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摸索特高含水期分类油层的调剖量化调整方法,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及现场试验,对薄差油层浅调剖技术以及厚油层对应调堵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薄差油层调剖前目的层相对吸水量大于全井的40%时,调剖后目的层相对吸水量下降幅度才能达到50%以上;当井组含水率低于92%时,浅调剖对减缓产量自然递减贡献较大;当井组含水率高于92%时,浅调剖对控制能耗增长速度贡献较大;调剖井调剖前启动压力控制在3~8 MPa时,调剖后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对于厚油层采取的对应调堵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对应调堵比单一油、水井调剖,投入产出比分别提高了56%和39%。  相似文献   

2.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通常采取调剖措施来调整注入井波及系数,提高油层的动用厚度,满足油田开发需要。为确保调剖措施后注入剖面的改善,调剖作业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因此从优化注入井调剖管理模式、完善技能培训方式、改进施工工艺流程等方面制定措施,保证调剖作业施工质量。某采油厂作业大队通过加强上述几方面工作,浅调剖平均单井注入压力上升1.19MPa,深调剖平均单井注入压力上升3.3 MPa,单井砂岩吸水厚度增加3.5m。  相似文献   

3.
随着三次采油规模的不断扩大,注聚剖面调整实聚驱开发的主要工作。调剖是为提高油田采收率,改变油层动用状况而开展的措施,其主要目的是堵塞油层大空隙层,提高中低渗透层的吸水能力,使注入剖面得到合理的调整,通过对南七-杏一区西部聚驱注聚不同时期的井区开发调剖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井区低效无效循环,达到增油降水的效果,文章主要从单井调剖层的选择,调剖效果分析等方面阐述,说明调剖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明 《化工管理》2013,(8):134-134
针对海外河油田存在的油水粘度比大、油层多、渗透率差异大导致油层动用不均的难题,在普通调剖适应性变差的情况下,通过在海外河油田开始试验实施深度调剖技术,通过与油井堵水、水井分注相结合,及施工工艺的优化和选层调剖技术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石油从进入人们视野中开始,就是稀缺型的资源,更不用说在资源匮乏的今天,石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更好地提炼开采石油成为了人们一直探讨的难题,本文通过对稠油油田的调剖工艺的研究和讨论,分析调剖工艺的可行性及应用方法,有望拓宽石油开采及调剖工艺的应用范围和发展的理论空间,为石油工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坪桥油藏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1994年投入大规模开发,目前主力开发长6层油藏。该区域地质非均质极强,注水开发20余年,仍有部分区块未见效。开发矛盾突出,主向井极易水淹,侧向井长期不受效,水驱严重不均。自2009年开始引入堵水调剖措施,工作量逐年增大,已累计实施157井次。本文通过分析油井见效情况、注水井剖面改善情况及油田稳产效果等方面,对历年的调剖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对PI方式选井,调剖方式的选择,调剖时机的选择以及自主调剖探索等方面做出分析,为下步调剖工作持续开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针对调剖井的管理制度、质量监督、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工作,总结了在调剖过程中,从方案设计到效果评价的整个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探索了实施科学管理的工作方法,构建了完善的调剖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总结2010年围绕调剖施工质量而开展的工作,真实地评价了调剖施工效果,累计增油1.41×104t,控制产液12.4×104t,控制注水40.9×104m3,创造经济效益947.5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52。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聚合物凝胶调剖技术的问题,从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展开研究,通过提高药剂质量、设计质量、配液质量、注入质量和优化调剖井工作制度,达到提高施工质量和调剖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油泥调剖技术是一种油泥处理和利用并举的科学方法,它本着"来自地层,还于地层"的思路,由于含油污泥产于地层,与地层有良好的配伍性。结合沈阳油田高凝油油泥的独特性,开展了高凝油油泥调剖技术研究与改进,通过创新开展油泥组分研究、油泥调剖配方体系研究以及油泥调剖工艺研究,实现了高凝油油泥深部调剖,改善吸水剖面,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以及驱油效率,成功探索沈阳油田高凝油油泥调剖技术在潜山裂缝性油藏增产的可行性,实现了对高凝油油泥资源的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特高含水期深部调剖的实施效果,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了调剖和后续的水驱调整组合增效的研究。调剖后,主流线或者非主流线油井单方向适度提液能够增强调剖扩大波及体积的能力,提升深部调剖效果,而且非主流线提液效果更好。主次流线油井均提液或者水井提高注入量对调剖效果不利。建议调剖后尽量保持主流线油井的液量不变,在非主流线方向适度提液20%左右。该技术在胜利油田的成功应用,对特高含水期深部调剖提高采收率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A区块注聚期内聚合物过早突破地层、油水井间形成低效或无效循环问题,为了提高A区块整体开发效果,对复合离子调剖剂调剖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调剖半径、调剖段塞、调剖剂注入方式和调剖时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调剖半径为45~56 m,采用调剖段塞与聚合物驱油段塞交替注入、分层调剖、早调剖可获得较好的调驱效果。研究结果应用于7口实验井,调剖措施后A区块48口油井获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平均单井增油2.9 t,累积增油6 640 t,投入产出比1:3.71。  相似文献   

12.
通过菱形井网分析深部调剖前后的压力、流线、饱和度和不同部位油井的生产曲线变化,认为主向角井增油量小是符合基本渗流规律的,综合理论计算和实际统计结果,得到了不同部位油井的受效顺序和受效方式,并建立了反九点井网深部调剖效果评价方法。经过与实际深部调剖井组效果进行对比验证,证实所提出的理论与实际状况符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调剖是注水开发油田改善开发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筛选治理井号是调剖治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统计大量水井调剖资料,找出影响治理效果的七个主要关联因素,并对其赋值,建立选井模型。该模型简便快捷,符合率高,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了采油用聚合物类凝胶调剖剂黏度的测定方法,分析了影响调剖剂表观黏度的因素,并对解决表观黏度测定复现率低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建议用先进的旋转流变仪测定聚合物凝胶类调剖剂特性黏度的方法提高调剖剂黏度测定的复现性,测试条件为剪切速率是7.0s-1,时间是5min,测试温度45℃。  相似文献   

15.
杨轩 《化工管理》2014,(32):147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油田均已进入水驱开发的中后时期,油井含水量不断提升,石油产量不断降低,但在油田中仍有着较多的可采储量。是以,如何促进油田在高含水阶段开采效益的不断提升成为了我国石油产业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本人以此为出发点,就调剖堵水技术在石油生产中的应用加以分析,文中首先对油田中高含水阶段的特征及调剖堵水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其次对我国现阶段调剖堵水技术应用中的不足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对如何进一步优化调剖堵水技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裂缝性低渗透油田调剖技术的成胶机理、配方性能以及各种因素对其的影响。通过岩心模拟实验及现场试验,分析该技术阻止注入水沿裂缝突进,提高驱替效率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调剖剂成胶黏度高、成胶时间可控(48~60h)、温度适应范围宽(40~70℃),且有效期较长,有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是适用于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田调剖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调剖技术是油田高含水开发阶段稳油控水,提高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配套的施工工艺也是影响调剖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调剖施工涉及化学药品、机械设备、临时用电、高压条件等内容,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针对调剖工艺设备及流程进行了多次的改进与完善,尤其对撬装式调剖的注入设备、用电电缆、控制设备、调剖流程等配套工艺进行了设计选择,实现了全天候安全化、标准化施工。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油田应用的堵水调剖剂的性能、作用机理及应用开发情况,重点介绍了化学堵水调剖剂,最后对堵水调剖剂的研究及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块整体调剖堵水决策及施工设计软件利用了RE决策技术、专家系统相关方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实现了多种方法分析选择需调剖堵水的井、层,大孔道识别,自动选择堵剂,工艺参数设计,以及效果预测和效果评价等功能。通过实际应用,表明软件能够较好地满足现场要求,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奈曼油田是典型的低孔低渗构造岩性油藏,受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低孔低渗等因素影响,在多年的注水开发后,注采矛盾日渐突出。储层纵向上动用不均衡,平面上注水方向单一,水淹水窜现象日渐增多,都严重制约着奈曼油田的注水开发。文章通过对奈曼注水区块化学调剖和物理调剖技术的研究、实践,形成一套适用于奈曼油田的行之有效的调剖调驱技术,为下一步控制、解决水淹水窜问题,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