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的市场化客观要求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方式间接化。目前,我国的金融调控机制正处在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过程中,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比重不断增大,并逐步取代直接货币调控工具。作为间接宏观调控工具之一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必将发挥其应有作用。但在我国传统双轨制下,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一直未能正常发挥宏观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作用。为加快我国金融调控机制的根本转变,对运行10多年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一、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在我国的运作特点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提高或降低存…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础货币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货币管理是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货币政策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引进金融规划思想、增强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及货币政策工具的针对性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规范的基础货币规划,基础货币的管理还很不系统,因此,有必要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基础货币规划框架,加强基础货币管理,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作为稳定币值和调控总需求的重要手段,二者的相互配合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稳定。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应建立符合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框架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机制,短期内加强货币政策工具间的协调,长期逐步推进浮动汇率制度,重视财政政策和金融创新工具等在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操作的监管。  相似文献   

4.
(一)提高金融宏观调控能力,逐步完善间接调控方式,健全市场运作机制,促进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1.进一步推进货币政策决策的民主化,增强透明度,提高货币政策的决策水平。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加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力度,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充分发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在金融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中央银行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既要支持经济平稳发展,又要注意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充分发  相似文献   

5.
窗口指导是中央银行通过劝告和建议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属于温和的、非强制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发挥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窗口指导”的作用是基层央行充分履行人民银行职能、彰显其金融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当前金融改革关键时期,基层央行应进一步提高窗口指导实效性,增强在辖区货币信贷政策实施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再贴现业务的区域失衡现象与对策臧景范中国人民银行单独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指导下,我国中央银行逐步建立了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从自身国情出发,由过去直接而...  相似文献   

7.
张肃  唐晓波 《技术经济》2001,20(5):54-5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的社会资源配置格局发生了深刻变迁 ,已由财政主导型格局让位于金融主导型配置格局 ,因而 ,货币政策已成为主导调控手段。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的武器 ,其利钝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的成败。由于我国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经济现实矛盾重重 ,改革货币政策工具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现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贷款规模控制是我国央行调控最有效的手段。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贷款规模控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其调控效率越来越低。因此从 1998年 1月 1日起 ,央行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8.
论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春红 《现代财经》2002,22(2):16-19
本文分析了当前金融创新的特点及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政策效果等所产生的影响,提出我国货向 从调控方式、调控范围、作用对象、政策工具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9.
窗口指导是中央银行通过劝告和建议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属于温和的、非强制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发挥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窗口指导”的作用是基层央行充分履行人民银行职能、彰显其金融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当前金融改革关键时期,基层央行应进一步提高窗口指导实效性,增强在辖区货币信贷政策实施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统计作为国家管理金融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它的全面、准确、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一国中央银行能否正确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以及及时反馈货币政策的效果。在我国加入GDDS以后,金融统计的数据真正成为了国际语言,这就要求我们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实现金融统计与国际标准接轨,使金融统计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货币政策决策。  相似文献   

11.
强化税收自动稳定器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政府应逐步减少直接干预的宏观调控方式,更多地运用间接调控方式,间接调控将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形式。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在整个宏观调控中无疑需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党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现状、问题和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现状、问题和任务□刘宪法王国青一、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现状自1993年以来,我国宏观金融调控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宏观金融调控手段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过渡。在这个进程中,公开市场业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94年4月,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3.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工业化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一国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功能和作用正发生变化,许多国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取消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我国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逐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优化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和金融非均衡发展,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效果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最终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发挥.本文对东、中、西部差异所导致的货币政策工具效果差异,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效果区域差异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和金融非均衡发展,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效果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最终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发挥。本文对东、中、西部差异所导致的货币政策工具效果差异,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央银行独立性、责任性与通货膨胀目标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我国货币政策应转向通货膨胀目标制。我国现行的政策实际上正是一种隐性的通货膨胀目标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几次通货膨胀偏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央行的独立性不够。鉴于通货膨胀目标制并不能解决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中的问题并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今后货币政策改革应坚持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由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的转变思路,在提高央行独立性的同时,增强其责任性并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且多元化趋势日渐增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和金融创新的迅速发展,以货币供应量为监控的货币中介指标已不能完整而准确地反映我国经济总体的融资规模,更削弱了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所以,应推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向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转变,以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是中国利率体系改革的攻坚之战。这一改革的难点,一方面在于它要改革中国金融体系的非市场化特点.改变由存贷款金融机构通过存贷款机制集中配置大部分(乃至绝大部分)金融资源的状况,归还居民部门和厂商部门的金融权力;另一方面,需要建立间接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但在人行运用资产调控货币和金融的能力严重降低的条件下。要建立一个货币政策调控下的市场利率体系极为困难;存贷款金融机构的预算约束硬化并非只是财务概念,还取决于市场格局,但在保持卖方垄断的条件下,存贷款金融机构要真正到达硬约束近乎不可能;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得到充分实体企业和城乡居民的全力支持.但在他们缺乏卖方选择权的条件下,这一改革很难不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权益。要克服这些难点,需要调整人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数额来完善资产结构,以提高人行货币政策的间接调控能力;通过加大公司债券等存贷款替代品的发行规模,运用市场力量强化存贷款金融机构的预算约束硬度;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为实体企业和城乡居民提供变“存款”为“金融投资”过程中的可选择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19.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仅是宏观经济条件变化的结果,同时又对宏观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货币政策方面,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及其实施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传我国金融创新下的货币政策制定及其操作面临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再贴现政策工具的运用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手段,它具有机动、灵活,风险小的优点,适应现阶段中央银行灵活运用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的需要。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业务一直难以得到全面而有效的推广,再贴现政策工具的作用也不尽人意。今年以来,人总行就改进和完善再贴现业务管理以及贴现率问题数次发,这表明中央银行将注重运用再贴现这一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并逐步增强其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