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艳 《中国外资》2023,(16):15-17
<正>“双碳”目标下,碳资产交易越发频繁,碳资产价值日益凸显,对碳资产进行计量和评估意义重大。无论是经济发展、政府管制、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还是企业性质、企业规模和企业竞争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对碳资产价值产生影响。在重视气候变化和减排温室气体逐渐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发展新趋势。我国在2020年首次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  相似文献   

2.
《现代商业银行》2023,(9):50-5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工银投行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一重大课题,坚持“价值投行”理念,以各类困境企业和特殊机会资产为主攻方向,盘活社会存量资产过万亿元,展现了国有大行践行服务实体经济、化解重大风险的使命担当。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以下简称“工银投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最早设立的投资银行业务部门,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专业服务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客户多场景、全周期金融服务需求,建立形成综合化投融资场景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日渐突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新能源”“绿色转型”“绿色革命”等关键词不断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绿色转型的步伐。第十七届中国资产评估教育论坛作为国内资产评估研究领域的专业论坛,其投稿论文丰富多彩,兼具前瞻性和创新性,深入探讨了资产评估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热点话题。本文基于其投稿论文深入探析,从中挖掘出资产评估研究的新动向:进一步完善了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聚焦于无形资产评估和企业价值评估;数据资产、碳资产、绿色生态、企业非财务指标、环保新能源等成为资产评估研究的“新宠”,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相似文献   

4.
朱艳平 《中国外资》2023,(10):63-65
<正>在“双碳”和“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是制造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数字化为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按下“加速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作出了“加快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5.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革。顺应形势变化,银行业必须走上绿色转型之路,实现自身业务的“碳达峰”“碳中和”。长期来看,实现银行自身业务“碳中和”要着力实现观念、方法、结构三个转换,把低碳经营理念融入公司治理全流程各方面。短期来看,银行实现自身业务“碳达峰”重点要调整好信贷投放结构。  相似文献   

6.
钟媛  张蜀颖  卫萌 《会计师》2023,(18):82-84
基于“双碳”战略目标视角,将低碳理念融入资源环境审计,结合目前南疆地区领导干部能源矿产资源离任(任中)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聚焦生态禀赋特点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优化建议,助力南疆地区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机制良好运转,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早日实现“双碳”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在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改革不可抵挡的新方向。钢铁企业作为“双碳”目标下改革的重点,其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其中,管理会计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作用不容忽视。以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探究管理会计影响“双碳”目标实现的作用机理,探索管理会计职能拓展在宝钢股份有限公司的应用,并进一步拓展“双碳”目标下管理会计职能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潘晓滨  朱旭 《海南金融》2022,(10):45-53
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推动下,碳金融市场作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后盾,逐步进入大众视野。然而,金融市场的固有缺陷以及碳金融市场各层级存在的风险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出了一定挑战,我国亟需对碳金融市场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管制度。碳金融法律监管的制度设计要兼顾其主体、客体以及客观风险形成机理的复杂性,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监管维度予以立体式的交叉建构。在横向监管体制下,应建立碳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传统的“一行两会”进行协调,加快推进碳金融实体法律的出台,完善落实碳金融市场相关主体的责任制度。在纵向监管体制下,应进行一定的风险监管创新:设立碳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及处置机制、信息强制披露机制、信用惩罚机制、绿色倾斜机制、碳金融犯罪防治体系以及司法协同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制造业正加速开展绿色低碳转型。商业银行需要及时调整金融服务策略,贯彻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合理优化投融资结构,在支持实体经济绿色转型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本文分析了制造业碳排放产生和降低的途径,总结了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制造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方向,并提出了商业银行应从发展战略、投融资结构、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金融服务策略调整,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字化只有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推动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是银行业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提升专业性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支持实体经济转型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1.
张宗新  刘逖 《新金融》2009,(4):28-30
伴随“有毒资产”在金融体系蔓延,美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存在相互拖累的恶性循环机制,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加剧。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收缩与经济衰退,远远超出了美国政府和Fed的预先估计,工业产出、失业、消费等实体部门收缩严重。金融危机形态已从投资银行危机转变为商业银行危机,银行救助与恢复信贷机制成为本轮金融危机化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做好“双碳”金融服务既是金融机构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推进自身经营转型、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正>“双碳”目标提出以来,相关顶层设计、各领域实施方案、各方面支撑保障措施以及各省区市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陆续发布,构建起层次分明、目标明确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1+N”政策体系给银行金融服务在投融资经营、业务运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方面提出更细致全面地支撑社会经济低碳发展的新要求。银行积累丰富的绿色金融技术应用经验,涵盖绿色资产识别、数据与量化、认证与溯源、风险能效管理、信息共享披露等重要环节。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结合低碳发展新要求和金融科技前沿新应用,技术赋能促进银行低碳转型从银行业的经营特点看侧重在资产端、自身运营以及低碳场景创新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金融科技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已经成为推动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新利器、加快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在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时代浪潮中,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秉承“科技引领、创新赋能”的理念,顺应时势和客户需求,着眼于跨业、跨界、跨境转型发展,积极推动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全面赋能,持续推进“数字工行”建设,实现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双升级。  相似文献   

15.
孙寅 《银行家》2022,(5):40-44
2021年,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风险和提升自身发展能力,营收整体稳健,盈利能力增强,资产质量和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向好,数字化发展在探索中前进,经营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总体延续了稳步增长的趋势。但同时,上市股份制银行间业绩分化持续加大,利润和规模增速差别明显,资产端和负债端继续分化,“恒者恒强”的特征更加凸显,各家银行普遍在改革转型中,进一步探索持续稳健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发挥绿色债券优势,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逐步形成更加完善的绿色债券评估和认证体系,推动绿色债券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气候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当前,环境和气候问题日益严峻,全球范围内对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双碳”目标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与完善的指引。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绿色债券作为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融资方式,因其低成本、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对于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岁末年初,回顾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的年度工作,可以总结出这样几个“关键词”——“守底线,强服务,促转型”。2012年,中国银监会注重强调“科学”二字,准确把握监管导向,强化监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有效性,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深入推进银行业改革,促进银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资产增速、质量和回报率保持...  相似文献   

18.
“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化,体制机制如何转变,我们为国家化解金融风险的责任担当没有变,对支持实体经济的本质任务没有忘,巩固和扩大不良资产经营的核心优势没有丢。”1月7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臧景范在银监会召开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他表示,信达经过16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政策性金融机构向现代金融集团脱胎换骨的转变。面对经济新常态、风险暴露新特点和风险化解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赵鹏飞 《金融博览》2013,(17):16-17
资产证券化再度成为国内热点话题.从”银行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到“国有企业的资产证券化”,从”增加流动性”到”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从“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到”资产证券化要常规化、多元化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资产证券化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含义.也被寄予更大期望。  相似文献   

20.
王磊 《会计师》2023,(15):4-6
目前,“双碳”目标成为全球共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巨大动力,也为金融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以“双碳”目标为背景,阐述绿色金融概念和内涵,分析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帮助金融机构加深对绿色金融的了解,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企业和投资者更多地参与绿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