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5月28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深圳华为公司从事研发工作的胡新宇因病毒性脑炎停止了呼吸,年仅25岁。  相似文献   

2.
《现代经济信息》2009,(8):10-16
当黎明的第一道曙光照进这座城市时.他已经坐在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紧张而又忙碌的工作,当夜晚每个八结柬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象里时.他还在自己的办公室内为了一个个等待救治的生命探讨着手术方案.我们不知道他每天工作多少小时,更加不知道为了这个事业他究竟付出了多少?我们只能看到他那时时充蒲乐观,饱含激情忘我工作的状态.用他的话说生命是严肃的.面对一个个需要救治的生命,我们能做的就是争分夺秒尽全力为每个人解决我们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胡可 《经济纵横》2006,(10):24-25
“我们已经不想再解释胡新宇过劳死与床垫文化了,”华为的一名高级人力资源经理非常不客气地回敬记者的咨询,“我建议你们看一下任正非的《天道酬勤》,那里面说得非常明白。任由网络媒体如何炒作,华为都有一个不变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会丢。这是华为内部员工的一个共识。”  相似文献   

4.
文化     
《商周刊》2011,(4):96-96
生命的品质 作者:周国平 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人活的就是一个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造就不同的人生。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平凡生活体现了生命的自然品质,内在生活体现了生命的精神品质,把这两种生活过好,生命的整体品质就是好的。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这种哲学思考在他的湘西题材小说里尤其显得突出。他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湘西澄彻的自然境地中、在没有被现代生活所玷污的心灵中,找到了他的精神家园。他以美、善为主体的审美选择来创作他的湘西题材小说,并以之来构建理想人生。他的湘西题材小说往往能够再现生命所带来的美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他又不断地对哲学与审美进行超越。不断地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侯敏 《江南论坛》2003,(12):47-48
许思园会通中西学术,熔铸古今艺文,其致思趣向,显示了文学与哲学的交融。虽然他的德行、人生境界超出了传统儒学的范围,但在人生的底蕴上,他是与古圣先贤相通的,与同辈师友相应的,可说是他们的思想在现代的一种延续。他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深湛体验,是以生命为底蕴的,他的文化诗学思想具有一种难以掩抑的活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7.
绿色,是生命的本色。绿色孕育了生命,生命熔铸着绿色。徐福林喜欢绿色,自从担任苇河林业局法制办公室主任以来,他就和绿色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加快推进林区依法行政工作,几年来,他锐意进取、勇于创新、脚踏实地、恪尽职守,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挚爱的绿色事业和家乡土地,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尤如一阵徐徐吹来的清风,造福着苇河绿色的林区。  相似文献   

8.
陈晓萍 《经济纵横》2007,(10):18-18
这儿年来经常见诸报章新闻的事件中有小少是与员工的工作压力和精神状态有关的。暂且不说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普遍过高的焦虑水平,公司普通员工的加班加点、甚至过劳死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前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员工胡新宇、张锐事件是为典范。而该事件之所以没有引起社会各界对华为公司严厉批评的原因之一就是公司总裁任正非在事后写的一篇题为《天道酬勤》的文章。该文阐述华为的“床垫”文化对公司成长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余江 《新经济》2006,(6):15-16
“低调”、“内秀”是他留给外界的印象。从宏基到明基,再到明基逐鹿,“江湖”对他来说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他就是洪宜幸,一个因企业内部创业出色而声名鹊起的职业经理人,一个视企业文化为生命企业家,一个内敛而不失幽默的台湾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及时间不能保存。不能转借、不能买卖等特点。针对大学生对时间管理作用认识的不足,查找原因分析。采取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到不同专业的学生的想法。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时间与生命意义的所在。一个管理者,他的时间管理水平高低,会决定他的事业与生活的成败。而一个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对时间管理能力的认识强弱,会体现出他的人生目标方向是否明确,提出如何管理好时间,刻苦努力学习,热爱生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发展导刊》2005,(3):49-50
他,用双手挥斩着夺命的魔爪;他,用汗水诠释着白衣天使的企盼;他,用智慧延长生命跳动的曲线;他用热血浇铸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誓言。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华为公司25岁员工胡新宇因过度加班,心力衰竭而亡。该消息一经传播,引起众多职场人士对加班文化的一片激烈讨伐之声。然而,骂过了、表达过愤怒之后,一切还是老样子。无论是员工因为职场竞争激烈和追求职业发展而自愿加班,还是企业利用严格的业绩考核、老板的身体力行而强制带动员工加班,加班在众多的中国职场人士和老板眼中,目前都是绕不开的坎,在所难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然《劳动法》对于限制超时加班尚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条文,“以人为本”的理念还让位于人是可牺牲的成本的概念,员工在与企业的博弈中没有有效的维权机构可以依恃,那么,处于加班漩涡中的各个层级人士,只能在接受加班现实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加班员工的健康。比如,CEO也要学会减压,HR要为员工制定健康计划等。  相似文献   

13.
“文化冲击”(CultureShock)是一种现象,指的是任何人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国家时,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迷茫、不知所措和情绪波动。当个体迁移到一个与他的旧环境差异十分明显的新文化环境中时,文化冲击表现得最为明显。研究发现,人们对国外生活的适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其中包括了4个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为新奇阶段。新来者非常兴奋非常乐观,心境也很高。如果是一个到国外进行短期旅游访问的人来说,用一两周时间体验一个陌生国土上的方方面面,会认为文化的差异十分新奇有趣,甚至很受教育;然而,作为一个相对长期在国外工作的员…  相似文献   

14.
陈霖  峰子 《新经济》2011,(11):26-29
当他清楚他的生命快要结束的时候,他给了我一张地图,并且还把那个秘密的地方告诉了我,他指着上帝发誓,那里有大量的金子。“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在他的长篇小说《热爱生命: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的生存之旅》里,  相似文献   

15.
陈莫 《经济纵横》2005,(7):32-33
2001年,当浙江华立集团收购了飞利浦在美国CDMA研发中心后,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成为了表示对负责CDMA核心技术研发的美国员工Dannis的工作重视,每隔两天就给他发一封电子邮件询问工作进展。没过10天,该员工就向汪力成提交了辞职报告。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的生命境界和文化精神显示了与儒、道传统的深厚关系,但又超越传统,并重构为一种儒道互补的文化精神。因而体现了他的个人风采,从而使东方文化的一种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在陶渊明的文化精神中得到了最质朴最完美的表现,成为众多文人仰慕与效法的对象,成为一种理想的人格模式,为文人士大夫建构了一座精神家园,进而衍化为陶渊明情节。  相似文献   

17.
王术福 《新经济》2005,(9):80-81
一个对生命价值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其生命形态往往会呈现一种丰富和绚丽。陈秋明便是如此。细品陈秋明的书法精品,联想他59岁的人生路,我脑海中油然而生如下文字: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8.
夏瑞 《经济纵横》2005,(6):91-91
林靖在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兢兢业业工作数年后,有了新的挑战——担任一个部门的经理。开始他很兴奋,因为这意味着这几年的努力和业绩获得了公司的认可。可一段时间之后,林靖感到了一种失落。以前他在技术部做具体的工作,每完成一项工作总会有一种成就感;而现在,别人不再根据他的工作来评估他了,而是根据他发动别人去完成工作的能力来评估他。有时一天下来,可能什么结果都没有,这让他感到灰心丧气。  相似文献   

19.
同途殊归     
一个经济学家在沙漠里旅行,遇到一个因缺水而濒死的年轻人。经济学家带有足够的水,这时恰好可以和青年做一个交易。但是水应该卖个什么价钱呢?显然此时一瓶水对于年轻人的效用是极大的一几乎等于他的生命,因此年轻人应该为一瓶水付个好价钱。这样,经济学家就提出一瓶水的价格是一百万美元。然而,青年没那么多钱,他身上只有i00元。是否接受100元一瓶水的价格昵?经济学家不愿吃亏,他很聪明地想到另一个办法:他要青年和他签一份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0.
出众风华———记鹿泉市国税局局长曹玉庆耿明曹玉庆,在他生命的年轮上,都写的是“奋斗”;在他工作的每一页履历上,都写的是“第一”。这一个个奋斗,这一个个第一,都是曹玉庆心血和汗水的结晶!人们说,曹玉庆干什么都得干出个彩头;他说,这是我的性格!是的,对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