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建设项目中,要正确认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其加快建设的紧迫感;必须把区域城际轨道交通放在整个交通工作中全面考虑,统筹协调;要提高交通规则的连续性和地方政府的广泛参与性;要加强城际轨道交通与所连接城市的协调;要开辟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而且建设与管理必须公开、规范、稳健。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设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络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建设项目中,要正确认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其加快建设的紧迫感;必须把区域城际轨道交通放在整个交通工作中全面考虑,统筹协调;要提高交通规则的连续性和地方政府的广泛参与性;要加强城际轨道交通与所连接城市的协调;要开辟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而且建设与管理必须公开、规范、稳健。  相似文献   

3.
选取我国城际交通及经济发展最好的长三角3省市、广东省及京津冀3省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出了城际交通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贡献率大小和单位交通投入的经济产出。提出应加快建设和完善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实现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有机融合的、多层次城际铁路客运网络系统,实现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良好衔接。  相似文献   

4.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不协调的发展局面:东中西部地区GDP比重和人均DGP比重差距持续扩大;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外贸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各方面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区域经济基础:政府要加强协调与指导作用;东部地区要为协调区域发展多做贡献;中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自力更生,奋起直追;东、中、西部要实行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不协调的发展局面:东中西部地区GDP比重和人均DGP比重差距持续扩大;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外贸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各方面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区域经济基础:政府要加强协调与指导作用;东部地区要为协调区域发展多做贡献;中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自力更生,奋起直追;东、中、西部要实行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不协调的发展局面:东中西部地区GDP比重和人均DGP比重差距持续扩大;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外贸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各方面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区域经济基础:政府要加强协调与指导作用;东部地区要为协调区域发展多做贡献;中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自力更生,奋起直追;东、中、西部要实行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是一个国家的重大经济问题乃至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这一问题,并依据各自时期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社会历史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作了有益探索并提出了相应时代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区域经济发展观的不断深化说明党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为:一是在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发展重点、政策步骤等战略确定上要精心研究、实事求是、科学统筹;二是必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三是必须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四是要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五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六是健全区域经济协调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福建省发改委日前对外公布的海西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福建省计划建设18条城际铁路,新建里程达1045公里。至2030年,整个福建的城际轨道交通网将基本形成"一环、两网"的主体架构。根据规划,在18条新建城际线中,福(州)莆(田)宁(德)大都市区城际线网新建10条放射状城际线,线网规模为536公里;厦(门)漳(州)泉(州)大都市区城际线网新  相似文献   

9.
主体功能区的提出和实施,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种创新,对我国区域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在加速中部崛起、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背景下,推动安徽主体功能区建设,要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明确发展方向;建立区域协调机构,创新运行模式;实现生态共建、产业协同;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城市群发展联动,构建区域协调与生态和谐的良性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武汉要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必须高度重视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针对当前圈内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应加强规划协调,重视机制、体制改革,抓好科技创新,做好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及资源整合,以实现湖北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如何通过政府协调与合作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中部地区在我国区域整体格局中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发展中部地区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中部地区协调发展,必须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法律机制,为此,要确立协调原则,建立协调机构,完善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西南区域发展的机遇与战略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认为,通往丰台、亦庄、黄村、良乡的轨道交通,将成为北京西南区域快速发展的关键机遇和战略转折点,建设永定河景观生态经济带将成为京西南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和重点.要进一步科学规划和建设完善丰台、石景山等区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学校、医院、金融和商贸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其服务质量等级和品牌,建设北京南部会议中心,改善亦庄、良乡、黄村、门城等新城各项设施和发展条件,既有利于疏散市中心城市功能,缓解市区交通压力,也利于五区联合发展旅游休闲等生态友好型产业,促进全市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国各地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轨道交通建设纷纷加大投资力度。通过交通可达性的改善,轨道交通改变了土地区位条件,在不同程度上带动了沿线及站点区域房地产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对城市空问结构调整及区域功能优化产生直接影响。本文是应用空间引力模型从不同区域层次对轨道交通与城市房地产发展的空间效应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的空间效应影响,从经济圈层次分析区域轨道交通对城市房地产的空间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校精神文明必须在良好的法制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创建高校精神文明中的许多问题需要依靠法制来解决,提高办学质量与建设高校精神文明的关系需要法制协调,可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的关系相当密切。要充分发挥法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作用,必须培养大学生对法的信仰;营造高校依法治校的氛围;大力加强学校的制度建设;着力加大学校管理的民主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尽管安徽皖江城市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是仍存在着集群品牌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统一协调性等问题。为了开拓皖江城市带的产业集群建设新局面,务必要发挥区域的区位与资源优势打造自主品牌集群;整合资源,促进区域和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构建产业集群发展所必需的政府支持与服务体系,构造良好的产业发展平台;加强政府对产业集群建设的宏观协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对区域利益协调问题的忽视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利益不平衡性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的协调稳定发展。区域利益机制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补偿与分享机制以及利益辐射扩散机制的缺乏。为促进国内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和谐稳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应建立健全区域经济利益协调体系,完善区域经济利益机制制度化建设,并遵循层次性原则推进区域利益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传承 创新 提升——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具有德育、示范、约束、凝聚、创造和辐射功能.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脱离学校实际、与学校管理不协调、流离于学校目标之外、缺乏有效行动以及对教育教学的融合和渗透不够等方面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以学校传统为根基,在传承与创新中建设校园文化;应该把校园丈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制度建设中,让文化与制度相承相依,融为一体;领导和典型要示范践行,起引导推动作用;大力进行品牌建设,让文化走出学校;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8.
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我国实际的时代发展来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成份;科学发展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尊重农民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农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当前城镇化面临着自然环境承载力有限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双重约束,因而若引起城市和城镇中的突发公共事件,将会严重地影响城市安全。为此,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城市合作应对协调机制,就成为区域城市管理中的重中之中。在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城市合作应对协调机制中,各地政府一是要探索城市环境保护和区域补偿制度,二是要建立城市合作应对协调的组织框架、发展基金、诉求表达、监督约束和仲裁机制,三是要实施重点领域试点。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小康社会进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发展工业与农业、环境保护与发展、效率与公平三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