宝基本相同,即小平、当二、当三、当五、当十共五等.其中小平又有光背、纪地、纪重等. 洪武通宝光背小平,版别较为单一,涉及洪武通宝光背小平的研究文章也少.笔者多年收集,得洪武通宝光背小平不少,试用分析北宋版别钱的方法,分析洪武通宝光背小平钱,果然分辨出版别多种,试列于下与同好共商:  相似文献   

19.
2000年12月16日,泉友在陕西岐山县益店镇集得一枚朝鲜常平通宝背"禁寅"钱.钱径2.7,穿径0.9,厚0.11厘米,重4克.面文楷书直读,背穿上"禁",穿下"寅".此钱系传世品,呈黑漆古色,黄铜铸造.该钱形制精整,字体深峻精美,地章轮郭平整光洁(见拓图).  相似文献   

20.
"天启通宝"钱,按旧制"洪武通宝"钱初形制铸造,除光背及星月者之外,背文有记局(户、工)、记地(京、淅、新、密、云、镇、院等)、记重(壹钱、壹钱壹分、壹钱二分)的小平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