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界》2009,(4):32-38
个人档案:李宁先生出生于广西。7岁开始练习体操,17岁进入中国国家体操队。在他整个运动员生涯中,总计获得106枚金牌,其中包括14个重大国际比赛冠军(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被誉为“体操王子”。李宁曾四次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五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99年被国际体育记者协会评为25位20世纪世界最杰出运动员之一,是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运动员。2000年被列入国际体操联合会设立的国际体操名人堂。  相似文献   

2.
马钺 《中国企业家》2013,(13):41-52,40,12
体育品牌"闭着眼睛都挣钱的时代结束了","运动员"李宁痛定思痛后接受本刊独家采访,谈如何重回老板角色,带领这家中国最大的运动品牌公司开始新冒险  相似文献   

3.
李宁: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20世纪最杰出的体操运动员。当今世界体操界,很少有像李宁那样获得如此多殊荣的运动员,“天才”、“神童”、“体操界的巨人”、“中国王牌”等美誉都曾用在这位体操王子身上。从事体操运动十几年,李宁获得的奖牌多达100多块。跻身商海后,李宁以冠军特有的思维和行动告诉世人——超越别人你就是冠军,超越自己你就是英雄。  相似文献   

4.
谁都没有想到,上了年纪的"李宁"会以先驱者的姿态站在时代的潮流中,甚至打破了年轻人对一众国产体育品牌的刻板印象李宁的身上打着世界冠军的标签,也有着世界冠军的命运——辉煌—低谷—波折—崛起。这样的命运竟然也延续到了他的商业生涯,李宁公司近年波折不断。我们见到李宁时,尚能感受到他运动员生涯沉淀的力量感。  相似文献   

5.
挑战品牌困惑——李宁品牌的重塑管理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个公司都梦想着拥有一个强大的品牌。拥有一个强大的品牌,就等于拥有一座金山。凡善于经营品牌者,必充分挖掘其品牌的核心价值,塑造其品牌的独特个性,给自己的品牌一个明确的定位,从而向消费者传达出清晰连续的品牌形象,以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李宁牌成功因素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李宁公司的单一品品牌——李宁牌经历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发展阶段,自1995年起成为中国第一个体育用品品牌,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居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第一位。纵观李宁牌发展史,创业者李宁的“名人效应”、特许经营和专卖体系、体育赞助、广告、价格、设计开发、营销…  相似文献   

6.
郝文 《企业文化》2012,(8):11-14
奥运会正在伦敦举办。4年前,李宁点燃火炬的那一刻,让海内外华人充满自豪。近些年,李宁服装伴随着运动员一次次勇夺金牌出现在电视上,让李宁品牌大放光彩。然而,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李宁公司高层离职、效益下滑、品牌美誉度跌落新闻不断,最近,行政总裁张志勇辞职,创始人李宁复出。  相似文献   

7.
李大千 《企业文化》2004,(12):84-85
"体操王子"似有恙 短短14年,"体操王子"李宁成功完成了从一名优秀运动 员到亿万富豪的转变。如今,李宁已经成为中国本土体育用品行 业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8.
很有可能,最终进入历史的仍然是那个伟大的体操运动员,而不是他所创立的公司。在外界看来,李宁把自己在竞技体育上的悟性植入到了他的企业实践中。在过去18年中,与其说李宁在经营企业,不如说他一直在寻找更强大的人以至团队来替代自己  相似文献   

9.
(2010年3月24日)李宁一直是中国体育用品市场龙头,直到2003年首次被耐克超过,2004年又被阿迪达斯超越。今年财报显示,李宁公司的核心品牌李宁2009年销售额比2008年成长21.1%至人民币76.9亿元,超过阿迪达斯在内地的销售额70亿元,夺回亚军之位。  相似文献   

10.
李宁有限公司已经在香港主板挂牌 交易,募集资金4亿至5亿港元。每年在 香港上市的公司众多,但李宁公司的上 市依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因为 李宁公司是体操王子李宁一手创办的企 业,也是中国第一家进行IPO的体育用 品公司。  相似文献   

11.
耐克是谁?恐怕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风行世界的"小勾勾",李宁是谁?本来在中国也有人可能不认识,可是,李宁公司的形象代言人李宁先生在奥运会的腾飞点火,.一下子,李宁的.品牌形象就传遍了全中国乃至世界.耐克和李宁都是体育用品的高端品牌,产品都是从头到脚的系列展示,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从08奥运开始,李宁注定也将和耐克一样会成为奥会的主赞助商,一起出现在世界的面前.这两个品牌都是很优秀的商标品牌,这个优秀是在体育用品之中,也是在爱好体育的爱好者之中.一个是如日中天,一个是势不可挡,我在研究这两个品牌发展的同时,倒突然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品牌断想,这两者不是一个时代的企业,不是一个国家,也不是采用一个同样的经营模式,这两者应当说是竞争对手(对于李宁而言,仅以中国市场)的品牌战略会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相似文献   

12.
李宁回归     
崔玲 《英才》2012,(8):28
商场如战场,素以成败论英雄。7月4日,李宁公司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原行政总裁张志勇自7月4日起辞职,在聘用新任行政总裁之前,李宁公司将由创始人及执行主席李宁,与执行副主席金珍君带领。同日,李宁在香港的记者会上,没有正面回应"是否自己也认为张志勇应该离开"的问题,而是多次强调"董事会高度认可张志勇对于李宁公司做出的杰出贡献。"此话不假。20年前,24岁的张志勇加入李宁公司,彼时只是一名普通的财务经理,他用勤奋和踏实铺就了自己的总裁之路。待到2002年张志勇领导李宁集团核心业务开始,带领公司完成了从10亿销售额到90  相似文献   

13.
虞立琪 《中国企业家》2009,342(13):32-32
这一次,李宁选择了羽毛球。在2009年苏迪曼杯开赛之前,李宁签约赞助中国羽毛球队。此次李宁公司非常明确:李宁选择与羽毛球项目捆绑在一起。这一转变亦可解读为,李宁公司正面临着创业以来又一次巨大转变。但是,问题依然严峻。李宁是否有能力去完成这项选择?这个过于“中国化”的运动项目是否能支撑李宁未来的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外体育用品市场需求极大,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现状欠佳,缺乏领军品牌。只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把品牌优势提升为企业竞争力,才能抓住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机会占领市场。笔者据上述原因,以李宁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李宁公司的品牌营销管理研究。从李宁公司的品牌营销策略,分析李宁公司营销策略面临的局限与障碍,并提出了李宁品牌营销策略拓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日程表     
"李宁变脸! "借业绩连续卓越增长之势,在创立20周年之际,李宁品牌广受关注的品牌重塑计划于2010年6月30日在北京揭晓,李宁品牌新标识、新口号全面发布,公司创始人李宁先生、李宁公司高层、投资人、李宁五大金牌队运动员代表等众多嘉宾,齐聚李宁北京总部中心共襄盛举。  相似文献   

16.
许正 《英才》2014,(11):94-94
李宁公司2012年亏损接近20亿。2014上半年亏损5.9亿。而就在不久的2009年李宁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额还超过了阿迪达斯。2010年6月底,李宁提出"品牌重塑"计划,并做出了"90后李宁"的新客户选择,事实证明这只是没有经过市场验证的一厢情愿。李宁一直在正面和阿迪、耐克进行竞争,迫于压力为迎合90后做出改变,但价位虚高,设计无新意,在技术创新领域没有深耕细作的厚积薄发,就指望新的消费群体认同李宁为国际一线品牌未免草率。  相似文献   

17.
孙丰国 《经营者》2004,(9):148-150
在中国,李宁代表着两个概念。一个是“体操王子”,另一个是中国体育用品第一品牌的“李宁”。在这两者之间,“体操王子”李宁亲手造就了体育品牌“李宁”,而体育品牌“李宁”也为“体操王子”李宁提供了全新的竞争舞台,使他穿着西装也能找到在赛场上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李宁有担当     
虞立琪 《中外管理》2008,(10):68-69
1980年代,李宁是时代符号。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李宁重新成为焦点。从体操王子到落马王子再到点火英雄,李宁用自己的“担当”成就了自己的传奇。时下多事之秋,本土品牌再陷信任危机,我们更加呼唤中国企业中能有勇敢的“担当者”!  相似文献   

19.
李宁公司,在困窘中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体操王子”李宁一手创建的李宁公司在过去一年中不仅市场表现差强人意,而且财务状况令人大跌眼镜。市场人士认为。导致这种囧局的诱因主要是李宁公司战略转型的偏差与失误。不过,在并不接受外界对其败因解读的同时,李宁公司十分矜持地迈开了改写自己窘况的沉重步伐。  相似文献   

20.
《经营者》2009,(2)
人物简介:李宁:李宁有限公司董事长。1982年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上,李宁一人独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退役后,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并以赞助90年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为契机,开始了李宁公司的经营业务,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