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企业边界变迁的产业组织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军 《财经科学》2007,(4):88-95
交易成本理论从成本角度分析企业边界形成与变迁,企业能力理论则采用比较利益的方法从收入角度分析.短期中,如果企业能力有很大的差异,交易成本降低,位于价值链中上下游的企业将趋于专业化生产;如果企业能力均匀分布,交易成本降低,对专业化生产没有影响.长期中,企业能力、交易成本、企业边界形成互动循环的演化机制,并且在竞争过程中实现自然选择,引起产业组织演化.  相似文献   

2.
由于交易成本分析范式的一维性,所以在解释当前企业边界变动上遇到了现实和理论的双重挑战.笔者通过分析认为.决定企业边界治理结构模式的交易成本具备二维性:一是交易的物质条件;二是交易的行为条件.通过引入技术进步因素,研究其对交易成本的影响,笔者提出企业边界治理的二维结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应用节约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和协调成本,影响了企业边界的变动。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表明,对于在成熟行业和新兴行业经营的企业来说,其有关性质上的差异影响了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成本节约效果,从而使企业的边界发生了不同方向的变动。  相似文献   

4.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的最优边界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即技术与成本是决定企业边界的重要因素.现代能力理论认为,企业的边界在于能力的适应边界,即企业的动态能力决定企业的边界.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交易格局已经由供给创造需求转变为需求引导供给;由生产引导消费转变为消费引导生产.针对这种情况,运用互联网思维分析(移动)互联网对企业价值链、行政费用、交易成本、竞争格局和企业能力的影响,以此揭示互联网思维对企业边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科斯指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配置资源的制度安排,企业内的组织成本和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决定了企业的边界。不同的企业,其资源配置效率存在着差异,这就决定了企业边界变动的动态性与复杂性。在临界点之前,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与企业边界变动之间存在着互补性;突破临界点之后,企业边界变动会降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以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差异为切入点,可以将中间性组织的形成、企业纵向一体化以及企业垂直解体等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
刘向阳 《经济评论》2007,144(2):125-127,152
企业边界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交易成本观以经济行为者的“实质理性”、“投机行为”为基本假设,围绕治理成本最小化来解释企业边界的确定;而组织能力观则以经济行为者的“程序理性”、“知识基础的不同”为基本假设,围绕生产价值最大化来解释企业边界的确定。  相似文献   

7.
基于技术进步的企业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技术与企业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对于我们理解企业制度历史,清晰地把握未来的企业制度选择和制度安排具有主动性和先导性.突破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视角的局限,通过分析技术进步带来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节约,以及新产品的出现,构建基于技术的企业制度变迁模型,我们认为:技术进步是推动企业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功能不仅在于节约要素(中间品)交易成本,是要素的"间接定价装置",还在于节约最终产品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的产品市场上,企业在交易中"制造"了一个重复博弈机制,这使其更关心长远利益.它用自身专用性资产--从价值和数量两个维度--来作为其产品是合格品的担保.专用性资产单位价值越大,数量越多,企业越有谋求长远利益、放弃短期机会主义行为的激励.市场上理性的买方考虑到这一点,总是认为效益越好、规模越大的企业越有可能提供合格品.企业是信用的载体,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产品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逆向选择,从而节约最终产品交易成本.我们的分析补充和完善了企业的交易成本理论.  相似文献   

9.
企业边界:基于动态效率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清杰 《财经科学》2006,(10):40-46
企业边界是企业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不同的理论分支对之有不一样的见解.本文在批判了新制度经济学中用边际交易成本解释企业边界论的基础上,从企业的知识、能力出发,按照动态效率标准对企业边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企业依据自身情况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影响企业边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经济评论》2007,(4):151-155
西方经济学家从契约的角度对企业边界决定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产生了许多经典理论学说。其中颇具代表性和影响性的理论是技术决定论、交易成本决定论、产权决定论、监督成本决定论、激励成本决定论。这些理论洞悉了技术、交易成本、产权等因素对企业边界的影响。但由于其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很难解释当前企业界发生的并购、合作、外购、业务交换等现象。未来企业的边界具有动态性和模糊性特征,企业边界决定理论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1.
虚拟企业的企业文化及其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企业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支撑、为及时抓住特定的市场机遇而组建的一种本质为诸种企业核心能力的互补性联合的动态组织合作模式,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由于虚拟企业运作的特殊性,它的企业文化在很多地方有别于传统企业?本文试图从其运作的特殊性出发浅析虚拟企业文化及其核心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12.
企业增长、企业发展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企业增长、企业发展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三种不同的企业成长范式,也是文献中经常提到的三个概念,但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并没有对它们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以至于它们在各种文献中用得非常混乱.对这些概念的错误理解会导致对三种成长范式的错误选择,进而导致偏离预期的企业经营管理结果.本文界定了企业增长、企业发展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较系统地比较分析了三种成长范式的联系与区别,论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学研究主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并购和目标企业定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首先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并购的方式进行概述,说明目标企业的价值不仅仅是其财务评估价值,还要包括许多非财务因素;企业估值和定价是不同的,目标企业定价是并购的核心.接着对企业并购产生的并购增值、并购溢价及并购支付成本进行了分析,明确区分了并购增值和并购溢价.最后对合作博弈的特征进行论述,并购双方可用纳什讨价还价解来分配并购溢价,提出企业并购是一种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14.
简论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素质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人作为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主导地位,分析了在当今新形势下生产发展对人的新要求,提出了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性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增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发扬民族化和企业化的优势.融汇东西方化,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现,以创新化为动力.讲道德.树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明 《技术经济》2008,27(4):97-103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会计行业的透明度、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特点入手,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经营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就如何更好地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和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不断上升,跨国公司更倾向于并购大型国有企业以实现在中国的本地化的经营。并购这种快速进入中国市场的有效方式,将外资并购推向一个高潮期。规范的跨国并购能为国有资产退出提供重要的途径。在并购政策的设计上,一方面要缩小“国退”、“外进”产生的偏离,引导外资更积极地发挥国有经济退出中承接主体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规范外资并购我国国有企业,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8.
试论企业信息化影响竞争力之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国内外学界对企业竞争力、企业信息化的问题研究十分火爆,但对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内在机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的文献却不多见。全面地分析信息化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机理,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很大启示,并可进一步丰富中国的信息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有企业运行的一个最突出的弊端是机制不活。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模拟民营企业运行机制。民营企业是民营经济的细胞,同市场经济具有天然的联系,它深刻地反映了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所谓国有企业模拟民营企业运行,是指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运行机制的模仿、学习、借鉴和创新。国家所有制是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之一。国有企业接受全民的委托,行使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作为全国人民的代表,必须忠实代表人民,切实接受人民的监督,使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真正造福于人民群众。国家所有制不应当垄断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的经营权…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的效率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假定在一个项目委托的特殊环境下,建立了综合逆选择理论和道德风险理论的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二种模型。并分析和比较了二种不同性质所有制的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