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沃尔玛作为全球最大零售企业,从1991年在墨西哥建立它的第一家海外分店开始,现在已经在包括波多黎各、加拿大、中国、墨西哥、巴西、德国、英国、阿根廷和韩国等国家设有分店。沃尔玛是全球零售行业中实现全球化经营最成功的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2.
2012年,随着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热播及韩国偶像团体EXO的出道,带来了新一轮的韩流热。在韩国偶像剧和韩国流行音乐的双重影响下,韩国的汽车、电子、服装、饮食及护肤等产品也日渐在中国盛行,"哈韩"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新的时尚标志。韩流不仅在经济方面影响了中国大众的消费偏好,也加深了中国大众对韩国文化的认可程度。韩流风靡全球离不开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国际化经营有力、强效的支持。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深刻文化底蕴的国家,如何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剖析韩国文化的发展之路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3.
尚存良 《魅力中国》2010,(29):17-17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以公司形式为主要模型的企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经济支柱,随着经济化程度的加深,人们已经认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还影响着经济的健康运行和社会的安定,笔者在此对企业社会责任作以浅显的探讨,并创造性的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扩大化”的主张,希望其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信息》2007,(7):55-55
韩国:小摊已经形成一种“道路文化” 在韩国,小摊已经从过去比较单一的小吃摊,发展到花店、寿司店、服装店、日用品店,可谓种类繁多,难以计数。  相似文献   

5.
最近,类似于日企撤离中国、对华投资大幅下降、美国企业对华投资大幅下降的消息,充斥媒体。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7年前11个月,日本对华投资下降了26.6%,美国下降了8.25%,德国下降了63.7%,荷兰下降了30,6%。就连韩国,也传来消息说韩企对华投资正在快速下降,韩国企业开始纷纷撤离中国。要知道,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  相似文献   

6.
一、从企业新概念中悟出企业社会作用新概念根据2000年5月5日《参考消息》“企业新概念”(作者:企业-人道主义论坛协会会长约翰·马雷斯卡)一文的阐述:“今天世界出现了一种崭新的企业新概念,即企业已不再被看作只是为拥有者创造利润和财富的工具,它还必须对这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负责,这种企业新概念注定会改变人们对企业的看法,企业对自己的看法,以及企业在21世纪社会中的位置。”从马雷斯卡阐述的企业新概念中,我们需要对企业作用重新定位,即我们可以悟出企业社会作用新概念:(一) 企业不再被看作只是为拥有者创造财富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国研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今后几年我国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将是大概率事件。中国已经经历了超过30年年均10%左右的高增长,还能持续多长时间?二战以后日本、韩国、德国、我国台湾等成功追赶型的经济体,都曾经历了二、三十年的高增长阶段,在人均收入达到11000国际元(一种国际公认度较高的购买力平价指标,不是现价美元)左右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增长速度的“自然回落”,回落幅度在30%-40%,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速增长阶段,如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德国,70年代初期的日本,90年代后期的韩国等。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意识到不能仅从经营成果的大小及财务状况的好坏来评价一个企业,而要从对社会的重献和影响的方面来评价.一些经济发达的西欧国家已经制定了与社会责任相关联的会计制度,在对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和对经济活动认识的日益成熟深化过程中,推行社会责任审计也逐渐成为当代世界审计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韩国,作为技术改革和商业发展的带头人,企业高科技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现在培育企业家和引进新的企业计划已成为了优先考虑的政策活动。许多新的企业已经从高等院校、政府支持的研究机构,和私人公司中产生。最近,许多新的企业从科技园如Taeduk科学城产生,而且从科技园中产生的新的企业比例有望更高。科技园被认为是韩国孵化器机构的源头,TST通过高科技已经在Teduk科学城从研究机构发展成为了Taeduk谷。  相似文献   

10.
刘淑华  李呈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47-150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国有企业所具有的特殊性及其在国计民生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必须带头承担社会责任。文章在界定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加强法律监管和政府引导、构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健全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机制以及提高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程度等角度,提出了加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携劳动力和原材料的巨大优势,中国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但这种优势主要体现为价格优势,由此导致中国产品遭受了众多国家的反倾销调查。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到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南非、韩国、印度、土耳其、印尼、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乌克兰等发展中国家,都对中国发动了反倾销调查。其中,美国、欧盟、  相似文献   

12.
单东 《特区经济》2007,216(1):19-23
当今时代,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世界性趋势。中国民营企业已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事实上,只有担负起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才能给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民营企业如何担负起社会责任?本文从民营企业自身、政府、社会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华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3):94-96,111
随着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他们的决策行为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公司目前仍然停留在向利益相关者不完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单方向传输,缺乏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无法实现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双赢目标。文章从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通过对公司利益相关者从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反应的行为可预测性及其对公司经营的影响程度两个维度构建分类矩阵,并针对矩阵中不同地位的利益相关者提出构建双向公司社会责任信息交流的战略模型。  相似文献   

14.
杨连焕 《中国经贸》2009,(8):184-185
现代广告的发展形成了世界十大广告市场,依次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巴西、西班牙、加拿大和韩国。而中国依然是排不上号的。不过,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广告事业突飞猛进,一些大型的外国广告公司也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使得中国广告行业风生水起,走向正轨。进入新时代,我们已经在努力的向西方国家学习,不断创新,成果也日渐明显。我们与外国广告是有些差距的,下面就从以下四个方面举例阐述。  相似文献   

15.
文章实证分析了1990~2011年德国的贸易和技术专业化,采用单位值方法来确定德国制造产品的竞争优势是源于价格还是质量。同时,文章也对德国出口部门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进行了估计,对德国、韩国、中国、日本以及美国的相应指标进行了计算,用以衡量全球价值链在提升德国制造业地位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显示,德国专业化生产中等技术产品,质量是德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而研发是德国制造业产品取得并保持竞争力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岳洪 《环球财经》2004,(5):84-85
与中国电子产品尴尬的处境相比,韩国电子产品在俄罗斯市场却非常走俏,俄罗斯消费已经从内心接受了韩国产品。既然中国的产品不差,可为什么就进不了这个市场呢?  相似文献   

17.
亚洲公司掀起赴德国投资热本刊讯韩国、泰国、印尼、香港和台湾的投资者不理会德国劳动成本高和工人假期长的问题,狂热地在德国投资,使亚洲公司在德国市场的占有率大幅跃升。面对这一现象,德国的多位经济学家指出,亚洲公司把在欧洲设立生产基地视为避开欧盟可能实施报...  相似文献   

18.
金钰 《现代乡镇》2008,(9):34-37
国际权威人力资源调查机构万宝盛华日前在对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7万家企业调查后发现,技术工人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韩国、日本以及中国等国家都比较紧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的短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SA8000对我国当前外经贸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SA8000作为社会责任方面的一个认证体系,不仅明确了社会责任规范,而且也提出了相应的管理体系要求。将社会责任和管理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组织尤其是企业的道德行为,有助于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工权益,但是SA8000已经日益成为欧美西方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有力工具之一,这种很容易被扭曲的以劳工标准为本质的SA8000可能演变成为一种杀伤力很强的贸易壁垒,成为一种充斥所谓人权标准的认证体系,打着维护人权和社会责任的幌子,致力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削弱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进而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相似文献   

20.
杨赟 《魅力中国》2014,(11):226-226
在21世纪的今天,生物科技日新月异。它已不再只是被局限于实验室里,而是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商业活动中了。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在医药、农业生产、食品加工、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越来越多的见识到生物科学的神奇。但是每一项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获得商机的同时,也对社会公共安全有消极不利的一面出现,所以如何使用好这把“双刃剑”,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仅以发展转基因技术的生物科技公司为例,浅谈生物科技公司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及其维护公共安全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