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公共利益的界定方式包括否定存在论、整体利益论、多数人利益论、个人利益总和论、抽象秩序论等观点。社会公共利益是社会整体所享有的、保障社会正常运转所要维护的有效价值。社会公共利益内容广泛,其中涉及经济发展的利益为社会公共经济利益。经济法以维护社会公共经济利益为基础,是经济法于其他法律学科的重要区别。经济法以社会公共经济利益为出发点,是由其克服市场失灵的调整目的决定的,是由其调整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的调整对象决定的,是由其追求总体经济效益的特征所决定的。经济法为社会公共经济利益服务,体现在经济法维护公平竞争和有序竞争的经济秩序、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的实质公平、维护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整体利益是国家统制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国家每一个人民的基本利益,对民族进步、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法律就是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保障,《经济法》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失灵时,经济法对国家宏观调控起到了指导性作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二者的关系研究,分析《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作为一独立的法律部门,应以实现国家权力对市场失灵的良性干预、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为已任;经济法责任具有独立性地位,具有补偿性与惩罚性相结合、经济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自身特征,有别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以经济法主体为标准可归纳出市场主体经济法责任、调控主体经济法责任、其他主体经济法责任三种具体类型。经济法责任亦有其独特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整体利益是各个法律部门共同需要维护的对象,因为社会的整体利益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详细的研究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的理论研究一开始就十分关注社会公共利益,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了阐释和研究,并从制度的设计上不断完善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和促进。  相似文献   

6.
从法律价值取向分析反倾销制度中公共利益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秩序、自由、效率被公认为法律的基本价值,反倾销法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反倾销法中引入公共利益原则,可以解决反倾销所涉不同主体之利益冲突,弥补反倾销措施之局限,矫正反倾销措施之过枉,均衡社会各方利益,从而实现反倾销的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7.
社会是法律发展的基础,法律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受一定的社会需要所制约。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是法律创制活动的深厚渊源,现代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也直接同社会经济生活相关联。正确认识经济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至少有两点重要的理论意义:一是有利于划清经济法和民商法、行政法的界限;二是有利于从理论上更好地论证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论及经济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必须首先了解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性,其次要了解经济法起源的社会历史基础,理解经济法的成长机理以及本质特征,而本文正是从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性和经济法的历史起源及本质角度来考察经济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的理念是经济法及其适用的最高原理。经济法理念的内容是通过经济法价值的释放来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经济法的人文理念是经济法在新形式下的一种改革观、发展观、协调观、稳定观,是经济法追求的最终目标。经济法的人文理念与经济法的价值是一致的。经济法人文理念的目标是通过关注社会来关注人,最终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融合和良性互动促使社会法产生,经济法作为社会法中的一个法律部门,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市场自身无法克服的市场失灵现象使政府职能有所扩展。使其运用有形之手干预经济,协调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经济法正是为了规范干预的手段、程度、范围等而产生,显然具有社会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个人利益是相对独立的三种利益群,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加以调整和保护。从经济法产生的基本原因及其功能上看,其历史使命就是维护社会利益,尤其是社会整体的经济利益即经济秩序、经济安全、经济发展三位一体、和谐统一的利益整体。经济法追求社会整体的经济利益本身就是追求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追求结果公平与实质公平、追求社会整体经济协作有序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内在地蕴含着法治精神.利益的冲突、社会关系的整合、社会秩序的维持等都有赖于正当、和平的诉求渠道与公正、有效的平衡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益关系渐趋复杂与多元,公共利益保护的重要性也已日渐凸显.传统的以私益救济为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由于忽视了公共利益保护的维度而正日益受到挑战.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是经济法为担当起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的重任应运而生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国际反倾销法中的公共利益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倾销损害是反倾销的最直接目的.但随着其使用频率的提高、范围的扩大,反倾销的合理性也越来越受到质疑,因为其在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同时,却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鉴于此,有些国家或地区已经或正在考虑将公共利益原则引入反倾销立法中.研究"公共利益"这一新的重要课题,对我们在立法和实践中完善我国的反倾销法律制度,保护国家的整体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必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商法对经济运行消极调整,而经济法对经济运行是积极调整;商法体现个体利益,经济法体现社会利益;经济法是商法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商法反作用于经济法。商法与经济法对微观规范与宏观调控两方面的缺失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防止与遏制金融危机通过商法与经济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即鼓励直接投资,降低依赖商业银行的危险系数;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完善经济法律体系;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建立健全金融危机救助和处置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试论入世对经济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后,外国商品,服务和经营者的大量入必然引致我国经济关系的变化,尤其是具有社会公共利益性质的经济关系,因此需要以此为调整对象的经济法及时作出回应。在影响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入世还将对经济法的立法根据和价值选择产生影响,并要求经济法具有政府干预和干预政府的“双刃剑”功用。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完善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和法律基础。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完善法律基础,通过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运用完善的法律对社会关系进行全面有效的调整。经济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法,其产生的历史、价值取向、本质、基本原则等都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相吻合。因此。经济法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可以发挥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而重新完善经济法具体制度则是作用发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弱势群体概念的出现,基于社会公正,国家和社会应对弱势群体给以高度的关注和保护,文章对弱势群体进行了法律界定,从经济法的理念出发论述经济法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并就弱势群体保护法律制度的构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法律地位问题一直是法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首先对经济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法律地位的涵义进行了分析,然后从经济法的概念入手,论述了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它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上,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很多,但利益应是划分法律部门的实质标准,而不仅仅是传统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厘清社会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及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内涵和关系,并在以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作为经济法的基石范畴的指导下,架构经济法的基本范畴体系,是经济法理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经济法应在坚持“个体基础,社会优位”的前提下,在充分尊重个体利益的基础上协调个体赢利性与社会公益性的矛盾,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谋求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的双重属性是指经济法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前者植根于市场经济自身规律.具体包括公平性、建构性、经济性以及控权性;后者根源于一国国情和法律文化传统,经济法在各国呈现出不同的社会属性,很强的回应性、开放性和协调性是我国经济法社会属性的重要表征。经济法必须符合一国的国情和文化是其双重属性的内在要求。区分经济法双重属性,构建并完善相对稳定自洽、符合国情的经济法体系,方可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关于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法课程教学必须符合社会需要,从社会需要和学生自身持续发展需要出发安排教学.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应当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体制的改革,通过改革使经济法课程教学既能切合社会需要,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不仅掌握专门的经济法律知识,又具备融合和运用经济法律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