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先进制造环境下,许多人工已被机器取代,因此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固定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70年前的间接费用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今天大多数公司的间接费用为直接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往直接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40%-0%,而今天不到10%,甚至仅占产品成本的3%~5%。产品成本结构如此重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不能正确反映产品的消耗,从而不能正确核算企业自动化的效益,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会计信息,其最终结果是企业总体获利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产品成本核算,分为直接材料成 本、直接人工成本及间接费用,“直接”的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是指可以明确地归属到某一种产品负担的料、工耗费。间接费用指应由几种产品共同承担的成本。间接费用一般是按与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的。传统作法是以某一两种业务量作为分配的标准,如直接人工成本和机器工时常被用来做为这种标准。使用一两种业务量做为间接费用分配标  相似文献   

3.
浅议企业人工成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成本是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直接或间接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支付的所有费用。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笔者就此谈点看法。一、人工成本现状及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人工成本管理基础薄弱,企业自我约束能力不  相似文献   

4.
企业人工成本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是企业使用劳动力的货币量化表现,也称用人费、人工费或人事费用。主要由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以及包括工会经费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部分商品和服务面临着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扩大的趋势。据国家信息中心测算,2010年~2011年,物价上涨周期中人工成本对物价上涨的贡献率达44%,而在2003年~2005年和2006年~2008年,两个物价上涨周期的贡献率仅为2%和16%。北京市人工成本占总产值的比重,2010年比1992年上升4个百分点,人工成本上涨已成为带动CPI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后,随着最低  相似文献   

6.
在现有制造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固定制造费用与其它费用比例上升.用在产品成本中占越来越小比重的直接人工成本去分配占越来越大比重的制造费用,分配越来越多不相关的作业、费用,如质量检测、实验、物料搬运等.以及忽略因批量不同而导致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等.必将导致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引起经营决策失误,成本失控。  相似文献   

7.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ABC)是基于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成要计算方法。由于在高科技制造条件下,特别是在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中,人工成本只占企业全部成本很小的一部分,而间接费用在全中成本中占的比重较大。这些间接费用(如质量检测费用、实验费、材料搬运费、调整准备费用等)的发生与产品的产量、耗用的工时没有直接联系,如果仍按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以产量或人工工时作为分配标准,会造成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并且由于人工工时日益减少,间接费有的比例逐步增大,其结果往往是高产量产品的成本会被多计,低产量产品的成本会被少计,使经营才蜮投资误以为高产量产品利润率低,低产量产品利润率高,容易引起决策失误。应用ABC法计算成本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作业成本法     
孙烨 《价值工程》1999,(3):46-47
本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革命浪潮的冲击,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高科技密集型转化。生产自动化使产品成本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直接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降低,而推销费用、技术发展费用和一般管理费用等间接费用却大幅度上升。因此,产品的主要成本不...  相似文献   

9.
齐向宇 《人力资源》2014,(11):39-41
调查企业福利管理时,HR们向记者反映最多的问题是人工成本上涨.人工成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无疑,作为人工成本之一的福利费用,其支出的多与寡与其他刚性支出相比可以弹性些.在全球经济疲软的语境下,许多企业认为过去那种传统的普惠式福利模式难以为继.那么,该如何拿捏福利的“度”呢?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就学期间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较困难的学生。据教育部调查统计,目前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为8%~15%。高校贫困生能否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高校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合理的教育和帮助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1.
人工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武钢股份人工成本相关财务指标的计算,结合武钢股份的员工结构及市场情况等,较系统地分析了武钢股份人工成本费用的现状,并依据宏观及微观两大分类探究影响其人工成本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企业人工成本及其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对人工成本进行控制,首先需要对人工成本的范围进行界定。在我国人工成本发生具有特殊性,与人工成本相关的概念有工资总额、人工费用与产品的人工成本。影响人工成本的最主要因素是劳动生产率。企业对人工成本进行控制时,即需要保障员工的合法权利,又需要确保经济效益和产品竞争力。企业进行人工成本控制的方法主要是指标法。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物流时代》2008,(3):5-5
《物流时代》比较贴近实际,而有些物流杂志离实际太远了。特别是在我们中国的快递行业亟需提升的时候,希望媒体能够有所为。 应该说,快递业现在到了最后的战乱时期。《劳动法》实施后.人工成本增加,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都受到不小的冲击。就快递业来看,包括人工成本在内的各种费用都在增加,而服务价格的恶性竞争却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8日,《贵阳市普通小区物业管理收费参考标准》(以下简称《参考标准》)正式施行。据介绍,此前贵阳市在物业收费方面一直沿用10年前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的标准价,该标准中的人工成本达整个物业费的70%,共用设施设备维护成本占30%,而随着市场的变化,这两年物业费中的人工成本已达80%;业主不理解物业服务收费的构成,也不明白这些费用企业到底做了哪些事情,而物业服务公司因人工、材料上涨从而提高收费,由此与业主产生矛盾纠纷的案例也不少。此次新下发的《参考标准》是根据3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于2015年颁布实施,以前的管理费科目取消,2015年及以后新申请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大类科目,并且间接费用占的比重较以前的管理费有所提高。以前不允许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列支在职人员的工资,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间接费用允许含一定比例的绩效支出预算,作为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人员奖励,这些无疑对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来说都是一种积极的信号。但如何分配、管理和使用好间接费用,对科研院所、课题组和科研人员都是比较现实的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对科研院所的间接费用做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加速发展,企业自动化程度迅速提高,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如以产品耗用资源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的方法逐渐显出了弊病,导致成本信息失真。以作业为依据进行间接费用分配的作业成本法,与传统计算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作业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计算法,它的理论依据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以产品作为成本分配的对象,把单位产品耗用某种资源(如工时)占当期该类资源消耗总额的比例,当成了对所有的间接费用进行分配的比例,这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提高,使直接人工成本大幅度下降;二是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带来了生产的多样化,使费用和成本上升。产品成本结构的变动,使主要为人工成本计量和报告而设计的成本会计系统已不能精确反映  相似文献   

18.
人工成本是企业使用劳动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包括职工工资总额和生活费、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各项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工会经费、招聘、解聘费用等  相似文献   

19.
叶维弘 《人力资源》2009,(19):64-66
人工成本是企业总成本的构成部分,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人工成本管理的关键,是通过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把握好人工成本管理的各项重要环节,减少浪费,提高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在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电算化的今天,产品成本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间接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传统的以数量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歪曲了产品的成本,这时,不论从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还是从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来看,都要求企业把成本核算的工作重点放在对于间接费用的准确确定上.而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计算、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和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