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王作铁  李平 《对外经贸》2024,(1):148-151
在“双创教育”的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类型之一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其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将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全面、深入的融合。根据国外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思路,提出更新教育理念,确立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打造师资队伍,提升创业文化等策略,将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全面、深入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市场营销学"既是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程。在我国高校日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当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从课程建设理念、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课程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的改革、课程教材建设和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进行改革,突出学生营销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一大主要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的需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创新创业人才上。文章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就业需求,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存问题,笔者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兼顾,鼓励教师去企业历练;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以项目驱动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以技能大赛代替考试;完善协同创新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各大高校不断扩招以及市场岗位趋近饱和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越发不容乐观。因此,培养适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校应用型人才是大势所趋,而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培养高校人才的重要政策,对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以及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对当前环境下的高校商科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研究,以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鲜明、应用型的教学特色,所开设的专业大多与社会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因此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应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应用,要尤其关注并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建设,培养出具备高素质、高能力且有着良好的创新创业素养的人才,能够极大地推动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指出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建设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史磊  夏明娜 《消费导刊》2010,(4):150-150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开展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凸显学生个性特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本文结合《汽车推销技巧》课程的教学,尝试将创业教育融合其中。  相似文献   

9.
黄丽君 《商业会计》2012,(3):114-116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在信息化推广理念下,我们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信息化课程进行思考,以期符合当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力资源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已进入初级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阶段。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教育观念落后,专业课程体系与创业教育缺乏融合,实践环节缺乏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快教学模式改革,充分挖掘校内隐性资源,构建真实职业及创业环境,增强校企合作,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转型的必然需求,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趋势之一。通过研究应用型教育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及现状,分析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提出适用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萍乡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之下,创业也呈现出大众化,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全新战略之一。因为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缺陷,所以在普通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背景之下,有必要不断地创新和改变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理念、方法,并借助改革途径实现更为优质的人才培养,强化创新教育质量,从而推动我国市场经济长远发展。对此,文章简要分析了关于应用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进方法,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我国部分民办高职院校转型为民办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科学化的体现,民办高校培养适用市场需求人才的出路,也是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中争夺生源的必然选择,民办高职(专科)转型为应用型本科具有先天优势,也满足了买方市场下的教育需求,故其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高速发展,电商人才短缺,高校电子商务本科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无法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文章分析了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在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的基础上,构建了大类招生制度下贯穿本科四年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对深化校企合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左丹 《对外经贸》2023,(11):138-141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等诸多有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跨境电商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期。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重要的载体平台,如何在产教融合政策引领下,培养出更多的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跨境电商人才,使其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行业发展需求和大学生自我创新、自我发展需要,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我国跨境电商人才供需现状入手,分析了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学术价值以及应用价值,阐述了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技能需求,立足产教融合视角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力求为相关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给创意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宽广的舞台,而创意创新创业(以下简称"三创")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二者的结合将促进新业态的形成、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实现二者的结合呢,本文从"三创"的能力要求及当前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基于"三创"导向的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思路及模式,希望对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教育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我国传统的高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对于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式结合我国具体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国外高校的发展经验,寻找一条适合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道路。为了探讨如何在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中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质量的教学,用高质量的教育来促进高水平的科研发展,把科研实践和理论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现状,文章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三个层面系统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设计。对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运行模式改革,建立复合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浪潮中,"双创"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起来。高校,即是"双创"活动的主场所,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课程思政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双创"教育应与课程思政教育互通融合、协同发展。本文通过挖掘"双创"教育和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关联性,浅析课程思政内涵的融入、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强"双创"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等行动计划的实施给物流业带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物流人才的缺乏,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文章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明确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宿迁学院为例探索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区域经济建设设置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对接企业岗位要求构建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和贴合物流行业发展实施产教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